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重视拓展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附录3:

    重视拓展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李颖

    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



    【摘要】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下,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拓宽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拓展阅读正好为学生构筑了这样一个开放而活跃的语文学习的平台。而选择拓展材料,是拓展性阅读成败的关键,选得精辟,能让课堂事半功倍,因此,语文教师要深入地钻研课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利用计算机的平台资源优势,进行适时、适当的阅读拓展。拓展阅读材料应该有明确的拓展目标,不能为了拓展而随意为之,每篇交给孩子的拓展篇目都应该有针对性,有明确的指向性,这样才能做到拓展阅读的积极有效。

    【关键词】拓展阅读;开放;自主;有效


    语文新课程的第一基本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就学校语文教学而言,小学阶段阅读的教学也就不过四百篇课文,如果仅仅依靠书本内的文章来实现这一目标,那是不太可能的。拓展阅读正好为学生构筑了这样一个开放而活跃的语文学习的平台。

    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其拓宽知识的宽度,学生才能融会贯通、见多识广。所以,我们的眼光应该放长远一些,俗话说得好:梦想有多远,人就能走多远。《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阅读的过程是知识吸收和积累的过程,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知识会不断丰富,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与大量的阅读密切相关,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拓展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获取信息的触角向外延伸,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所学文章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有更深刻的理解,让学生“多读”、“博读”,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向外延伸。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思维和形式也是多元化的。它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潜在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学习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现今现代化技术手段非常发达的条件下,教师利用计算机的平台资源优势,进行适时,适当的阅读拓展已经是势在必行。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开展拓展阅读,同时还可以马上利用平台预设的软件为自己的拓展阅读文段写上批注,同学之间还可以马上通过网络交流自己都是阅读所思所感,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这样简便的操作使得课堂的空间得以伸展,让孩子们不仅眼界开阔了,而且心与心的交流更加紧密了,课堂因为有了这种思维火花的碰撞而变得更加出彩。

    拓展性阅读成败的关键往往在于阅读材料的选择,选得精辟,能让课堂事半功倍,选得敷衍,则是浪费孩子们宝贵的课堂时间。所以我们老师在进行拓展性材料的选择时,首先要求我们要更加深入地钻研课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只有教师自己充分理解了,才能切合不同类型的课文对拓展材料作出适当的选择,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等,选择的材料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兴趣。最关键的是,每次的拓展阅读都应该有明确的拓展目标,不能为了拓展而随意拓展,每篇交给孩子的拓展篇目都应该有针对性,有明确的指向性,这样才能做到拓展阅读的积极有效。

    1.资料补充型拓展阅读

    因为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对课文中某些较生疏的知识点遇到疑难,老师就应该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去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对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例如《花钟》一课,在教学“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昆虫活动的时间按有密切关系”这个知识点时,老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补充生动形象的昆虫如何传播花粉的阅读资料,让孩子自由阅读,孩子们读完后,顿时明白了为什么课文说“植物开花的时间要与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不仅如此,学生还对“吻合”的词义也顿时理解清楚了,达到了很好的自主学习效果,省去了老师啰嗦的解释,把课堂上宝贵的阅读时间交给了学生,拓展阅读的有效性很好地得以体现。

    2.激趣型拓展阅读

    某些课文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说可能距离感比较远,感觉比较陌生,自然他们学习起来也会容易感觉乏味,这时,我们的拓展阅读就要侧重于激趣型去展开。例如教学《矛和盾的集合》时,孩子对“矛”、“盾”、“坦克”这些内容都比较陌生,老师可以补充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我在课堂上先补充了《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让孩子们进行阅读,并在他们阅读后进行了简短的读后感交流,孩子们马上被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给吸引住,对“矛”和“盾”的兴趣也浓厚起来了。紧接着,我补充了这两种兵器的资料,包括了鲜活的图片资料,孩子们更是读得兴致盎然。在讲解到“坦克”时,我再让孩子们阅读了关于坦克的发明的文章,还有坦克的功能介绍的文章,让学生对坦克的进攻和防御功能有了更深刻更生动的理解,大大深化了课文的内容。这样的拓展阅读,不仅帮助学生对文本有了清晰的理解,还大大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同时还激发了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

    3.动情型拓展阅读

    某些的课文的内容本身就让孩子们触动很深,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孩子们在学习课文时就对周恩来从小立志报效祖国的精神十分钦佩,此时,老师进一步激发孩子的这种积极的情感,把周恩来小时候努力学习的几则小故事以及周恩来机智应对外国记者等一些有意思的故事补充给孩子们进行阅读,顿时,孩子们对周总理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对周总理的敬佩与热爱之情更是充盈满腔!当孩子们读完这些拓展阅读之后再回头读课文,自然而然的就能把文章读得充满感情,充满激情。

    除了写人的课文之外,写景的课文也可以适时地进行动情型拓展阅读。例如《秋天的雨》一课,课文本身描写得非常优美,老师再补充了关于秋天的小诗,四季的美文若干篇,让孩子们进行自由选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在自己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不少的孩子在课堂上读得停不下来,直到下课了,仍然陶醉在优美的文段中……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就是要追求这样的境界吗——让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朗读,爱上语文!

    4.主题性拓展阅读

    如第五册第六组的几篇课文为孩子们描绘了我们祖国的美好风光,所以结合本组课文,我们可以链接拓展国内外优秀的写景的文章,也可以选择写同一处风景的不同作者的文章让孩子进行对比阅读,同时在学生阅读中渗透强化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延伸学习写景类文章的表达方式,还能积累优美词句,为后面的单元写景作文打下基础。这样既能丰富课内知识,又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比较阅读可以深化单元学习的主题。这种主题性拓展可以结合在单篇课文后进行,也可以是在整个单元课文学习后进行的单元主题性拓展。

    拓展阅读的切入点还可以有很多不同方面,这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挖掘、发挥。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牢记,教材只是一种工具,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语文教师应在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进行有针对性内容的拓展与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及时而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吸收量,深化学生的人文底蕴,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将传统的封闭型的课堂教学转变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式的教学互动模式,让学生在更广阔更深远的学习环境中学出精彩!

    【参考文献】

    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何克抗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论语文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何克抗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3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进行
    • 学生
    • 阅读
    • 提高
    • 素养
    • 李颖
    • 孩子们
    • 课文
    • doc
    • 重视
    • 语文
    • 拓展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