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心八组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跨越式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跨越式教学设计(八组成员)

    • 爱心第八组成员

         辅导老师:王晓凤    组长:杨红  组员:刘素馨、姜蔚、陈斌、曹玉华、余善超、韩辉、

    • 概述:

    《夜莺的歌声》和《小英雄雨来》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爱国”为主题的两篇课文,《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小英雄雨来》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少年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做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两篇课文都体现了战争时期中的少年儿童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通过对主人公语言、动作的描写体现人物的品质,真正体现了“人虽小,爱之大”的情操,年纪虽小,但聪慧、机智,身处危机,临危不惧,为了自己的国家不惜放弃生命的高尚品德。

    学情分析:学生生活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生活在和平年代,对于战争年代发生的事了解甚少,对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更是不曾体会。同时,四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对背景资料的收集能力,也可以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但对战争题材的文章还略显生疏。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杨红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16个生字,理解词语。词语可以随文理解,也可以在预习时自主完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关键句的理解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首尾照应的写法。

    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体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精神。

    2、引发学生为和平做点什么的思考。

    •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首尾照应的写法 

    2、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精神 

    •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学生收集资料,了解苏联卫国战争和夜莺这种鸟。布置预习:学生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生词。

    •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16个生字。

    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学习通过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通过对关键句的理解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2)

     

    (课件欣赏森林美景和夜莺的歌声)教师描述漫步林间,闻着草木的清香,听着夜莺动听的歌声,多么舒畅啊!可是,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夜莺婉转的啼鸣,却有着深刻的含义。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13课学习《夜莺的歌声》。(板书课题)(爱心小组   姜蔚)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受 (7)

    1、检查课文预习。小组内接龙读课文,组长汇报本组的课文预习情况。(是否能达到正确流利)

    2、检测字词的预习。以小组为单位接龙读生字,读词语。重点检查多音字“削、拧”。教师抽测一个小组。学生汇报重点词语的理解,

     

    指导书写“滚、毁”。

    3、学生介绍背景:这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战争中,敌后游击队,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三、默读勾画,理清线索 (5)

    1、文中的夜莺指的是鸟吗?课文围绕夜莺讲了一件什么事?(简要说)

    2、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四、细读感悟(17)

    1、自由读课文的前三段和后两段,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关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学习第一、二部分

    默读读课文第一、二部分,思考“夜莺”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请你画出来。

    课件出示预设的句子,学生读哪句出示哪。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4)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了麻痹德国兵,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是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5)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为了麻痹德国兵,让他们觉得夜莺还是个孩子,顽皮又贪玩)

    (6)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机智,灵活)

    学生读相应的句子,教师点拨,让学生明确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突出人物精神品质,并指导朗读。

     

     五、拓展阅读(10)读略讲课文《小英雄雨来》,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小夜莺的背景资料

    卓娅的故事(这也是通过对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文章)读后组内交流感受。

    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

    1、学习精读课文三、四部分和略读课文,体会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精神。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体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3)

    1、把生字词编入一个故事中,既结合生字词,又不脱离本文中心思想,为后面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二、汇报交流,品析感悟(17)

    学习第三部分。
    1.指生朗读,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2.自由读,画出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读一读,加深理解。
    3.小结。
    自主学习第四部分
    小组先自主学习,然后组内交流以下问题。

    1. “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
    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
    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
    5.教师小结。
    总结全文。

    回顾全文思考:课文为什么要以“夜莺的歌声”为题目呢?

    三、自主学习《小英雄雨来》(10)

    1、读课文,给每段加上小标题。

    2、从雨来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你认为雨来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3、学了这篇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四、拓展阅读(10)

    1、《夺枪》

    2、《雨来的故事----地雷阵》

    3、《一个机智的聋哑儿童》

    以上文章是战争主题

    第三课时

    • 教学目标:

    1、总结写作方法,为学生写作铺垫。

    2、写作训练,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总结写法(10)

    1、说说小夜莺和小雨来有什么相同点。利用表格做一个对比。

    2、总结写作方法。(首尾照应、通过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现人物的品质)

    二、写作训练(30)

    1、选题写作(用上写作方法)

    (1)续写《夜莺的歌声》

    (2)缩写《小英雄雨来》

    •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  机智、勇敢

     经过:用歌声传递情报

     结果:全歼敌人

    • 标签:
    • 学习
    • 敌人
    • 学生
    • 游击队
    • 夜莺
    • 人物
    • 课文
    • 歌声
    • 教学设计
    • 跨越式
    • 孩子
    • 战争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