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李颖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语文以其广、博的特点,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

    李颖

    1. 东风东路小学 语文组,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510070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这是对传统智商概念和智能一元化理论进行批判和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促使教学走出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的低潮,将教学目的定位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种智力潜能上。秉着该理论的核心理念,结合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积极地去丰富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多元智能 多元发展


    1 前言

    一直以来,语文以其广、博的特点,被称为“百科之母”。现在的教学提倡“多元智能”理论,这是对传统智商概念和智能一元化理论进行批判和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促使教学走出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的低潮,将教学目的定位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种智力潜能上。本着这一宗旨,我在我班的语文学科教学中除了紧抓基础教学以外,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挖掘和培养。

    2课外阅读好处多

    很多人都有一个疑惑:学生的语文水平是从哪里来的?不管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去拼命灌输或启发,只要学生在感性上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关的知识和能力就不可能成为学生自身的血肉。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知其香”,如果学生能够多接触优秀的文章,那么,潜移默化,语文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提高。现在的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也给了我更大的教学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我们班学生从一年级开始的“必修课”。一直至今,课外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知识体系。而作为班主任,我发现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学生更应“多读书、读好书”。几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这些令他们崇拜或学习楷模相当一部分是他们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时所认识的,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3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3.1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我注重在教学中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既可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而且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我们这些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3.2口语训练

    语言表达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而较高的语言表达水平唯有经过不断训练才能达到。小学阶段正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做了以下的尝试:首先要凭借语文教材,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教材在阅读课文及口语交际训练中,也都有编排人物对话交际的训练内容。为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安排充足的时间,尽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表达实践。除此之外,还要创设交际情境,进行口头语言表达训练。我常会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实际,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引起学生语言交际的欲望,激发他们语言交际的热情。还有结合课外阅读,训练他们进行复述,或者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述,小学生特别爱听故事,尤其是那些妙趣横生、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很注重对他们的语言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注重自己的语言修养。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 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因此,我注意让自己的语言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饱含真情实感,力求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榜样。

    4重视学生的写作

    学生升入中年级后,语文教学的重心不再只是积累字词、正确书写和理解词句意思这些简单的内容而是写作。但是通过观察了解不难发现,对于作文学生感到最痛苦的就是没米下锅,无话可说。而且他们最害怕的就是遭到老师、同学的否定和嘲笑。所以,我在作文中尽量给予他们鼓励和赞许。同时,针对部分后进生写作基础差、有畏惧心理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一些教学策略和措施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变痛苦为快乐!首先,在作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全感官(视觉、嗅觉、触觉、味觉),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另外,让他们学会积累材料,迁移运用,让积累下来的资料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还在写作中发挥小老师的能力,把平时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弱势生结成小师生。我从三年级开始教学生写作文的提纲,就请弱势生把自己的提纲先给小老师评改,听取小老师的意见,然后作出修改,最后才动笔开始写正文。这样做能够提高弱势生的写作效率,避免他们做“无用功”,因为如果他们埋头去写,不管对错的话,浪费了他们的时间,最后是事倍功半,会令他们更加讨厌写作。所以,小老师的帮助加上我的特别关注,令弱势生一步步地追赶上来了,也令小老师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检验了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自己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此举可以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也让弱势生感受到集体、同伴的温暖。

    作为一名对学生负责的老师,我努力在教学中营造这种具有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享受学习乐趣的、开放性的语文课堂,不断地努力探索,去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努力让自己的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性的掌握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智慧潜能的过程,更是学生个体生命潜能多方位凸现和不断丰富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家栋. 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 [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2]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教学
    • 语言
    • 李颖
    • 越秀区
    • 训练
    • 学习策略
    • 语文
    • 学生
    • 广州
    • 多元智能理论
    • 东风
    • 东路
    • doc
    • 小学
    • 综合性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