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在非网络教学环境下,实施“精加略”教学模式的研究-语文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浅谈在非网络教学环境下,实施"精加略"教学模式的研究

    昌平区二毛学校      李海燕

    内容提要:“精+略”课堂教学模式是高年级语文的一种教学模式,那么如何在非网络教学环境下,有效实施“精+略”呢?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感受到首先是恰当寻找结合点,有效实施“精加略”,其次是有效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再次是拓展阅读,强化训练点。

    关键词语:寻找结合点,有效取舍,精心设计,拓展阅读

    正文:

    我是一名非网络跨越式实验教师,自从参加了小学语文“跨越式”课堂教学课题组以来,我深刻体验到跨越式的理念打破了原来固有的教学模式,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开展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学中注重根据学科特点,力争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品味、感悟、体验、想象、表达,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精+略”课堂教学模式是高年级语文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我有一些感悟,下面我就一次教学实践谈自己的体会与收获。

    1. 恰当寻找结合点,有效实施精加略。

    精加略”模式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设计,一节里一篇精读课文带一篇略读课文。“精加略”教学模式首先要找两篇课文的结合点。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精讲课文与略读课文不仅仅可以从主题相关去考虑,还可以从写法一致、结构相同或相近、角度变化、情感变化等等方面去考虑。一篇文章有很多的点可以进行深入的挖掘,但是在有限的课时里,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把选择的点挖深弄透,达到最佳效果。

    这次我们跨越教研组安排我讲一节课,在选取教学内容,到认真备课的准备过程中,我搜集了资料进行了相关的学习,使我对跨越式精加略模式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草地夜行》与《白求恩与孩子》的结合

    《草地夜行》和《白求恩与孩子》分别是北京版实验教材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都是记事写人的文章。教学内容确定后,我精心备课,按照30+10分配时间。精心设计后,我进行了第一次试讲,发现这两篇文章虽然都是写人的文章,但第一篇文章是通过抓住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以及环境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品质,而《白求恩与孩子》则是以叙述为主,两篇安排在一起结合点不太明确,所达到的训练效果不明显。

    (二)《白求恩与孩子》和《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结合

    《手术台就是阵地》是北京版实验教材第八单元实践活动的一篇阅读短文。《白求恩与孩子》与《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两篇课文都讲的是白求恩的事,通过内容相近进行结合,并且我搜集了大量的白求恩资料融入到教学当中。但是通过试讲发现,虽然课堂上学生对白求恩这个人物了解的比较全面,但是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很平淡,因为《白求恩与孩子》这篇文章本身就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以叙述为主,通俗易懂,根据课后题学生就能够自学,无需教师过多的讲解。这样的略+略结合,使得课堂上时间很充裕,不能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三)《草地夜行》与《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结合

    《草地夜行》和《手术台就是阵地》都是写人的文章,都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还有一个共同点是都恰当的对环境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品质。因此,我从写作方法一致进行考虑把这两篇文章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教学中突出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这次讲课,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大家一致认为训练点明确,训练效果较好。

    二、有效进行取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中高年级的课文长度在逐渐的增加,即便是按照常态课去安排有时也完不成教学任务。而“精加略”课型是中高年级需要探索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一直以来对此课型的要求和模式是一知半解的,但通过学习,我进一步的理解了精加略课型的要求,初步明确了今后教学的策略、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反思到以前的教学课时安排不够灵活。一般是第一课时安排时间比较宽裕,不够紧凑,时间上有富余。而第二课时的时间很紧张,导致了重点段落的处理比较简单。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应该将课文的非重点段落第一、二段放在第一课时进行,给第二课时留出充裕的时间处理重点段落,这样就能够做到重点突出了。

    (一)更好的把握教材的重点,有效进行取舍。

    在设计《草地夜行》一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发现这课的训练点较多,需要指导朗读的段落也比较多,但教学要囊括所有内容在课堂的三十分钟肯定是完不成的,因此就要进行有效地取舍,以达到重难点突出,教学安排合理。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描写老红军牺牲前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段落上,再有就是引导学生联系描写环境的句子谈感受,使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而其他的段落不作为重点,通过这样的有效取舍,使得这篇精读课文既能在三十分钟内完成,又能突出重点,使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略”教学模式的课堂容量较大,如何在有效地四十分钟里使学生很好的参与课堂教学,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在设计《草地夜行》这篇课文时,首先通过复习导入,为学生创设情境。“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知道了饥饿、疲劳的我掉队了,一个人在茫茫的草海艰难的行走。谁来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把小红军独自一人行军的艰难读出来。”学生读后,我立刻说:“听了他的朗读,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草海,走进老红军。

    教学中,我安排了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带着“默读课文3——17自然段,文中的老红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这个问题自主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有足够时间读书,足够时间思考,并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有足够时间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我重视了朗读指导,在教学第一篇精讲课文时,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默读、齐读、分角色读、引读,充分引导学生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真情,在读中升华情感。

    在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略读课文时,我精心设计阅读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训练。这样的设计使得教学思路清晰,训练点明确,时间的把握合理。

    三、拓展阅读,强化训练点。

    小学五维创新模式中指出:在资源建设方面要紧扣教材为核心进行拓展,同时要突出下面三个方面:第一是保证思想性、知识性的前提下,要突出趣味性。拓展材料的选择要紧扣课文主题,注重相关性。在语文学科要求的相关性是指:(1)与课文主旨的相关。比如说,课文本身是益智类文章,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思考和发现能力,那么在拓展材料的选择上可以是同样的训练学生这方面能力的科学性文章。(2)与文体的相关。课文不同的题材对教学的有所不同,因此拓展资源的选择上也可以选择一些与课文文体相关的相关文章,加深课堂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草地夜行》+《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两篇课文教学后,我首先出示一篇学生平时写的作业,题目是《雨中情》,让学生对这篇习作进行评价及修改。这篇作文环境描写的很详细,对表现人物的品质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但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写的不详细。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的两篇文章,理解了刻画人物的方法,对这篇习作的评价充分到位,并有理有据。课后我又向学生推荐了一些记事写人并突出环境描写的文章,使学生感受刻画人物的方法,强化训练点。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受到“精+略”课堂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中高年级,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寻找结合点,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训练,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进行
    • 教学
    • 二毛
    • 人物
    • 训练
    • 教学模式
    • 研究
    • 浅谈
    • 学习
    • 学生
    • 时间
    • 有效
    • 实施
    • 文章
    • 网络教学环境
    • 课文
    • 昌平区
    • doc
    • 小学
    • 李海燕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