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阅教读学的衔接》麦慧玲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阅教读学的衔接


    麦慧玲


    (中山二路小学 语文组,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510080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以课堂阅读教学为主,课外阅读为辅,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侧重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理解、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更好地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优质教育资源与阅读教学进行整合,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可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掌握了信息技术的运用,又在运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着思维的训练,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小衔接 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教材,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语文阅读教学不应局限在知识的讲解上,而是应当在更高的层面上,教师就要驾驭教材,补充教材,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索,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现代教育媒体,选择恰当的时机,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并且适当学会运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搜集素材,整理素材。学生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多涉猎,多思考,用充足的时间整理资料并分析讨论。

    为使学生小学毕业生升上中学后,能更好地适应中学学习,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传统的语文教学对材料的容量问题一直比较棘手。因为无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需要广泛涉猎,长期积累。因此涉及内容的宽泛性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就成了一对比较突出的矛盾,计算机的使用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而实现这些目的关键是构建新型的阅读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是推动学生创新学习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心理学认为,人们的认识活动如果伴随着情感,那么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充分发挥儿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见其形、闻其声、临其境,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强烈的参与意识,自觉地对来自特定的学习情境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 

    1.重视指导,提高自读能力

    阅读教学应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目标。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听、读、写的能力直接相关。听、说能力是人的文化修养水平的一种标志,而准确、恰当、优美的言辞往往来源于阅读,阅读材料往往同时综合了书面语和口头语的精华。同时,学生的习作,主要是从模仿范文开始的,认真阅读和大量阅读,才能从阅读材料中汲取对写作有关的营养。因此,多读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经理。多读应从质和量两方面来理解。语文教学中的多读,首先是多读课文。对一篇语文认真读、反复读和大量读之间,常会形成矛盾。由于学生课程繁重,时间紧,往往无法掌握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教学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任务,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性质,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在众多的阅读方法中,教师的精力应倾注于精读、略读和速读能力的培养、训练上,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能理解、会运用、有速度,这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核心目标。

    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消除依赖心理,培养其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自读的技巧,养成自读的习惯,逐步提高自读能力,以适应中学学习的要求。

    2.精讲精练,留下思考空间

    传统语文教学以灌输为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常常是鹦鹉学舌,以教师的讲授为准绳。这种教学虽然也强调学生“揣摩”、“领会”、“体验”,但其实质是一种“假”体验,是教师强加的体验,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我们在教学时,要认可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化反应,鼓励学生自主体验,提倡个性理解。语文课程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影响深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学生阅读课文,不仅是一种“发现”、“吸收”,而且是一种创造。

    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把学生的精读训练和教师的讲读内容密切结合起来。精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有效的阅读能力,切实解决读什么和怎样读的问题。因此精读既是教师的指导过程,又是学生调动自己的学习过程,教与学在精读中的恰当结合,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培养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中,精读和讲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际上是以一篇带动多篇。讲读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必须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以多篇来丰富一篇。这是扩大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精细阅读。要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不要因害怕学生掌握不好知识而把全部问题讲透讲尽,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去找寻答案。例如《夜莺的歌声》一课,文中许多地方都能体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如果每一处都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则会使教学过程变得沉闷而低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小夜莺与德国军宫周旋过程中有几句答话相当巧妙。“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教师可抓住这几句话让学生有感情朗读,结合课文背景进行分析理解,就能看出在这几句话里小夜莺既保护了群众,又在敌人不易觉察之中戏弄、痛骂了敌人,充分显示了他的沉着、冷静和机智。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己找出其他能体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特点的地方来分析理解。

    语文材料为学生留下的“空白点”,应让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填充。因此,语文教学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还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他们的多元化反应。

    二.能尊重个性,关注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能很好地达到这一目标。

    1.自主选择,实现个性化学习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功能,能很方便地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习惯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真正体现认知主体的作用。如:师生借助计算机、网络等共同备课,通过论坛、博客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习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个性体验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利用交互学习型多媒体教学软件,学生可以在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能力来选择学习的内容,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所提高,既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又减少了心理压力,更有助于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又如:在《负荆请罪》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传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课外自由结合,排演这个小话剧,在排练中让学生体会到廉颇的知错就改,蔺相如的宽容大度,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排练中发现人物品质,感受人物精神魅力,然后组织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面对文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期待视野。而在阅读过程中,由于个体原有生活经验与阅读体验的参与和对照,同样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文本也有不同思考和理解,无论它正确抑或错误,教师都不应该一棍子打死,要允许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2.积极参与,获得情感体验

    利用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面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问题,由学生通过学习系统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由此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并及时因人而异地调整教学策略;也可以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能进行直接的交互,通过网络空间交流信息,发表个人的看法,分析评价他人的观点,通过对问题的探讨最终取得一致的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在与教师、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充分表现了学习者的创造性,其个性得以完全的施展。

    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如:小组讨论、复述课文内容、开展学习竞赛、故事交流等,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获得情感体验。

    三.拓展时空,满足求知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丰富的积累是形成良好语感的前提。读的能力,靠阅读大量各类文章获得。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展了课堂的时空界限,能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阅读内容。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课文,而课文所涉及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在学完课文后,学生头脑中仍存在着大量各种各样的疑问,这时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导探究阅读的最佳时机。一方面,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传输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的优势,为学生提供质量高、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信息资源,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发挥传统教学优势,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到书本中查阅、到身边去询问,有效地延伸与拓展课本知识。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课前先布置学生课前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同时,教师也从网上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以及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收集的资料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有机的整合,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后,教者又趁热打铁,布置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一期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主题的手抄报,并将相关内容充实到班级板报中,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供阅读便利

    网络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集多种信息资源于一体。使人们在最快的时间里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课本中的精读资料外还需要大量的课外资料。教师也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比较优秀的阅读信息。如果让他们从网上去寻找一些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不仅节省了购买的时间和费用而且交给学生一种到课外去获取信息的能力。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们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到课外去搜寻信息,对课文的文本进行补充或批判。师生共同利用好网络资源进行必要的补充。

    阅读教学的构建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进一步优化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探索出在阅读教学中引入现代教学媒体,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将会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认知作用、激情作用,能促进生生、师生之间进行心的交流,从而使信息技术与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这种整合了的教学内容,将会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必须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中小学阅读的衔接教学中,教师应逐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注重对学生独立思维和综合能的训练,重视学生自读感悟、探究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就会提到提高,从而尽快适应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李金冬

    3. 《中小学语文衔接阅读新探》江 华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衔接
    • 教师
    • 阅读
    • 越秀区
    • 二路
    • 语文
    • 广州市
    • 中山
    • 浅谈
    • docx
    • 学生
    • 中小学
    • 信息技术
    • 小学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