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平区二毛学校-语文-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兴趣的策略研究-欧凤云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内容
文章题目: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兴趣的策略研究
文章摘要:
写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针对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学生没有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的乐趣和不会表达等弊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习作教学规律,在实践中进行大胆探索。本文主要从(一)引导观察,乐写激趣(二)创设情境,体验激趣(三)鼓励想象,创造激趣(四)读写结合,仿写激趣(五)鼓励自评,评价激趣 五方面具体论述激发小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的具体策略。
主 题 词:观察 体验 想象 模仿 评价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二毛学校
作者姓名:欧 凤 云
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二毛学校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兴趣的策略研究
文章摘要:
写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针对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学生没有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的乐趣和不会表达等弊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习作教学规律,在实践中进行大胆探索。本文主要从(一)引导观察,乐写激趣(二)创设情境,体验激趣(三)鼓励想象,创造激趣(四)读写结合,仿写激趣(五)鼓励自评,评价激趣 五方面具体论述激发小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的具体策略。
主题词: 观察 体验 想象 模仿 评价
正 文: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就是指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必不可少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指学生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就小学生而言,就是掌握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能体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也是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途径。因此,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写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特殊能力,然而多数学生畏惧甚至厌烦作文,一提起“作文”,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皆谈“虎”色变——怕教或怕学。多年以来,“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影响着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没有内容可写
有的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却感到没什么可写,没有动笔表达的欲望。每次老师布置了作文,他们就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好不容易像挤牙膏似的完成了作文,凑足了字数,质量就可见一般了。
2.缺乏写作的乐趣和自信
以往的作文批改中,教师要求过高,过低的分数,毫无感情色彩的批语把学生的积极性挫伤得荡然无存,使他们对作文望而生畏,毫无兴趣。再加上有些教师在作文指导时,不顾学生的心态,拘泥于某种写法、某种结构,用一种死的模式去框学生种种不同的生活实践和思想感情,不但不能点拨学生思维的方向,还束缚了学生的心态自由,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因而就怕作文,更谈不上乐写了。
3.不会表达
有了材料,就能写好作文吗?答案是否定的。文章写的怎样,还要看文字表达得好不好。有的学生有材料,却常常为有话写不出,哪些可以写,哪些不可以写和怎样才能写好而苦恼。有时说出来很有意思的事情,写出来却让人觉得前言不搭后语,了无生趣。
为了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和作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小学生的习作要求,将小学阶段的“作文”改为“习作”,淡化了文体,强调习作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要学生“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新课标为我们进行习作教学的改革和研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消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
二、激发习作兴趣,提高作文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引导观察,乐写激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在诸多能力中,观察力的培养被排在了首位,可见其对于作文的重要性。北师大刘淼老师认为:“观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获得亲身的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材料,便可为日后的作文提供大量的素材;通过观察,可以获得写作的灵感,触发写作的动机;通过观察,把学生引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让他们感到可写的东西是那么丰富,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观察是智力的窗口,思维的触角,还是展开想像和联想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到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中汲取,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1、布置任务,指导观察有针对性
为了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我们采取布置观察任务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观察意识,做生活的有心人。开始先引导学生观察本班同学或老师的外貌言行,用几句话或一段话描述出一两个人外貌和言行的特点;接着观察家里人;最后观察大街上有特点的行人,描述给同学听。
针对学生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我们在学完描写动物的文章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以填表的形式记叙下来,然后写出具体、有情趣的观察日记。
2、教给方法,指导观察有具体性
当学生初步具备了观察意识后,应适当教给他们一些观察方法,教师要强调:观察不等于观看,应该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形成多方面的感性印象,争取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
