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精加略”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李满义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实施“精加略“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工作单位: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

    作者:李满义

    通信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

    邮编:102200

    邮箱:pgmanyi@163.com

    电话:13716914332





    实施“精加略“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文章摘要:

    2008年至今,我参与跨越式课题研究已近四年,通过学习、培训,做课,

    聆听专家的指导与评价,跨越式教学模式已深深地融入了我的教学之中。随着不断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跨越式教学对学生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特别是近两年,我尝试了跨越式教学所倡导的“精加略“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型呈现给学生的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法,它可深化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语文技能;可拓展认知面,培养综合能力。精加略教学让学生受益无穷,值得大力倡导于实践。今后,我将在这片沃土中,不断耕耘,不断探索。相信,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收获到更多的精彩与欣喜!

    关键词:实施; 精加略; 促进; 发展

    正文:

    2008年至今,我参与跨越式课题研究已近四年,从初步了解,参加培训,

    到多次做课,聆听专家的指导与评价,跨越式教学就像一颗种子,深深地种在了我心灵的沃土之中。随着不断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跨越式教学对学生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特别是近两年,我尝试了跨越式教学所倡导的“精加略“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型呈现给学生的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法。它需要教师在单元主题中,或在单元主题外,寻找到与本课有联系的课文。两篇课文中,一篇精讲,一篇略讲。教师要对两课内容进行比较、整合,找出结合点,进行精心的设计。它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用比较、联系的眼光去分析课文、感悟内容、掌握语文技能。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实施”精加略“教学,可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一、实施“精加略“教学,可深化学生对主题思想的理解。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

    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而精加略教学则为完成这一任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例如,人教版八册中的精读课文27课《鱼游到了纸上》与略读课文26课《全神贯注》就可以以“主题思想”为结合点进行精加略的整合,以加深学生对主题思想的认识、理解。

    27课《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玉泉观鱼,

    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专注、勤奋的品质。26《全神贯注》是一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两篇文章主题内容极其相近,都表现了人物做事“认真、忘我、全神贯注”

    的美好品质。在“精加略”的课堂教学中,两课主题思想的结合,使教师能够引领学生抓住两课的重点段、重点词句进行学习,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在更深的层面上体会到“认真、忘我、全神贯注”的品质,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从而为他们未来的人生追求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实践使我深刻感受到:精加略教学,使学生感到内容更厚实,感悟更深刻,深化了学生对主题思想的理解,使做事认真、忘我、全神贯注”这一美好的品质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二、实施精加略教学,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语文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到: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精加略教学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很好的途径。

    精加略教学,既可以对两篇课文的主题思想进行整合,也可以在表达方式、写作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整合;既可以对相同、相近的内容进行整合,也可以针对不同点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思考、比较中感悟内容、体会表达、习得写法,这无疑会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语文技能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人教版十一册七单元中的两篇课文:精读课文21课《老人与海鸥》

    和略读课文24课《金色的脚印》,都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抒发了人与动物之间那令人震撼的真挚情感,主题思想是相同的。另外,两篇课文在描写人与动物感情方面也很有特点,而“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又恰好是本单元语文技能的训练重点,因此在两课精加略教学的设计中,将主题思想的结合作为一个方面,虽不做重点提及,但要全面贯穿、渗透于整个教学之中。而两课的结合点则重点放在写法相同和不同之处的比较上。让学生在思考中比较,在比较中思考,在思考与比较中提高语文技能。

    在教学中,我抓住结合点,引导学生理解两课的重点段、重点词语,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为学生对两课写法的比较奠定基础。

    21课《老人与海鸥》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的:

    课文第二段对老人的外貌做了这样的描写: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退了色。我结合多媒体图片和这段文字,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这段外貌描写,充分体现出老人之所以这么俭朴,就是为了从不多的工资中省出钱来,给海鸥买食,跟海鸥相伴,这是多么感人的“人鸥情”啊!学生从中认识到精彩的外貌描写对抒发情感的作用。

    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老人说的话,体会老人对海鸥就像父亲对孩子一样的真挚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描写的作用。

    抓住“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这些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体会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从而理解神态描写的精妙所在。

