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及点评——2011.11刊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小学五年级语文《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邱斌宁 深圳南山区前海小学
吴焕庆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一、教材分析:
《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由三篇独立的片段组成的:《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并且三篇短文都选自名著。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本课分成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感悟三个片段中人物性格品质。 第二课时主要是领悟描写人物的方法,并拓展迁移,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是跨越式实验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阅读中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与看法,网络平台操作自如,并能较熟练地运用SURF电子批注工具。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擞、裆、绽、扳、咚、侄、痰、皆、媳、骚、携、帕”,会写14个生字“擞、绽、扳、咚、监、侄、郎、皆、敛、媳、骚、宗、怜、帕”,能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能通过阅读、抓重点语句品味及讨论交流,学会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并适当地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过程与方法
1.在自主阅读中通过品读语句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
2、.通过教师引导示范、学生自主批注、合作交流和讨论,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
3、.学习领悟本课的写作方法,并能在习作中恰当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到三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在头脑中浮现出人物鲜活的形象。
2、.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领悟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五、教学策略:以读促悟,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批注,去感受人物的性格。讨论交流、拓展迁移,深入领悟作家的写作方法。
六、教学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 VCLASS课堂互动教学平台 SURF软件 多媒体课件
七、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反思形象,感悟学习写法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小嘎子、小胖墩、严监生、王熙凤,那么作者是如何写出他们的风采的?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人物描写一组》。
1. 反思形象:说说三个片段中你最难以忘怀的人物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回顾人物性格特点中最深刻的一点,为感悟写法做好铺垫。)
2. 感悟学习写法
①三个片段的写法
想一想 说一说
片段
人物特点
描写手法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临死前的严监生》
动作、语言、神态、细节描写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A、教师指导学习《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胖墩儿和小嘎子之所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源于作家成功的描写。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用了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反馈: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运用这样的方法,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B、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严监生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及描写方法。
严监生非常吝啬贪财,是个要钱不要命的人。作者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写的,尤其是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的细节。 并不是说写人就必须把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一一写全,而是根据需要抓住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进行细致地描写,就能突出人物的特点,抓住读者的心。
王熙凤性格特点及描写方法。
王熙凤很泼辣很张狂,这从对林黛玉和贾母的侧面描写可以体现出来;说话见风使舵,这从作者正面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可以看出来。
②三个片段的对比
相同之处:三个片段都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方法刻画人物、人物形象鲜明。
不同之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侧重动作描写,《临死前的严监生》细节描写突出;《“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语言描写让人难以忘怀。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利用表格理清三个片段人物描写方法,并感悟体会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
(二)拓展迁移 进一步体会人物描写方法
1. 课文人物回顾:
幻灯出示:教材里难忘的人物 猜猜这是谁
(1)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没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小英雄雨来)
(2)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全神贯注》中法国雕塑家罗丹)
(3)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窃读记》中的林海音)
(4)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楞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修改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我虽然从未见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圣陶老先生
