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巧用激励性评价语言 唤起语文课生命活力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评价

    题目: 巧用激励性评价语言

    唤起语文课生命活力

    昌平第二实验小学 韩海鹰

    内容提要:

    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是促使学生进步、提高及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的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使语文教学更具生命活力。本文从创设评价的情境、评价的语言技巧、评价的策略、评价的内容四个方面论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恰当的运用评价语言,促进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开启思维,学会创造。


    主题词 语文 激励性评价 语言 创新意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的使用语言评价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语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让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等功能发挥在教学环节上,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充分的、最合理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积极的表现自己,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在新课程背景下,我摒弃了过去那种简单否定及生硬贫乏的课堂评价,而改换以亲切诱导的激励性语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营造和谐情境 促进激励评价

    好的课堂氛围,令学生如沐春风,人人轻松,个个心驰神往。这样的氛围,正是进行课堂口头评价所需求的。但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沟通的艺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追求小学语文课堂口头评价最有效的重要前提。怎样去营造和谐的课堂情境,让师生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呢?要营造有利于课堂口头评价的和谐的课堂情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让课堂做到“四个有”:

    有疑问:在课堂口头评价时,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在疑问中评价。

    有惊叹:善于释解学生心中的迷惘,产生惊叹,表达喜悦,在惊叹中评价。

    有笑声:课堂上应该营造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情境,在笑声中评价。

    有争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各抒己见,在争议中评价。

    、讲究语言技巧 形成有效激励

    教学中如何避免“廉价的表扬”,进而激发起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这不仅需要研究如何引导学生不断的去发现探究,也需要研究评价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所谓激励,指的是通过刺激,激发个体心理动力,使这一心理动力水平在某一时间里始终维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教师运用激励的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外部刺激,激活内在的推动力量。

    有一句话这样说:“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让我们都来关注课堂评价,在课堂中,针对动态生成性资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兴趣、情绪、学习方式、乃至错误的回答等,巧妙而恰当地进行课堂评价,使学生全身心地学习,使教与学达到更高的境界。

    1、语言幽默风趣

    课堂上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能让学生在开怀一笑中,受到智慧的启迪。一次语文课上,教学《火烧云》,当学生们看到火烧云那千变万化的姿态时,我让学生想象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一位同学站起来就说:“突然,天空出现了一匹马,后面还有一堆堆马粪。”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他也对自己的回答洋洋得意。我顺势引导说: “火烧云,那么美,突然出现了马粪感觉恶心吗?”“真恶心!”“赶快把天空变得美丽洁净一些吧!”我追问。“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位清洁工,拿起扫帚把马粪扫走了。天空又恢复了它的美丽、洁净。”学生的回答令大家会心的笑起来。幽默的语言化解了课堂上的尴尬,让学生们在笑声中受到教育。

    2、语言生动形象

    课堂评价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使评价更富感染力。如在学生取得成功时:“你有一双慧眼,火眼金睛,把藏在背后的东西也读出来了。”在学生迷茫时: “真好,你们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又找到了一处,还有没有?”在学生缺乏信心时:“老师最喜欢举手的同学,举手的同学是最自信的同学。”这一句句动情的话语,似春风如春雨,催开了学生心灵的花朵。课堂上,学生 “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口常开,小眼闪光。”

    3、语言巧妙睿智

    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让评价恰到好处。我在教学《荷叶圆圆》 一课时,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得很好,而此时贴在黑板上的蜻蜓图片正巧掉了下来, 于是我借题发挥,说:“你读得真精彩,看蜻蜓都被你打动了,也下来祝贺你了,就让蜻蜓飞到你的身边吧。”说着就把图片递给那位学生,这位学生非常激动,其他学生也对他羡慕不已。于是大家都积极发言,力争得到老师别具匠心的奖赏。

    总之教师评价语言应不拘一格,不能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最好能广泛搜集,加强积累,使评价语言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语,最好能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用自己内在的魅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

    1. 注重评价策略 发挥激励作用

    课堂评价语言是一种瞬时评价,教师本人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更多的给予鼓励,即寓“贬”于“褒”,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或富有艺术性,将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参与的欲望。当然,激励性评价要有目的,要找出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评价要适时、适度、准确、具体,并富有艺术性,切忌言之过甚,对优点的褒奖和对其前景的引导都应该恰如其分,使其有永远向高一层次攀登,持久地参与学习的动力。