    动作描写也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我借助多媒体手段,图片与文字结合,深化学生的理解。我抓住了课文3151617四段中的动作描写内容展开教学,在多媒体图片下面出示了四段中的部分文字内容:

    3段: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5段: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16段: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仪容的亲属……海鸥们纷纷落地,竟在老人的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7段: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

    在教学中,我结合画面和文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理解,体会老人和海鸥之间那令人动容的情,使学生不得不叹服作者那精彩的动作描写对读者情感的震撼。

    通过对课文的细细品味,学生最后总结出作者是通过“抓住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这一结论便水到渠成了。

    学生在21课《老人与海鸥》一课的学习中,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学习24课《金色的脚印》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词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很快体会到:《金色的脚印》一课主要是通过对正太郎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正太郎和小狐狸的动作以及小狐狸的神态描写来表现正太郎和狐狸间由陌生到熟悉,再到彼此亲近的过程,让读者深切体会到人和狐狸间真挚的情谊。这样的学习很有效率,学生带着对前一课的感悟自主学习,不但速度快,而且理解深刻,充分体现出精加略教学的优势。

    当学生结合课文,体会到两课的内容和写法后,学习并没有结束,我们应根据精加略教学的特点,结合写法比较的结合点,引导学生体会两课在表现人与动物间情感的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便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通过比较知道了:两篇文章都是表现人与动物间情感的主题,在表现方法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是: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表现情感。不同点是:《老人与海鸥》一课还重点运用了外貌和语言描写,这在《金色的脚印》一课中体现很少。《金色的脚印》更加重视通过对正太郎的心理描写,表现正太郎对狐狸的关心。而《老人与海鸥》几乎找不到心理描写。通过学习和比较,学生体会到:要想让所写的文章精彩,能抓住读者,就必须有很强的感染力,必须依托细节,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展开描写,而不同的文章,采用的描写方法是不同的,即使主题相同的文章,描写的方法也不尽相同,需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描写。当学生通过学习、思考、比较,得出这些结论后,无疑,学生的思维水平则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语文技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实施精加略教学,可拓展认知面,培养综合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跨越式教学大力倡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而精加略教学则实现了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拓展学生的认知面。教师以精读、略读两篇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描写方法等,通过电视、网络、书籍、报刊、与人交谈等多种途径去搜集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筛选,留下有用的内容,留待课堂中展示。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的学习与现代信息社会紧密相连,而且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由于在课堂中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资料的平台,因此学生搜集资料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学生都为自己能够发言展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课外资料的展示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必要补充,而且还能实现资源共享,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面。

    如:在《鱼游到了纸上》和《全神贯注》的精加略教学中,学生围绕做事“认真、忘我、全神贯注”这一主题,搜集的资料丰富多彩,如:杨明威搜集到齐白石专注画虾的文字、图片资料;李梦淳搜集到罗丹的作品:《思想者》、《巴尔扎克》、《雨果》等;韩泽玉搜集到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专注研究杂交水稻,为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杨子尧搜集的反映陈毅读书非常专心致志的“陈毅吃墨水“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它把搜集到的图片通过多媒体打在屏幕上,然后结合图片绘声绘色地讲起故事来,由于他搜集的故事与课文主题相同,讲的又富有情趣,因而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这将成为师生未来岁月中的一个美好的回忆。它也必将对学生将来的做事态度产生深刻影响。

    陈毅吃墨水


    学生搜集资料、展示的过程,就是拓展认知面、培养综合能力的过程,精加略教学,让学生受益无穷。

    跨越式教学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它的研究与实践,体现着新课程的理念,其魅力无穷。跨越式教学所倡导的精加略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拓展学生认知面、培养综合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必将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这项研究与实践中来。今后,我将继续在跨越式语文教学这片沃土中耕耘,不断研究、探索精加略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相信,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收获到更多的精彩与欣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倪文锦 主编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7月第1P1—13


    6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教学
    • 昌盛
    • 海鸥
    • 描写
    • 语文
    • 发展
    • 学习
    • 促进
    • 学生
    • 实施
    • 老人
    • 课文
    • 昌平区
    • doc
    • 小学
    • 内容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