为什么令我们难以忘怀呢?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特点,或者通过动作描写、表情神态描写、或侧面描写来描写,形象鲜明。
补充了解侧面描写:(举例)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
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对玛格丽特美貌的描写:
这天晚上她真是惊人的美。
当她出现的时候,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
2.拓展阅读
利用surf软件,做笔记和摘录: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批注人物描写方法。
阅读材料《童年》中的关于外公的描写(重点阅读)这个片段是《童年》全书中对外公为数不多的正面描写中着墨最多的一处。说明外公残暴自私、冷酷、吝啬之外还有一些好的品质,主要抓住外公的语言、神态来描写。
《爱的教育》中关于安利柯四年级新班主任老师的描写 (重点阅读) 抓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 侧面描写(原来学生对这位老师的留恋)等刻画老师虽然外表严厉、不苟言笑,但实际上是一位内心慈爱、关爱学生的可亲可敬的老师。
《父亲》细节描写
部分人物片断描写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小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过去知识的记忆,启发联想,加深对人物描写方法的领悟。并补充阅读名著片段,领略更多作家的描写风格,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同时通过阅读批注来促进学生深入阅读、自主建构、勾连起个性化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并进一步巩固体会人物描写方法。)
(三)总结写法 打写运用
1.引导学生总结写人文章的写法
(1) 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同时注意两点:
①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如:小嘎子的动作就是一个小孩子才会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简单的“狡猾”。“凤辣子”在众人面前风风火火的语言,都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 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很典型。如:“凤辣子”一下子转悲为喜时,一前一后说的话,就是典型的人物语言;严监生那伸着的两个指头,就是典型的动作描写。
(2)细致地写,恰当地使用比喻、反问、设问等修辞方法。
(3)可以适当通过别人的心理、语言描写,反映所写人物的特点。
2.课堂小练笔
运用所学人物描写进行片断习作
出示打写要求: 请运用恰当的人物描写方法,写出你最想记录的一个人(同学、老师、亲人等等,写同学不要写出姓名,让大家猜一猜)。通过片段描写写出他(她)的某一个特点。
评议习作:注意结合课堂总结的写人文章的写法、人物特点、语言词句等多角度进行评价,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设计意图:在老师引导下归纳概括人物描写方法,并提醒注意点,让学生有更系统更清楚的认识,在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迁移,从理论到实践,从阅读到写作,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
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二课时。本课设计中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充分发挥了网络教学平台和surf工具的优势,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感受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人物描写方法。
1.以教材为载体,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本堂课的最大特色以教材为载体,同时又不拘泥与教材,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组,将三篇文章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学生的对比阅读中概括、归纳、提炼写作方法,以课文为范例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单纯地为了感悟人物性格品质而阅读文章。
2.立足于教材同时又超越教材。
叶圣陶说过:“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阅读教学不应该把目标仅仅拘泥于课文所涉及的知识,而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取得超文本的收获。本课课堂容量大,拓展延伸面广。既有对本课人物性格品质和描写方法的感悟,又通过“猜一猜”的活动涉及到小学阶段中学习到的人物形象回顾,更通过拓展补充阅读涉猎到中外经典名著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宽学生阅读面,而且学生在拓展阅读、自主批注中加深了对人物描写方法的领悟,为写作中的迁移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网络环境下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策略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的案例点评
姚远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尉小荣 丁杰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最主要的内容,也是核心内容,历来受到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读写结合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但在目前的语文课堂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教师认为阅读课就是阅读,是引导学生读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书中学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作文课就是写作文,让学生写出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当学生的作文没写好,教师们往往仅是认为学生在课外的积累不够,而没有从阅读教学上找原因。
跨越式创新试验的理念强调语文课堂的读写结合,在阅读课上,教师们不仅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分析内容,围绕内容组织学生读书、讨论、交流,而且主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运用之妙,并相机拓展学生课内阅读面、安排练笔;而在写作课上,教师们将大量的阅读片段作为“样本”“例文”呈献给学生阅读,并提供“用件”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笔。这样,课文与课外阅读材料,就可以作为揣摩的对象、诱发因素、模仿的榜样、探究的内容了。
