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uit等教学设计及点评(海原专刊)-2011.5刊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Fruit教学设计
计存荟 宁夏海原树台中心小学
李 敏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英语新起点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7单元Fruit的第一课时。这一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围绕着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水果展开,包括常见水果的名称、颜色及表达对水果的好恶等内容。本课时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6种常见水果的表达以及对水果好恶的问答句型,在此基础上掌握拓展句型I want a...。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是7—8岁的儿童,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课堂上乐于表现自己。学生们原本都是英语零学习起点的孩子,经过之前6个单元的学习,他们已经能够表达一些简单的英语词语和句子,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问答。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中要涉及到的常见颜色的单词与句型、what问句,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本课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第一部分儿歌内容,并且能说出六种水果的名称词,即apple,banana,melon,peach,pear,orange,并能够用red,yellow,green,pink表达水果的颜色。
2.学生能用what do you like? I like...这一句型询问和表达对某种水果的喜好,能听懂拓展句型 I want...(某种水果)并且大部分学生能够表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对话、同学交流和自主听读,学生能够体验英语学习、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与方法。
2.通过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能够将所学句型应用到日常对话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积极地与人交流、表达自己观点;
2.学生能够很好地与同学进行协作,合作意识有所提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听懂并说出六种水果的英文表达:apple,banana,melon,peach,pear,orange。
在对话中使用句型What do you like? I like...。
难点
准确发出单词pear,melon,orange中元音。
五、教学资源
教学设备:黑板、一台笔记本电脑、电视。笔记本电脑播放内容可在电视机上展示供学生观看。
课程资源:导入部分的视频、课文听力的音频、扩展听读部分的视频、动物图片和水果图片。
六、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Step 1: Warm up.
Sing a song. What color is that?
歌曲是教师从网络上搜索的一个关于color的视频,其中包括几种常见颜色的表达,简单易学,用于帮助学生回顾表示颜色的单词的说法,全体同学都能够很好地参与进来。
Step 2: Listen and learn new expression.
Listen to the audio of the first part.
I like an apple sweet sweet.
I like an apple to eat eat.
I like a banana....
I like a melon....
I like a pear....
I like a peach....
I like an orange....
T: Try to remember the words of the fruits when you listen.
看3遍视频,要求学生在看的过程中,结合视频中的图片和单词,熟悉各种水果的读法。听力材料中的sweet和eat不是教学重点,教师可适当提示,学生理解即可。
Ask and answer.
利用PPT呈现本课所要学习的水果的图片和单词,师生问答,讲授单词。
T: After listening, who can tell me what is it in the first picture? What is this?
S: It is an apple.
T:Is this an apple?
S: ....
T: OK, read after me, ...
利用本段对话,进行6种水果单词的讲授,注意在学生说出每种水果后,教师要进行领读和指导朗读,尤其是针对本课的难点中所提到的一些单词中元音的发音要对学生进行重点指导。
在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各种水果的说法后,利用下面一段对话对表示水果的单词进一步练习。
T: There are so many fruits, now who can tell me what do you see and what color is it?
S:I see a red apple``````
这段对话采用首先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教师与学生进行3-4组,根据学生对单词的掌握情况对一些单词进一步进行强调。注意这里要提问不同水平的学生以检验对单词的学习效。
Learn new sentences and practise.
教师出示含有上面学过的水果的图片,在学生学习了6种单词的说法及其颜色后,利用下面的对话进行I like...句型的讲解。
T: I like an apple, what do like?
S:I like....
在教师与3-4名学生进行示范后,请学生两两合作进行提问和回答,之后请3组学生汇报。
Listen to the audio of the first part again.
在学习了新单词和I like...句型后,再听2次第一段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跟读理解。
Step 3: Listen to some extending materials.
--What is this?
--It is a yellow banana.
--Oh, I like bananas, do you want a banana?
--No, thank you, I want an apple.
听3遍,教师提示学生“a yellow banana”,“I want...”等表达,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了解这段对话的大意。
Step4: Make a conversation.
