-
new张凤贤—地震中的父与子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内容
《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建议在教学目标环节之前加一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及结合点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 《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其中《地震中的父与子 》和 《慈母情深 》这两篇文章都紧扣“父母之爱”这一单元主题,都抓住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品质。鉴于课文篇幅较长,使用精略结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巧妙地将写法相似、主题相近的精略两篇文章结合起来教学,实现了学法迁移,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跨越式教学理念。
-
1、 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进一步感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2、通过学法迁移,让学生在《慈母情深》一课中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 我认为采用三维目标更明了)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爱的伟大力量。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儿子与父亲之间地相互信任。
(《慈母情深》这课的目标没体现目标
目标再次调整。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母爱的无私,感受爱的伟大力量。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迁移到学习略读课文 《慈母情深》 ,拓展阅读资料,感受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儿子与父亲之间地相互信任,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力量。
-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内容,抓儿子语言描写的句子,从中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教学难点:感受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力量。
-
(一)、复习旧知,重温画面
上一节课,我们重点从描写父亲的语言、动作、外貌三方面去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指着ppt)请看,让我们边读边想象父亲当时挖掘的情境,让父亲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再一次高大起来。我读旁白,同学们读语言部分,好吗?
(导入比较理性,能否感性一些?)(导入精简一些)
-
二)、研读儿子"了不起"的部分
(1)、过渡: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翻开书本94页,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出儿子的了不起,可以写下批注,待会我们再交流。
(2)、学生自读,感悟。
(3)、交流感悟,指导朗读(重点交流16、23自然段的语言描写)
预设:
1、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学生谈理解:从哪里体现儿子了不起?(很冷静地安慰同学)
过渡:38小时50分钟,阿曼达终于可以出来了!父亲欣喜若狂,让儿子赶快出来,可儿子却说————
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1)同学们,面对可以逃生的机会,你认为,平常人会怎么做呢?
马上冲出去,这是人的本能。可勇敢的阿曼达有这样做吗?找出这个句子
(2)对,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了别人,最后一个出来,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在危急关头,先为别人着想。……)
(3)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而这种精神又来源于什么呢?(指板书:“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通过老师教学,学生体会到了父亲的坚持和儿子的坚持,体会到了父子情(主went
主问题的设计很简介,有力度
-
(三)、感受"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力量。
1、过渡:学到这里,我们知道:父亲了不起在于( ),儿子了不起在于( ),那么是什么力量使父亲不放弃儿子,又是什么力量使儿子相信父亲会来救他呢?都源于父亲一句爱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2、大家看看这样的一句承诺在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师引导,生齐读:
① 当父亲来到废墟,悲痛欲绝的时候,让他坚定信心去寻找儿子的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② 当同学们极度惊慌害怕的时候,让阿曼达沉着冷静的还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③ 当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后,让阿曼达首先想到同学的仍然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段引读的设计能很好地揭示这句中心句的巨大力量。有一咏三叹的效果。
更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感受“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3、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小组讨论)(直接讲解这种写法叫呼应)
(指板书):因为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
这句话前面也写到,后面也写到,这种方法起到(呼应)的作用。(板书:呼应)
好处:反复出现起到(呼应)的作用,表现了(伟大)的父爱,也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
(四)、总结提升。
1、(在音乐声中出示父子拥抱图,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同学们,废墟前没有一个人认为还有生还的希望,是什么创造了这一奇迹?(伟大的父爱,板书)
2、38个小时过去了,儿子在废墟下一直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又是什么创造了这一奇迹?(爱、信任)
(我认为此环节
可以改成拓展到父母平凡的爱)
情感升华
同学们,看了上面的场景,听了《爱的奉献》,我们都很感动,为伟大的父爱而感动,也为“儿子”的勇敢而感动。但是,值得我们感动的真情是不是只有在生死边缘才能涌现,才能体会呢?在我们真实平凡的生活中有没有值得我们赞美,值得我们感动的“爱”呢?
孩子们谈谈自己又是怎样理解和感受父母之爱的?(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父母之爱,并理解父亲的严格要求更是爱。)
-
(五)、迁移方法,学习略读课文
1、《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作者在刻画母亲时,又主要用了哪些方法呢?请同学们快速从文中找找描写母亲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并完成表格。(等会汇报时,每小组选择一种描写方法汇报即可)
2、学生自读感悟,老师巡视指导。
课文
描写方法
句子
体会
地震中的父与子
语言
动作
神态
慈母情深
小组汇报,完善表格
课文
描写方法
句子
体会
地震中的父与子
语言
动作
神态
慈母情深
外貌描写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及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瘦弱的母亲
语言描写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通情达理的母亲
动作描写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辛劳的母亲
环境描写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工作环境恶劣
迁移环节是处理阅读课文的非常好的方法。
4、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总结:这位平凡的母亲,辛劳的母亲,贫寒的母亲,在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的深沉的母爱,给人留下了何等难忘的印象。让我们合作朗读,一起来感激母亲吧!(PPT出示)
我想要一块五毛钱买一本我梦寐以求的《青年近卫军》,于是我来到了母亲工作的地方,在震耳欲聋的躁声中,我看到了(学生接读: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我大声叫妈,我又看到了这样的母亲。(学生接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我向母亲要一元五毛钱买书,(学生接读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我遭到母亲同事的指责,母亲却高兴地说(学生接读:“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学生接读:立刻又做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阅读方式多种多样,语文味浓)
-
(六)、阅读材料,拓展延伸
1、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拓展阅读可以再加两个。
板书设计
18 *慈母情深
外貌 我
动作 感激 支持
语言 母亲
辛劳 贫穷 慈爱 伟大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
- 标签:
- 了不起
- new
- 语言
- 描写
- 母亲
- 在一起
- 方法
- 震中
- 感受
- 总会
- 课文
- doc
- 儿子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