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千湘女上天山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八千湘女上天山

    小问题: “八千湘女”为新疆建设做出了哪些贡献?

    八千湘女上天山

       

          纪50年代初,王震将军致信湖南省委黄克诚书记,提出“在湖南招收大量女兵参加支援新疆建设”,招女兵消息一出,三年间,八千湘女西上边关。她们在新疆落地生根、安家屯边,当年十几二十岁的青春少女,如今都已两鬓斑白。她们中的很多人成了兵团的第一代女教师、女拖拉机手、女护士、女农业技术员……

      半个世纪以来,她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谱就了一曲曲动人的无私奉献之歌。

      王震将军在八一广场召开大会欢迎这些来自家乡的湘妹子,将军的大嗓门穿越时空至今仍响在许多湘女的耳畔:“同志们,你们要安心边疆,扎根边疆,要为新疆各族人民大办好事,准备把你们的忠骨埋在天山脚下。”直到现在戴庆媛回想起将军的话还感慨万分:“我想青山处处埋忠骨,我们新时代的妇女总不能比不上古人嘛!”

      戴庆媛被人称为维吾尔族语的“活字典”。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维族老乡还亲切地称她“玛依诺尔”(五月的阳光)。当年,女兵们首先要过的是语言关。为了学习维吾尔族语言,她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上厕所背单词,打饭的片刻也在背。那时没有订书机,她就把一些纸片用针线缝好,作为单词本,放在口袋里随时拿出来背。学习还没有毕业,戴庆媛就被分到新疆军区司令部从事翻译工作。

      湘女中的第一批女护士刘清秀回忆说:“我被编在了22兵团医训队,开始了护士专业的学习。我们连课桌都没有,每人发一个小凳子,几块小薄木板钉在一起放在膝盖上就成了课桌,再用一根绳子拴好挂在脖子上,走到哪里都能摆上课堂。后来,又从废城墙上背回石块,垒成小台子,才有了学习用的‘课桌’。”

      今年70岁的刘功辉,当年被分配到22兵团直属政治处,而她却想成为一名女拖拉机手。

      1952年3月下旬,22兵团举办第一期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圆了刘功辉的梦。她和唐万鹏、晏一民成了兵团的第一批女拖拉机手。拖拉机队可是名副其实的“男人国”,任务量大得出奇,每个人一天要开荒130亩。

      刘功辉说:“从小李庄、大泉沟水库直到石河子,垦荒时我们几乎没有睡过床,都是睡在苇篷里。苇子地里蛇多,夜里经常钻进被窝,我们女兵胆子小,就搬到男战士住的地方,睡在中间。”现代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和尴尬,对刘功辉她们来说,似乎并不算什么。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王震、陶峙岳将军以前人未有的气魄开发建设新疆。几代人把青春热血抛洒在戈壁沙漠。八千湘女用特有的“辣劲”战胜了种种挑战,她们用生命呵护了天山下的这块土地。她们老了,可她们的后代又在继承她们的事业,继续为了边疆的发展繁荣而奉献。

    • 标签:
    • 22
    • 学习
    • 八千
    • 天山
    • 兵团
    • 女兵
    • 八千湘女上天山
    • 新疆
    • 成了
    • 将军
    • 课桌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