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提问能提高课堂效率——语文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从提问入手,提高课堂效率

                  有效提问能提高课堂效率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京兆小学  冼淑珍

    摘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有助引导学生思考、表达、交际,有助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效率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在课前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文章的整体出发”精心地设计问题,在课堂教学时注重“抓矛盾点、抓疑点、抓教材特点”灵活变通,及时引导理解,学生才会主动思考,课堂提问的效果才会越来越好,语文素养都会也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有效  提问  课堂效率

    知识由问题产生,提问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引起学生思考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提问是教师的“常规武器”,是实施教学步骤的基本手段,提问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课堂提问适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问题适当,提问适时,可以促使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

    课堂提问对学生来说,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维,考察学生理解程度,形成知识结构,给予复习机会,唤起注意重振精神,总结学习经验等作用;对教师来说,可起到检查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等作用。因此说,正确地、恰当地运用提问,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在跨越式课堂中,有效的提问更显得重要。跨越式的课堂模式是前二十分钟是讲读课文,后二十分钟是扩展阅读与写作。到了高年级,课文变长了,跨越式的课堂模式虽然可以灵活变通,讲读课文的时间可稍作延长,但扩展阅读还是不能少的。要在二十至三十分钟内解决好课标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怎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讲好课文,使学生得到相关的语文素养的训练呢?作为一位实验老师,我认为要从提问入手,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课堂中要灵活变通问题,用问题来把课堂中的各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问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设计有效的问题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问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没有全体学生的自主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是不完美的。所以在备课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发展需要。老师所设计的问题要以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为依据,如果所设计的问题超越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回答不上,课堂上就会出现“冷场”,学生没办法掌握知识,上了的课就等于白上。因此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些难易适中的问题,让多数学生能发言,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使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教材中的难点,学生理解时有点困难。要让学生容易理解难点,可以把它分散成为小问题,降低难度,让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来掌握新的知识。例如《青山不老》一课中,学生理解题目“青山不老”及体会中心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设计问题时没有急于让学生理解“青山不老”是什么意思,而是先让学生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学生把这两个问题弄明白的,对“青山不老”的含义及文章的中心的体会就水到渠成了。联系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提问,能够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角色,更容易开展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

    第二,问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如果在课堂上,教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像连珠炮似的,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再加上问题又多是一些简单化、封闭式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既没有让学生深入思考,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和探索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兴趣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注意,就没有学习,注意是学习的门户。教师应该想尽办法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尽可能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就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提问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例如《梦想的力量》一课,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我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实现你的梦想?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都积极发言。学生畅谈了自己的梦想后,我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和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从中体会梦想的力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问题,能使课堂更有效。

    第三,问题的设计要从整体出发。到了中高年级,课文篇幅长了,而课堂时间是固定的,精心地设计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在设计问题时要选在教材中能充分体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之处,力求设计一个或几个主要问题,统领一堂课,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根据整体教学原则,设计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课文的题目为切入点,设计课堂提问,既可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他们带入课文中特定的情境。如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紧扣课题可以用“‘美丽’是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觉得居里夫人的‘美丽’体现在哪里?”这个问题来统领全文。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就围绕“美丽”来展开,这样就抓准了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脉络。一个问题统领了全文,提问的时间少了,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长了,这样学生理解课文就更透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到有效训练。整体设计问题时也可利用中心为切入点。文章的中心有时统领全文,有时则是全文的总结。围绕着文章中心句、词设计课堂提问,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而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怀念母亲》这篇文章看似有点散,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但文中有一个中心句是“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这个中心句统领了全文。围绕中心句,就用“两个母亲是哪两个母亲,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这个问题来统领全文。这样,以“中心句”做突破口,由点带面,牵动全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功效。整体设计问题还可以利用课文的训练重点为切入点,可以让学生分清主次,集中精力,攻克重点。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突出特点,所以可以设计“从哪些地方看出伯父是个为人想得到,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这个问题来统领全文。这样紧扣重点发问,学生学习议论有的放矢,既能较好地完成本课训练重点,又能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课前精心设计问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而上课时灵活地变通问题,也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上,有些问题提出后,学生难以回答,出现“冷场”局面时,如果教师能灵活地变通一下提问的角度,课堂上就会活跃起来,就会收到曲异同工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变通问题,可以从下面三方面来着手。

    第一,抓住文中的矛盾点变通。在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借助矛盾的对立统一来表达思想感情,突出人物和事物特点的,貌似矛盾,实则统一。教学时,可抓住这些“矛盾”发问,引导争辩求得理解,以达到消除矛盾。例如《匆匆》一文中的“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句话,教师可以这样设问:“作者的文章写得那么好,留下了那么多好的文章,为什么说没有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在课堂上积极地展开讨论,通过一番的讨论,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抓住课文中的矛盾点变通,能激起思辨,不仅让学生正确、全面地理解内容,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抓住学生的疑点变通。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在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在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例如在教学《灯光》一课时,在学习到郝副营长点燃了书,照亮了队伍前进的道路时,有学生产生了疑问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吗?有的学生回答说愿望实现了,有的学生说愿望没有实现。从学生的回答就可以知道有部分学生在理解方面出现了些问题,于是就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来思考,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师敏锐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并且充分地利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就能更透彻地体会文章的内容,课堂效率也能提高。

    第三,抓住教材特点变通。语文课本中所选择的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透露着人生哲理、态度价值、人文信息等等。每一个不同的读者,从同一篇课文中获得的精神营养是不尽相同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多元解读才使课文的阅读价值得以增值、生成。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变通,抓住文中值得学生理解和感受的语言文字,尤其是那些含义丰富面含蓄的词句、段落,引导学生揣摩、推敲与品味,让学生有独特的体味。如《一夜的工作》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体会动作的句子来体会总理工作认真细致,做事一丝不苟的特点。为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人物特点,我抓住这句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训练,“在夜幕刚刚降临,在夜深人静时,在东方欲晓时,总理是怎样审阅文件的”。学生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然后互相交流,这样既可以充实课文内容,可以对人物特点体会更深刻,还能训练学生的说话、写作能力。根据教材的特点灵活地变通,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有更多训练的机会,课堂效果就会更好。

    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有助引导学生思考、表达、交际,有助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我想,如果能在课前精心地设计问题,在课堂教学时灵活地变通,采取科学的提问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有效提问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师》200856月刊“名师教学策略谈”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 华语教学出版社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提高
    • 沙湾区
    • 提问
    • 学生
    • 设计
    • 京兆
    • 有效
    • 效率
    • 广州
    • 课堂
    • 问题
    • doc
    • 小学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