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搜集与处理文字

备课类

创建时间:2018-12-19 20:53

学习时间:暂无|年级:七年级上 | 教材:人教社2016年新编教材

  • 学习目标:

    暂无学习目标
  • 简介:

    《动手玩转Scratch2.0编程》第七章 第一节《循环语句结构》
教材分析
一、 本校七年级学生的编程教材为《动手玩转Scratch2.0编程》。 二、 前面几章的内容,通过“数据”模块“新建变量”积木的使用,提升学生对于程序执行框架和程序信息跟踪的认识;通过“控制”模块“重复执行”积木的使用,使学生对于循环语句的执行效果有了初步而且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三、 本章通过实现“趣味绘图”“模拟时钟”、“循环计数器”“模拟自由落体运动”等案例,让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循环语句的结构及其在程序中的作用。 四、 本课为第七章《深入循环》第一课循环结构的第一课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使用“重复执行…次”和“重复执行…直到…”积木块控制程序,通过编写趣味绘图程序等学习任务,理解和掌握循环语句结构。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重复执行…次”和“重复执行…直到…”两种积木块的基本用法:在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小组学习活动后,100%学生能正确使用上述两种积木块编写绘制简单的三角形程序,初步理解循环语句积木块的用法。 2、 使用循环语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梳理和总结本课解决问题的思路后,80%的同学能正确辨析“重复执行…次”和“重复执行…直到…”两种循环结构的不同之处。 3、 会使用“找出重复步骤->归纳出循环体->推演出循环结束条件”的一般步骤解决图形特效为代表的循环问题。 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老师展示提前准备好的有趣的绘图视频引入课程,提升学生对于本节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循环语句”知识点的求知欲。 2、 老师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和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循环体和循环结束条件的能力。 3、 老师引导学生经过总结绘制特效图形的主要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运用和归纳能力。 4、 通过展示和引导学生使用循环语句编程进行趣味绘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整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组织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 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循环语句编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更多问题,提升学生对编程的热爱,从兴趣出发,从而不断提高编程思维和创造力。
重难点
重点:循环结构、循环体、循环结束条件、循环语句使用步骤 难点: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循环结构
学情分析
一、 预备知识和能力 1、 本课要求的预备知识和能力: 掌握“数据”模块“变量”积木的运用,使用过“重复执行”积木块,对循环结构有一定的认识;其次是对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 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学生已经掌握了“变量”意义和应用,对“重复执行”积木块也有一定的感知,但几何图形知识还不足,难以独立解决所有的课堂问题;对循环结构的理解和认识普遍较为薄弱。 二、 学习习惯和注意特征 1、 大部分学生刚刚开始系统学习编程,抽象实际问题为编程问题的能力还不足,需要老师讲课时及时有效的引导。 2、 学生对于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一定程度的好奇心,但是课堂形式不宜过于呆板,否则容易消磨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应当适时地采取小组讨论、举手发言等互动形式。 三、 认知心理特点和学习态度 1、学生喜欢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编程创作,尤其喜欢游戏。 2、学生对编程课上有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喜欢动手和思考。 3、七年级学生思维能力逐渐成熟,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 思维有了较大发展,所以课程不宜过于强调呆板、枯燥、机械的 教学和操练。 四、 信息素养 1、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素养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 而且经过前期的学习,已经十分熟悉scratch2.0编程软件。 2、学生比较适应PPT、视频资料作为教学资源。

一、课前导入


教师支持
播放绘图动画,让同学们讨论,尝试归纳出这些绘图可分为哪些步骤。 2、老师暂时不点评讨论结果,而是告诉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他们自己也能做出这么有趣的图形特效,然后引入本课主题《循环语句结构》。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资源为图形特效视频。通过绚丽的图案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从图案这种直观的例子展示循环现象,导入本课主题。(5分钟)
活动资源
视频、PPT