利用本课所学的水果图片,进行下面的对话。这段对话,教师和学生先示范2-3次,再由学生两两一组进行练习,最后由2-3组学生进行汇报。
--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
--What color is it?
--It is ....
--Do you want ...?
--Yes, I do. / No, I don’t.
Step 5: Summary. What do you learn today?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课题指导下“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理念支持下进行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强调英语学习的交际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1.教学目标清晰明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各个击破。
作为一节新授课,本课教学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十分清晰,包括单词、句型两大方面。因此在活动设计上,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层层递进地完成了教学目标。首先利用课文第一部分的听力导入新单词的学习,之后利用课文第二部分的听力材料巩固学生对单词的掌握,最后再利用第一部分材料进行句型I like...的教学。这样的处理,各个击破本课的教学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英语学习“以言语交际为中心”。
英语学习中“言语交际”是至关重要的,在本课的设计中,听读材料、师生对话、生生交流提供了不同层面的交际。听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应用的情景,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交流中,也为生生交流提供了素材基础。师生对话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进一步进行的生生对话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说英语的机会,同时同伴互助可以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本课的课程资源包括导入部分的视频、课文听力材料动画、扩展听读部分的视频以及教学PPT。导入部分的视频起到了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的作用,课文的音频和扩展听读的视频,作为学生学习新知的依托、巩固和拓展,促进学生将新旧知识融合,并应用到不同情境之中。
总之,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积极引导,在完成了课标的教学目标基础之上,又有所提升,相信坚持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一定能够实现学生的“跨越式”发展,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与城市里的孩子在英语学习上取得同样的发展。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教学的策略与实施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的案例点评
曹培杰 丁杰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尤其在小学中低年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几乎是每篇精读课文教学必须要达成的课标。从作用来看,朗读是感知语言美妙、发展思维能力,最终在与文本的互动中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叶圣陶认为,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可见,朗读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朗读指导往往存在误区和缺陷,只停留在文本低层次理解基础上的“满堂读”、不区分文本重点、难点的“整篇读”、缺乏感知梯度和朗读层次的“原地读”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类型的朗读教学造成了朗读指导的实际缺席,导致了学生朗读往往停留在模仿和跟读层面,只能对文本进行浅层次理解,而无法触及文本的深层次含义。可见,如何促进朗读指导的有效教学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跨越式语文教学在这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朗读指导的实施策略。
在侯建侠老师的《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中,侯老师围绕乌鸦喝水的故事发展主线展开教学:在学习的开始,提出“课文中写了一只( )的小乌鸦”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文中小故事。然后,根据“乌鸦口渴了——想喝水——喝不到水——怎么办——想办法——喝到水”这一线索,依次突破课文重难点。最后,学习完课文及时总结,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解决困难的优良品德。这不仅很好地阐释了故事寓意和道理,而且在教学中巧妙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了学生理解的深度,高效地达成有感情朗读的课标。这一案例从教学实践中,为我们提供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教学的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围绕课文主题,利用信息技术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朗读指导的教学来说,若是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地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课标。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朗读看作是一种享受而不看作是一种负担,这就迫切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多媒体技术融合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能够给学生带来多重感官的丰富体验。这在创设情景、营造生动课堂氛围,从而激发朗读兴趣方面有独到的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目的一定要围绕课文主题。一旦偏离主题,将课堂教学引入歧途,反而会起反作用。
