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跨越式课题下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浅谈在跨越式教学中学生有感情朗读能力的培养

    ——永宁县第三小学 唐淑琴

    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一年级的第一学期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第二学期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因此,读好课文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朗读是语文的基本手段。“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现在以学生现有能力而言,拿到一篇文章,只要多读几遍,就能通顺流利的读一篇课文,有的学生甚至拿到文章就能流利的读下来。可是在跨越式课题下的语文教学,要在20分钟内讲完新授课,如何指导一年级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把握课文主旨,感悟课文内涵,成为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怎样在20分钟内即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呢?

    •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读兴趣的激发必须着力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师生间的民主关系,为学生营造和谐、主动的个体活动的机会。每一堂课根据课型设计适应学生口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读的欲望。如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在指导朗读之前,先让学生观看动画,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乌鸦到处找水喝的心情,然后让学生找句子中的词来体会乌鸦找水喝的着急心情,再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口渴时没有水喝的心情。在做了大量的铺垫后,学生准确的把握乌鸦那种找水喝的着急心情,读起来感情表达得非常到位。

    2、以优美动听的范读,诱发学生朗读欲望。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朗读方法的指导固然重要,而没有教师的示范,学生对于感情的表达还是不准,况且跨越式教学只有20分钟的新授时间,不能反复的检查、指导,只有教师的范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有声有色的朗读,伴随着和谐优美的动作会引起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把学生带入课文中去,沉浸在语言文字中,学生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急切情绪,朗读欲望高涨。例如《小小的船》教学中,我以生动形象的范读后,学生们个个陶醉了,有的同学情不自禁地闭上眼睛摇动身子,仿佛徜徉在月船中,有的同学双手托着下巴期盼着能坐上小船,有的同学闪动小手摘取星星。可见,学生在听读中,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被老师优美的语感所感染,从而调动了朗读的积极性。

    3、  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我相信所有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如果老师能在学生朗读上进行恰当的点评,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朗读效果。如一位学生在读《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最后一句,不但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还读出了赞美新房的喜悦、自豪的心情,我说:“你读得太好了,老师也比不上你!谁也能像他那样读。”没等我把话讲完,学生已经朗读起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吝啬自己的鼓励性语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在我们、的教学中,我经常爱说的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得真不错”、对于读课文能力弱的同学我会说“你真是好样的,你进步了,相信你下次读的会更好”之类的话,其实,教师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
    4、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兴趣

    小孩子总是喜欢比赛决出胜负,被老师夸奖,在教学中我深有体会,每次分小组比赛读,学生会非常起劲。有时候哪一组没读好,我会说“刚才这一组的学生还没有准备好,能不能再有感情的读一次,能不能比他们组读得更好”,这时候你会发现,孩子们会全身心的投入朗读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 二、掌握朗读技巧、学会朗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农村孩子受方言、社会、学前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朗读时,普遍地将朗读课文弄成“唱读”,将背诵诗歌弄成民间“顺口溜”,还常常出现丢字、错字、添字、跳行等失误。更严重地是“一唱读”就成“一大片”,全体同学不约而同地拖长声音去“唱”,而且越唱越整齐,越有节奏。这种无意识的唱读严重束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掌握朗读技巧是提高朗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朗读,给学生讲解朗读的基础知识,边讲解边范读,直接指导,让学生跟着老师学习,对他们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推进作用。我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法有以下几种:

    1、停顿。停顿是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这就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标点符号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

    2、重音。重音是指朗读、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要用增加声音强度来体现重要的作用。

    3、语速。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读时音节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一般来说,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痛、追忆的内容语速慢一些;一般叙述、说明、议论的内容则用中速。

    4、句调。句调是语句高低的升降,贯穿整个句子,可分为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四种。疑问句、反问句、惊疑的语气一般用升调;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等感情的用降调;平调用于特殊感情的陈述句。

    总之,在指导朗读时,要将停顿快慢、语调高低、语气轻重、有机地结合起来,朗读时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把语言文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既让学生理解文字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 三、角色体验、感悟情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要读出“情”,必须先明白“情”,再悟出“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如教学《司马光》一课时,读到“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

    让学生体会假如自己在场会是什么心情。指导学生读出紧张的语气,“一不小心”的语速略快。别的小朋友见到这情景都怎样了?指导读出慌张、急切的心情。司马光是怎样表现的?他在做什么?我利用课件,通过角色对比,把自己扮作司马光,表现出镇定思考的神态读一读,同时做动作。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朗读的不同体验是在自己主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的思想启迪,这是老师耐心讲和细心教也无法达到的效果。

    • 四、图文结合,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年级的教材中,有很多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有计划地科学地利用插图配合朗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没有拼音。我通过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现了小壁虎被蛇咬短尾巴的难过,向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接不到尾巴的伤心,及知道自己长出新尾巴的的兴奋表达得淋漓尽致。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语的兴趣,增加了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 五、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迁移能力

     

    学生的能力往往是无法估量的。我们总是担心学生做不好。如果我们能放手让学生自由展现自己,学生的表现往往让我们刮目相看。有些课文如《四个太阳》、《画家乡》每个自然段表达的都是相同的感情,在教学中,在指导了第一自然段的朗读后,其余自然段让学生自己把握感情进行朗读一样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六、表演朗读

    小学生的表现欲望总是很强的,在进行分角色朗读后,在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有部分学生能达到背诵的程度。如《美丽的小路》中,不仅画面美丽,角色特点鲜明,并伴有人物动作。我就在学生分角色朗读后,感受角色特点后,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学生不但情绪高涨,而且表现的活灵活现,把整个课堂推向高潮。

    总之,学生有了朗读兴趣,就有了朗读的动力;有了朗读方法,就有了朗读的效率,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能力
    • 学生
    • 培养
    • 朗读
    • doc
    • 感情
    • 跨越式
    • 课题
  •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