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应用》李晓文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应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春 童年 希冀》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李晓文


    (中山二路小学 语文组 广州市越秀区 51008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

    综合性学习提升、拓展了语文课本学习,为学生自主探索创设了问题情境,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和勃勃生机。但同时,作为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必须看到:我们在具体实践这一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寻找到实施这一语文教学活动的支撑点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的有机整合,给我们创造了新的理想的教学环境,促进了人与人、人与机为载体的人文交互环境支持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积累和丰富课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做到资源共享,学会与他人分享,同时通过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网站建设、上传资料,提高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能只局限于课件的开发与利用,网络应用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更能完善、提高一节课的课堂效果。在我指导的《春 童年 希冀》这次综合性学习中,各小组均通过前阶段的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独特的优越性,让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资料,以供学生学习时自由地查阅。学生在成果汇报过程中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语文研究知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拓宽信息来源的渠道,便于学生搜集研究资料

    采用现代教育手段搜集语文研究性学习资料,能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现代信息,领略到先进与文明的结晶,拓宽学生思路,开阔眼界,促使他们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情趣。

    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科学习,其内容具有生成性和发展性的特点。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需要广泛的涉猎学科知识,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单靠一两天,或几次的强化训练,一两篇优秀范文的讲解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而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模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科技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要求,没有一定的训练容量,要想切实提高学生语文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很困难的,这个问题电脑便能帮你解决。电脑不但能储存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还可以随时检索和显示,利用信息平台,我们可以轻松自如的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任何一种象“大海捞针”一样的信息,涉及面广,显示质量高,可使学生获取研究资料做到大容量。

    例如:本次《春 童年 希冀》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探究春天里的诗情画意,他们需要大量的描写春天的诗歌,从大量的资料阅读中感受春天里独特的情意。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学生搜集、感受到的不仅是文字,还有大量的图片、声音,他们从多角度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这样,就可把学生带进训练的语境中,让学生经受一定程度的思维训练,对培养学生敏捷、严谨、周密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综合性学习过程更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大胆提出值得关注的课题研究主题,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成果的汇报,整个学习过程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安排。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美感是和听、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而视觉形成的印象比听觉形成的印象更深刻、更牢固。运用录音、投影、电影等电教手段,对感知、理解课文、丰富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现代化的多媒体电化教学不断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网络,还会为他们提供逼真的、生动的学习画面。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多媒体制作成果展示软件,将不同的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组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课例中“春天里的植物”小组在研究过程中将图片、种子发芽视频、植物生长视频,文字资料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生动具体的成果展示材料。

    四、利用多媒体网络空间,便于师生、生生之间互动

    多媒体网络对老师和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受时间,空间局限的学习领域。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师生之间可以即时交换信息,交流看法,对有分歧的问题也可以进行即时讨论,避免了传统课堂讨论中的形式主义,肤浅参与或少数人参与的弊端,使呆板的课堂活跃起来。在本次课例中,春天的植物小组设计了“自然常识知多少?”的知识竞赛,利用自己的论坛发布主帖,其他小组的学生则自由地通过复帖的方式回答。

    例如:在《春 童年 希冀》的综合性学习成果汇报中最后环节《希冀在春天里绽放》,我利用论坛设计了这样的内容:“‘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青春’,正处于人生之春的你们,有怎样的感想呢?春天给了你怎样的感悟与启示?你们想到了吗,除了大自然的春天,还有人生的春天,事业的春天,祖国的春天……请同学们自由打写,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表达自己的感悟。”老师播放着春天的音乐,学生在论坛上打写自己对春天的感悟发表。其他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交流,评价,老师也参与其中。从学生所写的内容来看,有的图文并茂,有的文字颜色如春天般鲜艳动人,体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从学生上交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来看,信息技术的使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优势更为突出。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综合性学习
    • 越秀区
    • 春天
    • 二路
    • 语文
    • 中山
    • 浅谈
    • 能力
    • 学习
    • 学生
    • 广州
    • 利用
    • 信息技术
    • doc
    • 小学
    • 应用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