在《乌鸦喝水》这节课中,侯老师在朗读指导之前,首先将乌鸦喝水的故事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很快就被形象生动的动画吸引住了,几分钟后,动画播放完了,侯老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这个童话故事就在我们的课本里,请大家大声朗读,比一比,看谁能读出这篇童话的美妙。”学生带着对童话故事的浓厚兴趣,自然而然进入了读书的情景。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而且将学生的心理状态迅速从课外活动调整到了课堂学习中,为后面深刻理解课文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理解课文内涵,形成感知梯度,利用信息技术加深朗读的正确性和流利性
很多教师认为小学语文内容浅显,在朗读指导时就只在形式上做文章,翻来复去、不厌其烦地在同一认知层面上兜圈子。虽然课堂里面存在“男生读”、“女生读”、“比赛读”等多种读书形式,但是缺少感知的梯度和朗读的层次,缺乏有效地朗读指导。甚至有的教师在课文尚未完全处理深入的情况下,就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往往无法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跨越式语文教学倡导在有效的时间内,让每一遍朗读都有每一遍朗读的作用,以感带读,以读促悟,从而在螺旋上升中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乌鸦喝水》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出,侯老师首先利用Flash动画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对故事全文进行大声诵读,之后带着问题又再次诵读全文,这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全面的整体感悟。之后,按照故事发展的线索,依次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在理解关键词语、句子背后涵义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同时,通过对这些重点句子的多次朗读加深体悟文本的内涵。另外,由于家乡口音的关系,学生们对有些句子读的并不标准,于是侯老师挑出这些句子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并找到了这些句子的标准录音,在学生朗读之后立即播放标准录音,以此巩固朗读的正确性和流利性。
3.抓住重点、难点,利用信息技术突破关键语句、词语的理解和朗读
在朗读教学中,一定要区分出文章的重难点,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机械朗读。随着课时的进行,课文内容越来越长,如果对文本不加以区分,全篇朗读不仅耗时多,而且效果也不好。本意是想追求“面面俱到”的“全篇读”到最后只能是“一面都没到”。在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的前提下,抓住核心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语句的深入感悟来理解文章内涵、感悟文章主题是朗读指导教学的关键。在朗读指导时,教师应抓住主旨凝聚之处、妙笔生花之处、意犹未尽之处、情感转折之处进行重点、难点突破,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的朗读指导。比如,在《我多想去看看》中的“雄伟”,这一词语是该文的难点,因为很难用具体的语言把“雄伟”解释清楚。如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件上呈现一些像“天安门”、“鸟巢”、“水立方”等建筑物的图片,学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雄伟“的内涵,从而在朗读中读出气势。
在这节课中,重点就是要把握住小乌鸦在找水喝、喝不到水、想办法喝到水这一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并在朗读中得以体现。侯老师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并通过设计“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描述一下口渴的情景吗?、“乌鸦喝到水后是怎样的心情呢?”等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感情变化,最后播放乌鸦在喝水Flash动画,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小乌鸦的表情,以此来帮助学生把握其中的情感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对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进行指导,从而很好地达到了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
4.利用信息技术复习巩固朗读的效果
张颂在《朗读美学》中写道,“朗读,从语意上说,必须清晰、完美;从感情上说,必须真挚、丰富;从声音上说,必须圆润、自如;从语态上说,必须精致、细腻;从表达上说,必须贴切、鲜明。”以此来衡量的话,语文教学中的绝大部分老师的朗读指导都是难以到位的。尤其是在宁夏海原这样的西部地区,由于师资力量所限,能够达到以上朗读标准的教师少之又少。如果老师的朗读都读的不到位,学生的朗读能力就可想而知了。但是,通过播放标准的课文朗读录音,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点。侯老师在课文处理之后,播放了朗读录音,这使得学生能够在学完文章后全面地对课文朗读进行复习巩固。而且,通过与标准朗读进行对比,有利于朗读能力的提升,形成朗读的自我特色。从某种程度上说,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可以使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朗读教学水平。
图 1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朗读指导的实施方式
总之,侯老师的这节课抓住了朗读指导的核心和关键,并且巧妙地使用信息技术条件突破朗读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与文本内容建立起了情感共鸣,最终实现了言为心声的感情朗读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变革教育的潜力逐渐凸显。在西部地区,自2003年“农远工程”开始实施以来,农村学校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侯建侠老师的这节课作为利用农远设备促进朗读指导实效的成功案例,给西部农村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多启发。但是,就如何使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条件全面提高西部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效果,依然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探索。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
-
- 标签:
- 进行
- 教学
- 学生
- 单词
- 海原
- 水果
- 利用
- 课文
- 朗读
- 指导
- 教学设计
- 能够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