在建构主义看来,写作与阅读理解都应被视为意义的建构、修整和形成1。20世纪70年代,Rosenblatt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文学阅读方法——读者反应,这就意味着阅读不是被动的“输入”而是“转换”的问题了,即理解就意味着读者与作品之间的转换,意味着产生一个适宜自己的新的文本。这样,阅读就被看成是一种建构意义的行为2,“建构”被逐渐引入阅读研究之中,即阅读就是建构“认知产品”3。这实际就说明,阅读不是复制教师的思想,也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照搬,而是基于原有图式的再造。由此,跨越式试验强调在课堂上除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外,要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主阅读,让学生学会自主建构文章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主批注等方式来外显出自主建构的结果。在自主建构的基础上,课题还强调协作交流,共同发展,从而再一次形成新的“认知产品”。
这些语文教学的理念在邱斌宁老师的教学设计中,都有很好的体现,下面我们通过本节课各个环节的实施具体阐述。
图1:网络环境下语文读写课教学实施策略
1.深入课文,写法学习
老师首先对教学目标有很清晰准确的定位,在本节课中重点是方法的学习、迁移和运用。首先通过《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三个典型人物的形象加工、老师精讲《小兵张嘎》,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老师总结,从而实现对描写人物的方法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扶放自如,突破教学难点,同时给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写作方法的学习过程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主导-主体的思想落实到位。
反思形象,感悟写法。学生通过对人物特征的初步感受,体验写作方法的表达。
指导片段,提炼写法。老师重点指导了一个片段的人物动作描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了很好的示范,给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正是老师主导作用发挥的良好时机。
自主学习,讨论写法。在有了学习方法的指引后,学生自主学习两个片段,学生在此独立思考期间,经历了独立的思维过程,利于学生思维独立性的发展;小组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调动了他们的隐性知识,实现交流和共享。
课文总结,写法对比。老师对学生自主建构的内容进行检验和矫正,并在对写作方法的学习基本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写法的异同比较,从而更加深化学生对写法的理解。
2.拓展阅读,写法迁移
在此环节,老师已经突破课文的限制,延伸到本册、其他册的课文,甚至是延伸到了名家名著中,为学生精心挑选了与本课学习目标高度一致的片段,提高的课堂效率。该环节中人机交互进行批注阅读的形式,促进了学生思维参与的深度;自主阅读的方式,实现了学生课堂参与的广度。
典型片段,写法回顾。老师通过“给出片段描写,猜人物”的方法,学生满怀激情,在一个又一个悬念中愉悦地阅读着学习过的人物片段,而学生在无意识中已经学过得这些典型的人物动作、语言、细节描写的片段,只是没有系统的写作方法的指导,老师不失时机地将新知与旧知有效融合,知识融合贯通,丰富了学生认知结构。
名著片段,写法迁移。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名著的人物描写片段,学生在1对1的网络环境下自主阅读,同时依托surf工具,做个性化的妙笔摘录和阅读笔记,学生将学习到的描写方法迁移到此,不同情境下达到深入理解的学习目标。另外,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进行自主的人机交互,实现了最大的参与度。
3.打写练习,写法运用
本节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其另一个重要体现就在于:本环节利用vclass平台的讨论区,学生自主表达、互评互议,将信息技术作为情景创设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学生的表达工具等,促进学生由理解到运用的深层转化。
写法总结:在课文学习、拓展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对于写作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老师在此进一步对写作方法做以小结,呈上启下,为后面的学生自主写作做以铺垫。
打写运用:老师在vclass平台的讨论区提出要求,学生自由发挥,给学生独立思维和创作的时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对本课学到的学习方法的运用。
评议作品:自己的作品被同学所欣赏,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优秀的作品被自己共享到,丰富了自己的视野和知识。
4.读写结合,自主建构
本节课,邱老师的设计与实施真正做到了跨越式理念下的“读写结合”,通过批注阅读课文和与之极为匹配的多个“样本”、“例文”甚至“经典”片段,达成基础理解之上的自主感悟学习、自主建构意义,从而将“样本”、“例文”甚至“经典”片段的写法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写法,并在内化过程中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其他阅读经验,勾连起自己对写法的独特感受和具体指向。这样就是把阅读做为写作的基础,阅读不仅是理解、解释,而且就是感悟、就是学习内化、就是建构生成!
在深入而大量的阅读之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设置题目,引导学生将阅读中生成的感悟、线索、调动起的以往的经历、情节等提炼和组织成语言片段,模仿课文及“样本”、“例文”甚至“经典”片段的方法,进行自主创作。这个写作的过程就是整理综合阅读成果的过程,同时也是深化阅读成果的过程,课文与其配套的阅读材料,就成为了学生揣摩的对象、诱发因素、模仿的榜样、探究的内容了。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地将阅读和写作整合起来。让阅读真正成为写作的基础:让阅读来拓展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激发学生对各种图式的感悟和内化,来勾连起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经验,来帮助学生生成自己对世界的特有的意向性,从而为自主创作奠定基础。学生在有感悟、有思考、有灵感的状态下,他们的写作就可以有创造性、有感染力和有意义了;而通过写作,学生们对于阅读就会更加有兴趣,理解会更深入、想象会更宽广了。
阅读就是转换、就是建构,写作就是阅读和生活的综合、就是建构、就是创造。我们的教育正是要促进这一点!
1 Spivey, N. N. Transforming texts: Constructive processes in reading and writing [J]. written Communication. 1990.(7):256-287.
2 Kucer Stephen B. The Cognitive Base of Reading and Writing .In James R. Squire(ed). The Dynamics of Language Learning. Urbana Ⅲ: ERIC Clearinghouse on Reading and Comntmieation.1987:28.
3 南西·纳尔逊·斯皮维,书面语言:一种建构主义观[A],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C〕.高文,徐斌艳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4.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
-
- 标签:
- 方法
- 片段
- 学生
- 语言
- 阅读
- 描写
- 人物
- 写法
- 老师
- 教学设计
- 动作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