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式模式下激活语文课堂的几点尝试-任旭威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考对学习是重要。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存在这样一种误区,课堂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学生只需记,无需参与课堂活动。这样使学生失去了探讨思维活动的机会,养成了学习上的惰性习惯。也让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师往往认为学生弄不明白,就一次又一次给学生分析讲解,完全忽略了学生的能力,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创新性。这样老师费心费力,学生却兴趣索无。如何改变这种费力又低效的教学方式,既让学生学的有味,教师又教的


    跨越式模式下激活语文课堂的几点尝试

    任旭威

    (店村初级中学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 742500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教学模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正在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在“基础教育跨越式”模式下的语文教学,教师通过创设语文情境,激活语文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轻松愉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语文教学 问题情境 激活课堂

    中学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得到充分展现。教师如何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将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笔者根据这几年从事跨越式语文教学的实践,浅谈几点激活语文课堂的体会。

    1. 营造自主探究氛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何克抗教授在《中学阶段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一文中指出:“对于跨越式教学模式来说,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跨越式模式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对语文人文性能力的体验,注重学生的情感内化,注重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首先,在组织教学的环节上,要从学生的角度设置问题,引导、鼓励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在学习中讨论和争辩,乐于向老师质疑。其次,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宽松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将自己扮成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说戏一样,创设一个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搭建一个让学生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高度重视学生的新体会、新发现,并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给予指导和帮助。第三,建立公平、民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学生推着老师,营造自主探究氛围,使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

    二、联系生活实际 拓宽联想空间

    初中语文新教材里有不少蕴含着深情厚意的文章,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蕴含的深情。如果仅靠对文章字字句句的分析,则势必会使学生情绪低落,学习索然无味,甚至会产生厌恶心理。而跨越式模式下的语文教学,不拘泥于对课文的分析,抱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回到课内。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上一个新台阶。所以,老师要通过设置切近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联想,进入生活的情境。如学习《散步》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家人一起散步或游玩时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后,学生纷纷发言,向同学介绍自己和家人外出时的事,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与其他同学分享时,把自己和家人外出时的情境与作者一家散步时的情境进行比较,感悟文章所蕴含着深情厚意,从而更加深入的感知作品主题。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由说,通过体验、感悟、内化所得的经验,拓展了学生的联想空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质疑 激活课堂状态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跨越式模式下的语文教学,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老师设置的问题,不断地思索,让学生领悟课文深层次的内涵。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大胆质疑,启发学生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质疑,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踊跃发言,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就应予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被点燃,课堂上参与思考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有新意了。富有情趣的教学设计,对于激发、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和创造力是非常有效的,它能使学生焕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富有情趣的问题,既要源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又要贴近现实生活,更要在适当的时机抛出,从而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思考后会产生个性化的理解与体会,也会有不少困惑,这时教师要鼓励让学生把这些困惑说出来。如在学习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在合作探究环节,大多数学生都在我设置的问题中探讨结论,却有两个语文基础稍差的学生小声争论,我问他们争论什么问题时,他们却低头不言,在我的再三鼓励下,他才说讨论的问题不是我要求的,而是“阿长讲了美女蛇的故事,晚上有人叫时不敢答应,是不是鲁迅先生当时也很迷信?”我先肯定这个问题问得好,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帮助分析,许多学生纷纷发言,从而激发了学生对造成这一原因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课堂上学生能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也能自己解决问题,而且出现了许多新的超前的想法。没有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教师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教师轻松了,效率提高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起来了。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为课堂增光添彩。

    现在,笔者所在的学校正在试验“多媒体环境下的跨越式”教学项目,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学校开始装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开始告别那种黑板加粉笔、时间加汗水的作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善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为课堂增添了不少光彩。西方哲人云:“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笔者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深感优势颇多。比如:能够充分地组合各种声、色、光、动画、给课堂创造出一种新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上《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文时,如果仅凭具体形象的语言给学生介绍过去的和现在的罗布泊、月牙泉、青海湖,学生脑海里始终是一幅想象得到的朦胧模糊的形象。我借助多媒体,通过向学生展示过去和现在图片、视频、以及跨越式课题组提供的拓展阅读资料,学生在一阵阵惊叹声中,心灵受到震撼。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生存,从而使环境保护这一主旨得到很好的体现。又如,能够利用其便捷优势,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有效时间内完成授课内容,规划重点内容。并能利用网络资源,扩展知识量,有效吸收相应的教学知识,有助于学生视野的拓展。当然还可以利用其优势,在课堂中加入人文关怀,深化价值观教育,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而跨越式模式的语文教学,真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种自主权,让他们去把握。这样不但激活了语文教学课堂,而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教学
    • 学生
    • 模式
    • 几点
    • 尝试
    • 激活
    • 语文课堂
    • doc
    • 跨越式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