例如春天到了,我带学生到操场观察盛开的丁香花。先远看丁香树,给你的整体的感觉是什么;走近看看花的颜色和形状,数数有几片花瓣,想想盛开的丁香花像什么;用鼻子闻一闻花的味道,说说闻了花香给你什么感受;再观察叶子的形状,看叶子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看完了校园的丁香,你想到了什么。通过具体指导,掌握了“看、听、想、闻、摸、感六字诀”,学生就会明白:写景状物时可以从色彩、味道、声音、形状等全方位地抓住其特点展开描写。
3、拓宽思路,指导观察有综合性
打开学生作文思路的关键,应在于多角度地观察和表达生活。如指导学生写“我的老师”时,可以首先组织作前活动,引导学生围绕同一教师多角度观察、收集资料、思考整理。还可以发动学生开展“观察老师一天的生活”、“发现老师的一个爱好”、“老师的秘密”等,在活动中,学生深入广泛地观察老师的工作和生活,老师那一桩桩动人的事例,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们。然后,再引导学生抓住一方面,选择一件事对老师展开具体描写。学生的思路就这样被打开了,有《专管“小事”的老师》、《老师的眼睛》、《老师的秘密》……他们写出了一篇篇感人的作文,不仅富有真情实感,又各具特色。
实践证明,经过“布置任务、教给方法、拓宽思路”这三步曲,学生的观察能力、习作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
(二)创设情境,体验激趣
作文情境的创设,对于小学生作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作文情境的创设方式有很多,可以摄取生活展现情境;扮演角色营造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运用语言描绘情境;制作动画模拟情境等。一方面可以解决小学生习作等米下锅的窘迫,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还可以有效降低习作难度,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可谓一箭双雕,相得益彰。
1、捕捉生活时机,情境体验
著名作家孙犁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作文就是要学生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时机,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激发创作的欲望。
去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我们至今难忘。大片大片的雪花,不一会操场上就堆积了厚厚的一层。看着孩子们新奇的目光,我合上了语文书,“孩子们,集合,打雪仗去!”“哦!万岁!”看到操场上遍地洁白的雪,学生们惊呼:“哇,太美了!”我们自发分成两组,一起打雪仗,扔雪球,欢乐的笑声在操场上空回荡。回来后,同学们还在滔滔不绝的议论着,有的说:“真过瘾!”有的手里还捧着一个大大的雪球,虽然大家的鞋子、衣服、头发差不多全湿了,但是在孩子们的脸上,看到的只有笑容。看到孩子们余兴未消,我趁机说:“老师知道你们还没尽兴,那就赶快写下来,让你的爸爸妈妈也和我们一起分享快乐,你们说好不好?”“ 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次习作,不仅内容生动,而且充满了童真童趣。也就是从那次以后,孩子们和我的感情更近了,也更喜欢上我的语文课了。
2、捕捉内心感受,心灵体验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他们在与人交往中,在学校生活中,总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心灵体验的一种类型。如果对生活没有深刻的观察和体验,写出来的东西也只会是苍白无力的。教师要及时捕捉这种变化,引导学生体验这种变化带来的种种感受,鼓励学生敞开心扉,表达真情实感。
针对有些学生出现的厌学情绪,我从网上下载了一组贵州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的图片,那个四面透风、被当作教室用的黑黑的山洞,那些没有椅子、只能用破木板搭成的桌子写作业的学生,那一盒早已馊了的白米饭,那个穿着露脚趾的布鞋每天步行五、六里山路却从不迟到的小姑娘,那个与7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只靠着每天背砖挣学费的小男孩……都给这些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以强烈的震撼!从他们的眼神里,我读懂了惭愧和内疚,也读懂了感恩和幸福。当天,我让学生以《感悟人生》为题,把心里的感受表达出来。那天的小练笔,多数学生写的真实生动感人。一个学生写道:“以前,我总不满足,埋怨老师留得作业多,埋怨妈妈不让我玩,埋怨奶奶做的饭不好吃。有时我想,活着真没意思。昨天老师让我们看完了一组贫困山区孩子的图片,我震惊了!这些孩子,他们和我们差不多大,但是吃的、穿的那么差,却仍然坚持学习,他们从没有抱怨过什么,跟他们相比,我真是太幸福了,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这次习作,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引发了学生积极深入的思考,也使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
此外,还可以利用恰当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轻松作文,也不失为一种愉快的心灵体验。如果我们的作文指导课也能充满了游戏带来的和谐氛围,荡漾着游戏引出的欢声笑语,倾诉着游戏激发的真情告白,那么学生的作文就一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现生命的光彩,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3、开展多彩活动,成功体验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源头活水”。 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活动,为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细心体会、引导他们捕捉最感人的情景及时写进日记或作文里。如在学校召开运动会的时候,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感人情景、运动员们拼搏的精神、自己激动的心情积极动手写出来。教师可以及时挑选一些好习作放进墙报“学习乐园”展览或寄送到《作文报》等报刊杂志,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三)鼓励想像,创造激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1、激发想像,改写古诗
改写,就是根据原文的思想内容,改变它的表现形式,用同原文不同的形式将它的内容写出来。例如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炼,每个诗句都有很广阔的想像空间。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打开学生感情的闸门,鼓励他们在深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大胆想像,使诗中的人和事物形象化、具体化。
如《赠汪伦》一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用短短14个字表达了与汪伦的深厚情谊。其中有许多想象的空间。如李白和汪伦是怎样相识的?汪伦住的地方怎样?在“万家酒店”他们怎样边饮酒边做诗?李白为什么要走?走时他们是怎么告别的?他们的心情怎样?…… 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查阅到的资料把这些问题回答出来, 想像出一个情节完整的故事.最后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教师不要求字数,只要想像合乎情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就行。由于没有给学生任何心理压力,引导学生改写古诗的过程就像在编故事,所以学生们对改写古诗的做法非常有兴趣。有的学生竟然写出了千字的作文,不仅想像大胆合理,而且情真意切。
2续写结尾, 拓展延伸
续写也叫补写,就是围绕文章中心,联系生活实际、课外阅读或看电影故事,引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给课文补充一个适当的段落,或者插进一个合理的情节,或者添加一个恰当的结尾。
如《穷人》一课,引导学生想象桑娜一家今后的生活怎样?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结局怎样?
