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娜12月《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彭娜12月《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教学设计.doc


    《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精加略教学设计

    概述:

    《陶罐和铁罐》和《狮子和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两篇课文。《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狮子和鹿》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接着写到狮子扑来了,鹿四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差点送了命,课文情节紧奏,前后对比分明,语言非常优美,在生动的故事当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本课所需课时为三课时。此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积累“骄傲”等13个词语。
    2、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 以创设情境和各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读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在读中理解和感悟。

    2、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懂得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学生分析】

    通过学习课文,要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平时做不到的。他们一般是较多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光看到别人的短处,容易骄傲自满。让学生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在以前的课文学习中,学生做得也不太好,有待提高。

    教学重点:1、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1、体会故事所阐述的道理。

    教学资源:

    PPT、拓展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复习导入:
    1、回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初步知道了国王御厨里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陶罐据理力争不理会铁罐,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国王的御厨里,看看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二、学习课文,领悟寓意。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1—9自然段,想想这9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1、这9个自然段大多数都是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找出铁罐、陶罐的语言,画出来自由读一读。

    2、初步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男女分角色朗读)

    3、说一说自己的体会,你们听出了一个怎样的铁罐、陶罐?
    4、根据学生的汇报并相机板书。
    板书:(铁罐:自以为是、傲慢无礼。陶罐:谦虚有礼、不懦弱)

    5、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陶罐的谦虚有礼,却不懦弱?又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的?(找出表现它们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师引导:是啊,它们各自的性格、态度都表现在它们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中。

    6、抓住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指导分角色朗读。(出示填空练习)
    7、 指名一对同桌分角色读,读后评价。
    8、请同学们同桌互相分角色表演朗读他们的对话,体会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而不懦弱。

    (二)学习课文第十至十七自然段。
    过渡: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1、默读课文10—1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画出关键词句。
    2、汇报并相机板书:
    (陶罐:光洁、朴素、美观、有价值 铁罐:无影无踪)

    3、铁罐到哪里了?曾经的铁罐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如今,发现铁罐不见了,陶罐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句子)透过这句话,我们读出了怎样的陶罐子?
    4、之前,铁罐奚落陶罐时的态度一次不一次傲慢,一次比一次狂妄,而陶罐始终是那么心平气和地和它讲道理,现在,当它自己重见光日的时候,不计前嫌,依然关心铁罐。同学们,此前,铁罐傲慢的原因是什么?

    5、它有想过自己多年后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吗?你看,这铁罐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却没有看到自己的短处,还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相比,的确不应该。

    6、陶罐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看到了自己的缺点,而且不懦弱?(出示句子)
    三、总结课文,明确寓意。
    1、学习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1) 我想对陶罐说:

    2) 我想对铁罐说:

    3) 我想对自己说: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过度:像这样的故事很多,我们一起到故事王国里走一走,读读《狮子和鹿》这篇课文,看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探讨这个问题,老师给你们一些学习建议。(出示问题:1、鹿的腿和角各有什么长处和短处?2、在鹿逃避狮子的追捕过程中,鹿的腿和角对鹿的逃跑有怎样的影响?3、逃避狮子追捕的前后,鹿对自己的腿和角分别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4、以表格的方式交流反馈。(出示句子,对比阅读。)

    5、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身上的长处和短处。

    四、拓展阅读。

    五、教学反思:
    在《陶罐和铁罐》一课中,我针对“抓提示语指导学生读出对话的语气”这一研究主题,采用了一些不同的方法。利用插图理解“傲慢”一词的意思,与“谦虚”做对比。课上学生理解比较到位,但读的火候不够,我想改进为观察后模仿铁罐的表情,帮学生打开局面,烘托气氛,免得学生放不开,不好意思带着语气读。学生通过表演,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在表演过程中感悟寓言讲述的道理,并能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话。但我觉得还是有些遗憾,比如,问题提得还是过细,牵引的痕迹比较明显。在学习《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时,我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四人一组朗读后讨论写出来,学生都能找到关键词语,准确的填写,通过讲《陶罐和铁罐》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本课,找到这两课相同的地方,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而这一切的生成均是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实现的。

    • 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学习情绪很激昂、很踊跃。但我觉得从我自身的素养来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我的评价语不够简洁到位,不会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上的意外。上课时总有点慌,生怕时间不够,心里总想着这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 标签:
    • 学习
    • 角色
    • 学生
    • 陶罐和铁罐
    • 长处
    • 课文
    • 陶罐
    • 短处
    • 故事
    • 铁罐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