      1. 注重情感投入

    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我们的课文是以文字为载体,承载着人的情与意,可以说是作者“血管深处奔涌出来的生命情思,从骨髓宣泄出来的生之灵泉。”因此,语文课呼唤教师评价发自内心,投入真情。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下《看雪》一文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口头填空(        的雪花),有的学生说洁白、漂亮、可爱、小小……正当我惊叹于学生词汇丰富时,班上一名聪明又淘气的男孩站起来说:“快乐的雪花”。“快乐”?这一与众不同且赋予雪花灵性的词,着实让我内心充满惊喜,我不由地说:“你赋予了雪花生命,我代表小雪花谢谢你!”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特殊的评价产生了特殊的结果,其他学生纷纷举手,于是,学生的想象使“调皮的雪花”、 “伤心的雪花”、“幸福的雪花”……纷纷诞生了。那位学生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原来,成功如此美妙!

    真诚的评价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有时也许是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或有力的大拇指,即使“无声”,也会带来“胜有声”的效果。只有这样的课堂评价才是发自肺腑,才能动人心魄,远离虚伪与做作,唤起学生的倾情投入。

    2、注意内容详实

    能激发内驱力的评价语言,不仅要注重情感因素,而且应注重内容详实,有根有据,防止激励性语言苍白无力,也就是说 ,激励要以事实说话。也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可比性材料;学生过去的有关情况(纵向可比)和学生在班级或更广范围内所处位置情况(横向可比),并艺术性的加以运用,进行有效的激励。具体做法:(1)挖掘特定环境中的可比因素。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时,当学生充分讲解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时,可表扬学生“你的表现比船夫还厉害!”(2)与同学对比。如:“你的想法最有独创性!”“这样的分析确实高人一筹!”(3)与教师对比。如:“你读的比老师读得还好!”“你都可以当老师了!”“你说得太好了,老师怎么没有想到呢!”(4)与自身对比。如:“我真的不认得这是你的字,进步太大了!”

    3、注意客观公正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在鼓励赞赏的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又要及时鲜明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发展。如当某个学生朗读课文后,有的老师总喜欢这样评价:“读得不错,很好!”那么到底好在哪儿呢?学生就不清楚了。如果我们这样评价:“读得正确、响亮又流利, 很好!如果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样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仅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还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由此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运用评价内容 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不单是一种智能特征,还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思想境界,一种人文氛围,一种宽松环境。”因此,在创新教育中,如何让学生的心情放松,这是第一要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准确的运用评价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 评价内容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谨慎的保护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营造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怎样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呢?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多微笑,多点头,极其专心的听,诸如此类的态度可以明确的传达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请继续说下去!”听后友好的评价:“好,这是你自己的见解!”“说得很有道理!”

    1. 评价内容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对于小学生来说,发现、怀疑、猜测、想象、独特的见解等都是创新思维的表现。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恰当的引用评价,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如教学《海滩上的小姑娘》,有个学生提出“心肠”一词不懂,另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可不可以说句话让他懂这个词?”我喜出望外:“太好了!你试试。”他说:“老奶奶总是做好事,心肠很好!”谁知提问的学生遗憾的摇头。我说:“别泄气,在想想!”另一个学生受到启发马上说:“老奶奶收养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孤儿,心肠真好!”提问的学生高兴地说:“懂了!”由此可见,只要我们能敏锐的捕捉创新的火花,正确的进行评价,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3.评价内容塑造学生创新人格

    如果一个人虽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却无提出问题的胆略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意志,那么创新也将胎死腹中。因此,教学评价时,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探究的兴趣、坚强的意志,这是创新人格的主要因素。当我们的学生不断的发现课文中的失误,如第六册《七色花》第一幅图中粉红的花瓣已没了,第二图中又出现了。第八册《威尼斯的小艇》插图中的小艇没有船舱。后来他们逐步的扩大视野,向作家、课文发起挑战。他们提出《松鼠》中“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中间”这句话有毛病,认为他们看见松鼠经常把窝建在石缝中。每当他们提出类似的问题时,我总是说:“你很会观察!”“你能独立思考很了不起!”“你真勇敢!”正是这点点滴滴的评价,如甘露浇灌着创新之树,使他们健康成长。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这样说过:“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育就是激励的艺术。” 学生在前进的路上遇到的成功或失败,既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也可能成为新的动力,评价语言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一项日趋完善的工程,这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实践,使之更有效的服务于语文教学,让我们的点评更有灵气、更有魅力!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具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14——22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月。 

    2杨九俊 《教育评价方法与设计》,26-78教育科学出版社

    3、唐颂尧 《调整评价策略 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73——75,20007月。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学生
    • 评价
    • 语言
    • 教师
    • 实验
    • 昌平区
    • 论文
    • 激励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