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昌平区巩华中心小学-王红芳-非网络环境下学生合作能力培养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非网络环境下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以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自主参与、实践与探究、合作与交流” 的理念为指导,针对过去“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从现实的角度分析,阐述了自身尝试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的一些经验和体会,着重介绍了教学中以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竞争变成小组竞争,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非网络环境、跨越式英语教学、合作学习

    一.非网络环境下跨越式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一般来说,跨越式课堂主要有两种模式:网络教室和非网络教室。非网络教室是区别于网络教室而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它的主要特点是学生不能自主选择资源去听和跟读,他们听和跟读的内容都由教师控制。

    笔者主要是从事非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自从参与跨越式试验课题以来,由于跨越式教学理念的需要,我开始尝试着在非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由于施教的对象都是小学生,本身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各方面比较差,因此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有些学生只顾自己,没有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没有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出现冷清的场面;有些同学虽然参与了,但很被动,很少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只是在当一个忠实的听众;有些合作小组有合作了,但是匆匆走场、凑凑热闹就完事,没有体现出合作学习的具体过程。

    面对合作学习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深深的思索,并在跨越式课题组相关人员的协助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对于英语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二 、非网络环境下跨越式英语课堂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这种交际的能力的发展需要在交际中实现,“合作学习”恰恰为交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是英语课堂教学中一种极其有效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主要是“师生交流” ,而在非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课堂里则变成“生生交流” ,“同龄人的交流” ,课堂气氛变得民主、轻松、活跃、积极、愉快。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无论是上新课,还是复习课等,我都坚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掌握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技巧,最终实现英语学习的目的。那么,在非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跨越式课堂,如何利用其有利条件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初探,总结了以下五个方面:

    1. 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基础

    针对学生虽然参与了“合作学习”但很被动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要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目标,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而科学的分组,以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不当的分组会导致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下降。一般来说,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可以采用异质分组、自然分组、随机分组、自由组合等形式。

    英语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以交际为中心,因此合作人数不宜太多。在英语课堂,编组人数一定要少,一般以2人一组为最佳,即“两两合作”的形式,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都能充分发言,这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2.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

    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刚开始尝试使用“合作学习”方式时,笔者发现个别学生的纪律不是很好,嘴吧虽是一张一合,其实靠近一听时,却不知所云,胡乱说话。针对小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匆匆走场、没有“合作学习”的具体过程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必须向学生表明“合作学习”的任务。所以每节课在分配好小组后,我就给他们一个明确的任务,让小组带着任务去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相互监督,共同学习,共同发展。而且这种学习活动是跟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紧密联系的。例如在拓展故事阅读时,我会先呈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跟读并思考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就没有空去说废话了。在拓展歌曲时,我要求学生边听边跟唱,并思考每一句歌词的动作,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后,就会专心去完成。在学完一个新句型后,我会要求学生进行两两对话,反复变换角色去操练句型。所以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一定要向学生强调清楚他们的学习任务。按照学习任务去组织“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目标明确,学生的合作意识很强。

    3.保持“合作学习”的新鲜感,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

    针对学生只顾自己学、没有参与到“合作学习”中的现象,我认为教师要想办法保持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保持学生“合作学习”的新鲜感,正是保持学生合作兴趣的重要举措。如在期末复习阶段,笔者在认真考虑班级实际情况后,采用了下面的分组方法,将全班分成两大组。第一组的整体特点是:成绩在中等或中上等,每组整体成绩总和均等,竞争较公平;第二组主要集中在成绩在两端的学生,并且将学生一对一分组,分组的前提是优秀的学生要有责任心,爱帮助同学。在分组工作完成之后,教师要考虑好如何实施,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竞争的劲头儿及信心,我采用了体育比赛中常用的打循环赛的方法,每打完一场比赛(做完一次检测),获胜组积分为1,最后在规定时间内累积,评出优胜组给予奖励。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又有助保持和提高学生竞争的意识。其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就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竞争,自己的伙伴自己帮,自己的成绩自己争。教师在布置相关任务的时候,就向学生明确地提出小组活动的目标,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人人参与。最后凡是获得成功的小组都能得到全班的首肯,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享受小组成就的愉悦。这样,对于小组中的弱势群体来说也是一次良好的机会,他们是为了共同取胜,而不是个人取胜,从而感到比较安全,较少担心自己的不成功;而小组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同学更有一种成就感。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让学生从互动中逐渐认识合作的重要性,体会互动带来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爱,并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态度。