旧知回顾


教师支持
1、老师提问:编程猫站在一张巨大的坐标系中,它想走的轨迹是一个边长为40的等边三角形,你能用画笔积木帮它吗? 2、展示代码。 3、老师提问:观察绘图的步骤(直接在绘图程序图界面观察),分析编程猫有哪两个最基本的动作。 4、老师总结学生答案,并指出,角色的两个基本动作分别是“走40步”和“向右转120°”。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通过复习旧知识,巩固绘图模块的相关知识点。同时分析画等边三角形的基本动作,为后面讲循环体内重复执行的语句块做铺垫。(5分钟)
活动资源
PPT,软件
教师支持
1、老师提问:编程猫走第一个三角形边长是40,但是走后面的三角形时,它想每一个都比原来的边长多20,直到走完边长80的三角形,你该怎么帮它实现呢? 2、展示代码。 3、老师提问:(直接在绘图程序图界面观察)这三个三角形的画图程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怎样在程序中使用变量积木? 4、总结学生的回答,并指出:新建“边长”变量,初始化为40,画图时依次增加20。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通过复习旧知识,巩固变量模块的相关知识点。同时分析出重复画边长等边三角形的基本要领,为后面讲循环体的循环条件做铺垫。(5分钟)
活动资源
PPT,软件

新知讲授


教师支持
1、根据分析画简单三角形中重复执行的动作,指出什么是循环体。 2、请同学们分析在刚才的程序中,循环体是哪些语句。 3、老师提问:无论是画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还是画三个边长不同的三角形,都有一些步骤在重复执行。请同学们改进第一个画三角形代码,使用“重复执行...次”积木完成。 4、展示代码。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通过联系复习内容中讲到的实例,让学生根据已经分析过的画三角形程序进行实践,从中体会本节课的主题,再进行讲解深化,最后让学生应用知识回答问题进一步巩固。(5分钟)
活动资源
PPT,软件
教师支持
1、根据分析画复杂三角形中重复执行的动作,指出什么是循环结束条件。 2、老师提问:画三个三角形也有重复的动作,但是与画一个三角形相比有什么不同?然后总结学生回答,指出,循环体和循环结束条件不同。 3、请同学们使用“重复执行直到…”积木块改进程序。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进行指导。 4、展示代码。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通过联系复习内容中讲到的实例和刚刚讲的新知,进一步分析出循环结束条件是变量时如何解决,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循环结束条件的作用。(5分钟) (备注:不涉及旋转也不涉及循环嵌套)
活动资源
PPT,软件

练习巩固


教师支持
1、再次回到课前导入留下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怎样以循环体、循环结束条件的角度再次归纳出这些绘图可分为哪些步骤。 2、总结学生答案,并指出, 绘制矩形: 循环体:“右旋转90°,走边长步”三次,“走边长步”三次,“边长增加1” 循环结束条件:边长>70 绘制五角星: 循环体:“走边长步”四次,“右转72°走边长步”一次,“边长增加1”。 循环结束条件:边长>60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呼应课堂开头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应用新知识进行解答。通过例子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是循环体和循环结构,怎样更好地在实际问题中应用。(5分钟) (尽量短留出时间自由发挥)
活动资源
PPT,软件
教师支持
1、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循环语句知识点,发挥想象,画多边形图形特效。要求:先在纸上写出循环体、循环结束条件,再使用循环语句完成整个程序。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将整堂课的知识点以绘图的形式串联起来,然后再回到绘图任务,让学生在已有分析的基础上动手实践,进一步巩固和消化循环结构的知识点。(10分钟)
活动资源
PPT,软件

总结与启发


教师支持
1、总结学生回答并指出什么是循环结构、循环体和循环结束条件。 2、根据里练习的完成情况适当地进行指点。 3、总结学生回答并指出,循环语句使用的步骤:找出重复步骤->归纳出循环体->推演出循环结束条件。 4、同学们在课下思考怎样进一步简化自己的绘图程序。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通过学生举手回答进行总结,让学生自行思考归纳知识点。最后留下问题,启发下堂课的“循环嵌套”的内容。(5分钟)
活动资源
PPT

课前导入__循环语句视频.mp4

预览 下载

《循环语句结构》.pptx

预览 下载

教学设计.doc

预览 下载

暂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