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及案例点评—2011.4刊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闫 锐 新疆兵团华山中学
王赫男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这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做一个具有良好品质的好少年,本课通过展现三个儿子在妈妈提水时候的不同举动及老爷爷的评价,向学生传达要孝敬父母的思想。本课用2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深入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到七自然段;第二课时在对后半部分课文进行深层次理解后,在网络环境支持下,通过扩展阅读、讨论交流的方式,组织学生对扩展阅读材料从泛读到精读,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本课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是7—8岁的儿童,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课堂上乐于表现。同时,经过一年半的网络实验班学习,学生识字量大,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相对较强,有一定的快速阅读能力。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够自主浏览网页和自学,乐于在网上进行创作练习。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读需要强调的字词;
能够体会并读出对话中说话人的不同语气;
能解释老爷爷的话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扩展阅读后,能够结合文章内容独立进行打写创作,表达自己的阅读收获;
在针对一篇文章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与同学进行交流、协作,表达自己的体会的同时,共同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读课文和拓展阅读材料,懂得要关爱、孝敬父母的道理;
培养学生写话和表达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说话人的语气;理解老爷爷的话的含义;
难点:体会说话人的语气;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并总结、汇报。
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平台(Vclass)、教学PPT、8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扩展阅读材料。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诵读儿歌,复习生字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读包含本课生字的儿歌,再组织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在完整语境中复习巩固生字词,为学生学习并深入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抓住关键,突破重点
师: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八自然段,思考:妈妈们拎得轻松吗,从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看出?(利用PPT呈现“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生:朗读并回答问题。
教师将学生提到的字词突出显示,并引导学生重读这些字词,体会妈妈们拎水的辛苦。
以思引读,整体感悟。
师:妈妈们拎水这么辛苦,这时她们的儿子们来了,他们三个人有不同的表现,妈妈和老爷爷分别说了一句话,小朋友请找一找,然后试着读一读。读的时候想一想,妈妈和老爷爷在说话的时候分别是怎样的心情,怀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读他们的话。
生:朗读妈妈和老爷爷的对话,初步感知文本,体会人物的心情和语气。
师:同学们读得真棒,大家想一想,眼前明明有3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呢?
生:解释老爷爷的话。
总结课文,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从小小的一件事上就可以看出谁是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不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在生活中做得好不好呢?有没有像课文中的第三个儿子一样,做一个关爱父母的好孩子呢?下面我们就继续来看几篇文章,看看文章里面的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设计意图:抓住“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核心问题,以点带面处理课文,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来突破了课文难点。同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采用整体读、示范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达到了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
扩展阅读,打写交流
自主学习,广泛阅读
师:同学们在阅读扩展阅读8篇文章的同时,可以将你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感、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发表到Vclass平台上。文章中的故事,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体会?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做?或者你有什么疑问,提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一起解答。
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在掌握学生阅读情况的同时,及时浏览、回复学生帖子,并将精彩内容设置为精华帖。
合作交流,深入理解
师:从同学们的帖子可以看出,读了这些文章对大家的触动很大。希望大家能够向文章中的小伙伴们学习,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为父母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让父母感受到我们对他的感激和关爱。下面我们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研读一篇文章,然后提出问题,“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阅读后有哪些收获?”。请大家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小组交流,并将讨论中的关键词记录下来,希望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能够积极思考,贡献你的想法。
小组协作,完成打写
师:请各个小组进行分工,每名同学负责完成下面的一个问题,注意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大家在写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之前的小组讨论中记录的关键词,并进行丰富和补充。
问题设计:
介绍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了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文章中的主人公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
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思考和整理,结合问题打写出比第一次认识更深的内容。
总结汇报,提升主题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汇报写作作品,教师随机进行点评,提升“孝敬父母”的主题。
(设计意图:本课的8篇扩展阅读材料的主题均与课文相同。首先组织学生自主进行泛读,并初步发表看法;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并记录讨论过程中关键词;之后的协作环节,通过有效的问题设置,促使学生思考、总结,并借助关键词进行表达和丰富。最后的总结汇报,在进一步深入主题的同时,展现了小组学习的成果,加深对学生的思想触动。)
教学反思:
本课是网络环境下语文课文教学的第二课时。本课设计中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充分发挥了网络环境的优势,在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过程中理解课文,提升主题。
1.课文处理清晰明了,以点带面,抓住重点
