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一 、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陈咏琴

    1. 文昌小学 语文组,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510140

    【 摘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之本,重视学生的读书训练,以读为本,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语文的教学中以学生的自学为突破口,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自学进行规范,主要在创设情境,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创造和谐的情境,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提供讨论交流,夯实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激励评价,树立坚定的自主学习信心五方面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自主阅读 有效课堂


    读书是每个学生获取知识,领悟道理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之本,重视学生的读书训练,以读为本,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加深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额年纪的预习要求:1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想记字形的方法,并借助字典,给它再找一个朋友(即组词),养成自觉运用工具书的好习惯。2、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3、并读一读《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或者《跨越式阅读材料》,主要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习惯。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导,也是培养高素质语文人才的先决条件。一堂语文课能否吸引学生,能否抓住学生的心,导入也很关键。精彩的导语,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优 势兴奋中心,激发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1、“导”要精彩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导入”的语言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导入语言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只有这样,上课伊始,教学才尽可能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时,我运用精美的动画课件,创设情境“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到大海的时候,小鱼们在做什么呢?”“是啊,大海里的小鱼们是多么的高兴啊,在海妈妈的怀抱里和浪娃娃快乐地玩耍着。可是,有一天调皮的浪娃娃把他们带到了岸边玩却忘记带他们回家了。你瞧,它把小鱼留在了哪里呢?”这样言简意赅,却能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的兴趣。

    2、“导”要适度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导入也要讲究个“度”,要导得适度。教师要做到语言精练而不冗长,简明而准确,体现语言的魅力。通过教师导语的表达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喜欢上语文课。

    三、 创造和谐的情境,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情景交融地进入角色,通过耳、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综合使用,成功实现“情感转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1、会听

    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教师讲,特别是自己不太搞得懂的地方,而且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特别是与自己思路不同之处,想想为什么。

    2、会看

    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应该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做出判断。

    3、会想

    首先要使学生善于想,这除了靠教师的启发点拨外,更要靠教师去激励、促动,促使学生去动脑想问题,教学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4、会说

    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说,要鼓励学生说,哪怕学生说的是错的。要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他们说的机会,说的自由。

    只要为学生提供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条件和机会,才能提高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而创设教学情景,是提供自主学习的好方法。一位哲人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天赋和创造才能,就会使他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例如,一位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了会变成什么?”有的学生回答说会变成春天。面对学生在求知欲的激发下闪现出的创造之光,教师若能给予肯定赞赏,一个哈姆雷特将因此而诞生!

    四、提供讨论交流,夯实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时,我以引导学生读人物对话为突破口,通过初读,研读,品读,模仿小男孩救鱼是的动作,体会孩子爱护小鱼、急切救鱼的心理过程。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升华,感悟人与大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真爱。通过小组分角色朗读,体会孩子情感的变化。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激励评价,树立坚定的自主学习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读得有感情,把作者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点拨。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勇等主编.教育学.中国人事出版社,北京:19985.

    [2]钟启泉主编.课程与教学概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 20042月第1

    [3]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2004年版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学生
    • 教师
    • 自主学习
    • 兴趣
    • 文昌
    • doc
    • 荔湾区
    • 语文
    • 小学
    • 激发
    • 广州市
    • 阅读教学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