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网络环境下如何创设情境、提高效率——语文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编 号:昌——

    网络环境下如何创设情境、提高效率

    昌平区巩华中心小学 张桂英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研究“非网络环境下跨越式发展创新” 教学中的教学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论述情境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情境教学是激活课堂,活化教学的魔术师。务求通过创设各种愉快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主动协调地发展。

    主题词:网络环境 “跨越式”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正 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情境教学是激活课堂,活化教学的魔术师。努力创设各种愉快教学情境,寓教于乐,让情与趣溢满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增强学生与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养。下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略谈几点我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点尝试。

    一、以境激趣,创设导入情境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语文教学应重在创设情境,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想象中激发创造潜能。”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向往意识,往往是教学成功的良好开端。如何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内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氛围呢?精心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导入情境,不失为一种良策。

    《小小的船》一课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小韵文,语言优美,琅琅上口;形象生动,富于想象;韵律和谐,富有音乐节奏感。

    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教学中如何从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呢?我创设激趣引题的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片段欣赏: 

    :你们知道有哪些船?
    1:轮船。生2:货船。生3:军舰。生4:潜水艇。生5:帆船。
    :这些船在哪里行驶的?
    生:所有的船都在大海中行驶。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一种有趣的船,它是在什么地方?
    :老师,我知道,这种有趣的船,它叫“月亮船”,它在天上。

    此时教师出示投影画面:
    师:图上画的是哪里?谁坐在那里,她干什么?
    :图上有一个小女孩,她坐在月亮船里看星星。
    :这个小女孩,坐在月亮船里看见了很多很多的星星和蓝蓝的天。
    生:小女孩坐在月亮船里看见了无数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
    :我们先来放松一下,请大家闭上眼睛,听一听,歌里唱的是什么?
    生: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师:充满感情对学生说:是呀,在晴朗夜晚,满天都是小星星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上天去看看?好,老师带你们和小女孩一起上天去旅行。生配乐朗读课文。此时,学生完全被美妙的幻想所牵引,学习兴趣极浓。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也在情境中得到了体验,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他们读起课文时就会有自己不同的个性。这样设计把学生带入有声有色的生活情境,静中有动的图画情境,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情绪高涨。为一节课的成功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入情入境,创设表演情境

    好模仿,好表演是儿童的天性。在低段的教材中,课文的选编大部分是童话故事,课文生动、形象,充满童趣。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好表演的心理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让学生扮演教学内容中的角色,在揣摩各个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情趣。

    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小女孩坐在月亮船上被一闪一闪的星星包围着,她感到天空太美了,她陶醉了。
      师:是啊,夜空多美啊!深蓝的天空上闪闪的星星对着我们眨眼睛,小女孩在这么美的夜空中陶醉了,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为图配音,把天空的美读出来,并加上动作。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又如课文《酸的和甜的》,我让学生带上狐狸、松鼠、兔子、猴子的头饰表演故事,要配上动作,先在小组里面练习,再请些小组在班上表演,看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在表演过程中,为了演得好,学生声情并茂,还把要理解的词,如“迫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地”等转化为逼真的言行和动作。通过角色扮演的有趣教学活动,文章中生硬的词句变成了形象的动作,帮助了学生理解文章,记忆语言文字。同时符合孩子天真无邪的个性,满足孩子喜爱扮演的童心,从而激活他们热爱读书的强烈欲望。

    三、寓教于“乐” ,创设音乐情境

    我们都知道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打动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内心的感情共鸣,逐步展开想象、联想,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课堂上创设音乐情境,既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渲染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同时音乐给孩子带来欢乐,他们在有节奏地唱呀、跳呀中调剂了精神、满足了表现欲、丰富了想象力。

    如:在拼音教学中,我抓住字母的发音口形和特点,编“aoe”歌,仿编“iuü”歌,“声母歌”等系列小歌舞,使学生从音乐美的感受中学习,产生形象化,动态化的识记过程。有些课文,特别是儿歌、韵文,篇幅短小,我们可以配上曲调,让学生将课文以歌的形式唱起来、跳起来。如第一册教材中的识字一第一课《比一比》,我给课文配以《新年好》的曲调,让学生随着音乐边唱边做动作,学生兴趣盎然。又如:《快乐的节日》一课本身就是一首儿歌,我在学生熟读后,给课文配上音乐,让学生跟着旋律唱起来,以唱代背。又如:在第二册教材《识字四》的教学中,我就根据这一课的特点,我给课文配以《小星星》的曲调,学生很快掌握了课文内容。另外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采用配乐朗读、配乐表演等形式活化语文教学。这样,在教学情境中,把音乐与文字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使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既活跃了思维,掌握了知识,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四、玩中学习,创设游戏情境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来组织教学。如在字词教学环节设计“摘苹果”、“挖地雷”、“送信”、“找朋友”、“神秘拼图”等游戏情境进行拼字训练、扩词比赛。在第二册教材《识字四》的教学中,我就根据这一课生字的特点,创设了“找朋友”的游戏情境来巩固生字。我把写有“蜘”、“蛛”、“蝴”、“蝶”等都带有虫子旁的生字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边唱《找朋友》的歌谣边给生字找朋友,学生热情高涨,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很快就把几对好朋友准确地找了出来。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开心,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形象生动,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并以其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动画,为教学注入生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对知识的吸收率。

    1.借助电教媒体剪辑、组合。

    如教形近字“晴、睛、精”时,我利用幻灯,将这些字偏旁进行变换组合。幻灯的变换摄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强化了学生对字形、字义的记忆。

    2.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教学《口耳目》一课时,我先出一组“山、田、口井”等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又如教学《葡萄沟》一课,当讲到葡萄干的制作方法时,文字的描述比较抽象,我适时地让学生看有关阴房构造的图片,用动画展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时,学生都举起了自信的小手。这样通过多媒体画面再现课文情境,把课文内容形象化,既使学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非网络环境下跨越式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为诱发学生的心灵语言,激活语文教学,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手段不尽相同,但无论什么方法,目标是一致的:教师必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活化教材、激活课堂,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月第1

    2.杨九俊主编《小学语文课堂诊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1月第1

    3.何克抗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

    4.何克抗、余胜泉、张文兰 《信息时代的教育创新》


    5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教学
    • 情境
    • 学生
    • 效率
    • 提高
    • 如何
    • 昌平区
    • 非网络环境
    • 创设
    • doc
    • 中心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