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平区--城南中心小学-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完美结合—郑跃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内容
【摘 要】交互白板以其强大、易用的功能赢取了教师的信任,从而拉开了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序幕
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完美结合
文章摘要:
长期以来,受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限制,阅读教学的课堂显得单调、机械,没有生气,缺乏活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也就应运而生成为教学研究的一面旗帜。我们越发感觉到学科教学领域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促进了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长足的发展。
主 题 词: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完美结合
文章摘要:
长期以来,受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限制,阅读教学的课堂显得单调、机械,没有生气,缺乏活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也就应运而生成为教学研究的一面旗帜。我们越发感觉到学科教学领域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促进了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长足的发展。
主 题 词: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
正 文:
“课程改革不是决裂意义上的革命,它得依托着自身的传统实现自身的完善。但是课程改革又确确实实是改变、是革新,它不能停滞在传统上,它必须不断进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一、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提供大量教学资源,动静结合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信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信息情景,并且还能多角度、多形式、多方面地表现同一事物的多个侧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传统教学中的讲故事、猜谜语、欣赏图画、分组活动等形式,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它们在教学中有机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由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的多媒体课件,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它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情绪,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教者首先播放了一组多媒体画面:春天,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夏天,莲花怒放,蜻蜓翻飞;秋天,燕子南飞,黄叶飘零;冬天,雪花飞舞,粉妆玉砌。在悠扬的音乐伴奏下,同学们的视觉、听觉和感觉受到了极大的美的刺激,对大自然神奇的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开课,这组多媒体画面就把学生带入了和谐而优美的情境,成功地营造了美的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者用简笔画这一传统的形式进行板书,简单明了地理清了课文的线索,活泼可爱的彩色粉笔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传统教学倡导的抓住重点词、句、段,引导学生体会、理解、感悟、赏析,仍是今天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能更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者把教学重点和难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课文二、三自然段对小兴安岭春天和夏天美丽景色描写的词、句上。教学过程中,教者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在语言文字中寻找美。然后勾出美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美,感受美。最后小组讨论、交流后在班级汇报,用不同的方式展现美。学生在汇报自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和感悟时,教者就相机用多媒体手段在屏幕上出示这些重点词句,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到屏幕上。对“密密层层”“葱葱笼笼”“严严实实”“封”“浸”等词语的理解,教者则采用播放录象的形式,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优美画面中直观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此外,教者还下载了大量小兴安岭四季美景的图片、录象,在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及时地展示给学生,既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眼界,补充与拓展了教材内容,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秀美山川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一教学环节,容量大,线索清,重点明,方法活,省时,高效。
3、提供丰富资源,满足学习欲望。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课文,而课文所涉及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在学完课文后,学生头脑中仍存在着大量各种各样的疑问,这时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导探究阅读的最佳时机。一方面,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传输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的优势,为学生提供质量高、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信息资源,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传统教学中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到书本中查阅、到身边去询问等方法,也有利于对课本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如在教学《鲸》一课时,教者事先布置学生课前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鲸的资料,同时,教者也从远程教育资源库和互连网上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以及录象资料。教学过程中,教者把学生收集的资料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有机的整合,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后,教者又趁热打铁,布置学生办一期以“鲸”为主题的小报,开展自办小报评比,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通过传统方式与信息技术手段的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信息多元化的社会之中,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文所要求的层面之上。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引领学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去拓展。在学习一篇课文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寻找一些有关课文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以课件或文字的形式作为补课堂学习的资源。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课文中所列举的一个事例,而是具有这样事例的一类事物。我们对某一类事物的认识会更准确,更具体。古人所讲的学习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信息时代变得较为容易了。
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我们还可以很快营造起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都可以通过欣赏滚动的图片,一段视频来感悟文本的情景美,感受节日风俗的情趣。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活跃, 参与积极性高,自然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我们也可以将复杂的、深奥的知识形象化、浅显化,易于小学生接受。信息技术让有限的文本知识与无限的知识领域链接,为学生架构起的知识网络。在这样的知识网络中,学生可以学得更充分,学得更扎实,可以有选择地学习,学得兴致勃勃,学得意犹未尽,学得不亦乐乎!我们的课堂效率也将大大提高,教学目标得以很好地实现。
三、拓展时空,丰富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丰富的积累是形成良好语感的前提。读的能力,靠阅读大量各类文章获得。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展了课堂的时空界限,能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传统教学倡导的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也是丰富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将二者的优势在教学中结合,能使阅读教学翻开崭新的一页。
如《翠鸟》一课的教学,针对学生对翠鸟不熟悉的具体学情,课前布置学生回家收集翠鸟的资料,课上在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的基础上,播放翠鸟飞行、捉食、休息时的录象,把远离学生生活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最后,再向学生播放一组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翠鸟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四、读写结合,培养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选择的文章多为文质兼美,既是训练阅读能力的范例,又是学生学习作文的范例。在阅读教学中,把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的方式相结合进行读写训练,能增加实效,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与习作能力。
1、拓展延伸,提供范例。
阅读,是自外而内的吸收,各家的文章,像盛开的鲜花,绚丽多姿。阅读吸收,像蜜蜂采百花之蕊,咀嚼消化。多读书,会读书,读各种好书,有助于作文。当代信息技术导致阅读方式发生如下变革: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印刷材料的阅读发展到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阅读;从利用图书馆到利用电子资料库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使用现代化信息工具进行阅读,能提高学生高效率地阅读和检索大量信息资料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为载体,再适当补充一些结构相似或内容相同的文章或相关的资料供学生阅读,找出其中的共同点或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续写、扩写或补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如:学习《燕子》一课后,给学生提供一至二篇类似的描写小动物的短文,引导学生比较、发现、总结描写小动物的方法,然后仿写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后,展示大量的有关环境破坏的图片、文字、录象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学习《坐井观天》一课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环境,再播放一组风格各异的风景图片,然后以《青蛙跳出井口以后》为题对课文进行续写……只要善于抓住读写结合的切合点,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学生的阅读与习作能力一定能得到快速的提高。
2、展示范例,激趣引路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叶圣陶也指出“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教师自己经常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语文教师只有亲自尝试习作,在指导学生时才能身临其境,体味习作中的酸甜苦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习作能力长远发展的症结。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教师的下水作文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范例,而且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帮助学生拓展习作思路,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但是,怎样把教师的下水文展示给学生呢?最方便、最直观、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在屏幕或网络上展示,为学生提供范例。如:《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小诗,诗的每一个小节结构都相似,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的好材料。教师首先在屏幕上出示了自己仿照课文的方式补写的几个小节的诗句,并在旁边配上相应的图片,然后告诉学生,这是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照课文写成了一首小诗,再配上悠扬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给孩子们听。接着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和阅读时积累的知识,像老师一样,也用一节或几节诗句写下来,还可以配上插图。有了教师的下水文引路,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完成了仿写。最后,同学们把自己创作的充满童真的稚气的诗句自豪地展示给大家,并从中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抓住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的最佳切合点,就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龚道敏主编 《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模式探讨》
2.谢立清主编 《科学运用电教媒体促进语文教学优化》
3.倪文锦主编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4.杨九俊、姚烺强主编 《小学语文专题研究》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
- 标签:
- 中心小学
- 教学
- 学生
- 城南
- 阅读
- 信息技术
- 昌平区
- 完美
- doc
- 结合
- 阅读教学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