为课文续写结尾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对学生进行想像力训练的好方法。它得益于课内,拓展于课外,对教材活学活用,正是符合了新课标中“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的要求。
3创编童话,让梦飞翔
学生喜欢童话故事,这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作文形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教师可以按照看图编童话——提供材料编童话——续写、扩写童话——独立编童话进行训练,逐步提高编写要求,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童话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伴着孩子的梦飞翔。
(四)读写结合,仿写激趣
1、激发阅读兴趣,读中学习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崔峦同志也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阅读和写作都是一种认识活动,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第一,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第二,通过阅读学习语言表达的形式和作者的思想方法。第三,阅读为习作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据测定:一个人的知识靠亲身实践得来的仅占20%,而80%的知识是靠阅读得来的。学生阅读越多,其习作材料就越丰富,思维更活跃,表达起来就能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因此,我们开展了“我与好书共成长”、“读书天天乐”、“读书角”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积累文章的好词佳句,在阅读中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2、模仿文章结构,练习片断描写
仿写是模仿现成文章范本进行写作的作文形式。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阅读他人的成功之作,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影响,便于学生的作文由“仿”走向“创”。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写孔隙一节,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了孔隙矮、窄、险的特点,使人感觉真实,如临其境。仿照这一节,我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去过的一处景点。再如《桂林山水》一课,作者用优美的语言,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我让学生仿照此法写花朵、白云或草原的特点,写得有声有色。
仿写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阅读—仿写—写作的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五)鼓励自评,评价激趣
批改是习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习作指导的继续,也是习作讲评的基础,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关系密切。
评语重在鼓励,激励学生进取心
学生每写完一篇作文之后,都急切期待得到老师中肯诚挚的指导帮助。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批改和讲评的实效性,及时反馈。另一方面忌评语简单化、概念化,尽量做到有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只要发现学生在习作中有点滴进步,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大到构思立意,结构安排,小到一词一句,教师都应该真诚、热情地加以褒奖,使学生尝到自己劳动成果的甜头。成功感会消除他们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提高他们的习作积极性。
2、讲评善于激情,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在作文讲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可以选取习作中的优秀作文及其精彩片段,让学生自己在班上读给同学听,或筛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让学生互相评价,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感受文章带给自己的享受和乐趣。对于优秀的习作,教师还可以向校园广播站或编辑成集向其他班级、年级、报刊推荐,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鼓励自主评改,培养修改作文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养成了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评改,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欲望。通过自主评改使学生调整后的思维得到加深,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
首先,师生根据习作要求,制定具体、明确的评改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情况;明显病句;明显错误的标点;叙述是否清楚明白;字数是否符合要求;选材是否真实、典型、围绕中心。每项5分,总计40分。另外,为了鼓励学生将阅读中学到的修辞方法恰当地运用到习作中,我们还另设了加分项目。
然后,在作文讲评课上,我们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共同赏析学生典型作文,好、中、差各一篇。先根据习作要求点评,指出优缺点。然后共同合作,当堂把中等文和差等文修改好。通过语言交流,学生看的到,听的见,不但知道怎样改,而且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改。
接着,大家按照抽签的办法,任意抽取学生习作,根据评改目标评改打分。评改中有疑义,可请教老师;有异议,可展开讨论;当然还要尊重作者本人的意见。
最后作品再交回到作者本人手中,做最后的修改完善。
这样的修改策略,学生不仅体会了自己当老师评改别人作文的乐趣,修改作文的兴趣大增,更切实感受到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心,提高了写作水平。
总之,兴趣是提高习作积极性的先导。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写作的欲望,才能积极思维。因此作为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丁家永 编著 《现代教育心理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2月第一版P177-190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吴忠豪 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第一版 P68
4刘淼著《作文心理学》 高教出版社 2001年5月第一版 182
5赵景瑞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3年8月第一版 P45
6叶圣陶著《关于作文教学》-《中国近代名家作文论》文心出版社 1992年第一版
7魏书生著 《教学工作漫谈》 漓江出版社 2005年6月第1版 P60-68
8陈国雄、刘缙主编 《小学教师之友--语文卷》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4月第1版 P26-30
-
-
- 标签:
- 策略
- 作文
- 提高
- 兴趣
- 二毛
- 语文
- 观察
- 研究
- 学校
- 学生
- 习作
- 昌平区
- doc
- 高年级
- 小学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