    A 组 张 楠 王昕妍 冯世豪 张昊楠 -4 (失分)

    B 组 王尹菲 于威 养旭彤 刘文静 -6

    C 组 田 馨 李惠锋 段 晖 吴 琦 -3

    D 组 王晨阳 李林恒 高 天 赵名扬 -2

    时间 对抗组 获胜组 积分

    June5th A 1

    A B D 1

    C D

    A组 黄文艺------郭文燕 -5

    B组 刘天宇-----刘海旭 -6

    C组 聂可心-----聂啸风 -3

    D组 王雨晴-----王常赫 -2

    E 张 璇-----王家辉 -1

    时间 对抗组 获胜组 积分

    June5th C 1

    A C D 1

    B D

    C E E 1


    在编组方式灵活变动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要求每个合作小组经常变换名称,以保持学习的新鲜感,把“合作学习”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如果每个小组每节课都是重复说Team 1.Team 2. Team 3.等,很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和审美的疲劳,兴趣也会慢慢减退。如果教师能根据每节课所学的内容去要求学生转换名称,学生的兴趣会持续更久,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也会更高。比如:在教《Body》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小组名称,但一定要用上与body有关的内容,如Hand team; Eye team; Leg team; Hair team等。在教《Colors》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说Red team; Green team; Blue team; Pink team等。在教《Animals》这一单元时,学生可以选择说Tiger group; Fish group; Snake group等。这样变换小组名称,既与课堂内容紧密相连,又保持了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度,深入地开展“合作学习”

     在非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师应把握好“合作学习” 的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首先从“量” 的角度看。一节课的时间里有三到四次的“合作学习”就够了,不能整节课的时间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而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示范作用。   其次从“质”的角度看。每个合作小组所合作的内容要适中,不要太简单。碰到合作的内容太难或太复杂时,教师应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点拨或引导,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5. 建立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形式,完善“合作学习”制度

    评价在合作学习中起着导向、激励和反馈的重要作用,是合作学习策略在课堂中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样,对于非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合理科学客观的评价,是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至关因素。那么,针对非网络环境的特殊特点,该如何建立“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呢?

    首先,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用。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完成任务的时间与效率都会有所差异。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批评表现差的学生,而是通过表情或提示语言的方式多去鼓励和安慰他们,用一颗最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们,不断地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其次,加强小组的自评与互评。对“合作学习”的小组的评价应该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以集体评价为主,个人评价为辅。在每个小组汇报或展示合作学习结果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采取“自评”的形式,在小组内部自己评价一下,再综合小组的意见。在每个合作小组汇报或展示完后,再采取 “互评”的方式进行互相评价。这个过程,是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的过程。在评价当中,他们会发现自己小组的缺点,同时看到其它合作小组的优点,互相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坚持小组“互评”的形式,使学生不断看到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取得的佳绩,不断明白“合作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坚持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

    三、结束语

    在非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跨越式课堂,坚持“合作学习”的方式,加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既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不同潜力,从而验证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把“合作学习”落实到每一节课,继续探索和总结经验,推动“合作学习”更好更成功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郭绍青主编《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中国人事出版社

    2. 刘吉林,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M].北京:人民教育,2004.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进行
    • 教师
    • 合作学习
    • 培养
    • 非网络环境
    • 北京市
    • 英语
    • 中心小学
    • 能力
    • 学生
    • 昌平区
    • doc
    • 合作
    • 小组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