本课时中重点处理第八段到最后的几个自然段,教师指导过程中抓住“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围绕着教学目标中的“能读出重点字词”、“体会说话人的语气”以及“理解老爷爷的话”几方面内容开展教学。同时,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提问精炼、有引导性,促使学生思考和表达。
2.扩展阅读与写作环节有机结合,通过交流协作,加深主题理解
本课的扩展阅读和写作环节充分发挥了网络学习环境的优势,通过“自主阅读—小组交流—分工协作—总结汇报”的教学过程,将二者有机结合。学生在泛读多篇拓展阅读材料后,针对一篇材料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章;协作环节中学生独立整理、总结讨论内容,深入思考问题;总结汇报环节中,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得以呈现,通过教师的适当点评和引导,课文主题进一步深化。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网络环境下拓展阅读教学的实施模式及策略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的案例点评
曹培杰 丁杰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言语交际和书面表达密不可分。在日常生活中,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所以,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语言运用中掌握语言的规律,即在“用语文”的过程中“学语文”,避免割裂语境的讲解和死记硬背。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语文新课标提出要了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同时,还明确规定了小学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跨越式语文教学倡导高效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紧紧围绕课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将节省下来的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内拓展阅读。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课程之外的“点缀”,而是巩固课标、实现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闫锐老师的《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中,闫老师围绕故事发展主线展开教学,紧紧把握住“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研读、讨论,通过启发式教学深入挖掘出了孝敬父母的主题。然后,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特点和优势,提供了8篇与课文有着相似主题的拓展阅读材料,通过参与、交流的合作学习将拓展阅读与随堂写作融合在一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意义,而意义的获得有赖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将某一主题还原到丰富而具体的拓展阅读中,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经过反复地实践,我们将网络环境下拓展阅读教学的实施分为以下环节:
1.围绕课文主题,进行广泛拓展阅读
学生在阅读原文、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明确课文主题,并广泛阅读跨越式课题提供的拓展阅读材料。学生在阅读过程,可以通过发帖在Vclass讨论区内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或者提出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及时发现比较精彩的帖子,并设置为精华帖以有利于学生阅读、学习,从而对拓展阅读的文本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三个儿子》这节课中,教师在学生学习拓展阅读材料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发帖情况,针对学习困惑进行针对性的回复和指导。同时,提出新问题,以使阅读学习不断走向深入。在传统课堂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只能惠及小部分学生。而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下实现了与大部分学生的多层次、高水平的交互,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依据问题,在小组交流中分享灵感
小组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分别就阅读内容进行交流,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小组交流,同时将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关键词记录下来。同一阅读材料不同视角的认识对于学生能够阅读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不同视角看法的有机整合才能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主题,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把握主题。在《三个儿子》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展示各自的认识与看法,通过思想的共享,加深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认识。
3.小组协作,共同完成随堂写作
跨越式课题非常强调阅读和习作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拓展阅读和随堂写作。在这一环节中,利用小组协作的方式,组织引导学生依据交流中产生的关键概念进行扩写作文,从而高质量地完成作品。完成作品后,小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作品的特性,将内容整合起来形成一篇内容完整、结构清晰的文章。在《三个儿子》这节课中,闫老师给学生列举出了几个引导性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写作,将拓展阅读和随堂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阅读中奠定写作基础,在写作中深化阅读层次,实现了阅读和写作的有效融合,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展示作品,总结提高
学生将作品整合后,展示并汇报各自的思考与想法,通过不同视角观点之间的相互砥砺与启发,不断加深对拓展阅读主题的理解。之后,通过系统地反思学习过程,小组同学总结学习的得失,提高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闫老师抓住这一教学时机,及时总结主题,让学生对“孝敬父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 1网络环境下拓展阅读教学的实施模式与策略
总之,在以自主阅读、交流分享、小组协作、总结汇报四个环节为基础的拓展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教师和教育信息资源产生积极的互动、积极的对话,不断产生信息的信息,达到资源共生的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是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进行,并且小组协作和交流分享贯彻始终,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了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其中,网络的支持作用体现在丰富的共享资源、充分的互动对话、自由的便捷发布、学习过程的自动记录、自主与开放的评价,这些方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体验的充分性,有助于促进自我评价和反思重构。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拓展阅读是为巩固课标服务的,使学生在课标得到巩固的过程中实现拓展和积累。因此,一定要避免“为了拓展而拓展”的机械教学,应该根据学生所处年级、学习特点、知识基础等来灵活把握拓展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时间。首先,要保证拓读阅读材料与课文主题密切相关,最好有一定的趣味性;其次,可以在阅读前教师给与一定的阅读引导,提出一些帮助学生阅读的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更好的理解文章;再次,平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最后,通过写作小练笔,让学生有机会将阅读结果展示出来,体会学习成就感。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
-
- 标签:
- 进行
- 教师
- 阅读
- 点评
- 教学设计
- 拓展
- 学习
- 学生
- 交流
- 主题
- 课文
- 三个儿子
- 小组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