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趣》人教版教案(1)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童趣》人教版教案(1)
    • 教学目标

    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词句
    教学难点
    感悟“物外之趣”。
    课时安排:2课时。

    •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象和做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和现代汉语都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两者同源而异流,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2、学文言是为了继承我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很多事情。文言文中的很多词汇、语汇,至今仍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
    3、学号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自己用心领会,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把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律,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三、检查预习
    1、作家作品介绍。

    沈复(1763~ ?)中国清代散文家。字三白,号梅逸。 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一生为幕僚。

    2、《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作品。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浮生六记》共六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四、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一个老人回忆往事时的那种恬然、悠然,但又饱含愉悦的感情。同时要求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教师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并进行句读的指导。

    1、童稚(zhì  )、   藐小( miǎo )、  项为之强(  jiāng  ) 、  鹤唳云端(  lì  ) 

    怡然称快( yí  )、凹凸 ( āo tū )、 土砾 (  lì  )、 壑 (hè ) 、庞然大物(  páng )       癞虾蟆(  lài há ma )

    2、例如:①、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②、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④、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⑤、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⑥、蹲其身,使/与台齐。 ⑦、见/二虫斗草间。⑧、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

    3、疏通文意,学习归纳文言知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脖子  ; 通“僵”僵硬

    果如鹤唳云端。             果然  ; 鸟鸣

    以丛草为林。               把……当作,把……看作

    兴正浓                     兴趣

    方出神                     正好,正在

    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打、抽打   ; 驱赶 

    (2)、一词多义。

    观:昂首观之(看);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景观)
    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神:定神细观(精神、注意力);神游其中(感受、想象)
    之:见藐小之物(的,结构助词);昂首观之(指“夏蚊”,代词)
    以:徐喷以烟(用);以丛草为林(把)
    为:项为之强(因为);以丛草为林(当作);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3)、沿用至今的成语:
    明察秋毫——原来形容视力极佳,目光敏锐,连极其细小的东西都看得一清二楚,后来形容人很精明,能够洞察事理。(同义词:火眼金睛、洞察一切,反义词:茫然不解、蒙昧无知)
    夏蚊成雷——夏天的时候,成群文字的叫声就像雷声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听到风声和鹤鸣都害怕,看见一草一木都像是追兵。形容几段惊恐疑惧,或者妄自惊扰。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课后)。
    怡然自得——形容心满意足、十分愉快的样子。(同义词:怡然自乐,反义词:黯然伤神)
    庞然大物——庞然,高而大的样子。指形体、体积很巨大的东西。仙多用来形容表面上强大而实际上虚弱的东西。(同义词:硕大无朋,反义词:秋毫之末)

    (4)、特殊句子。

    徐喷以烟。(倒装句)二虫尽为所吞。(被动句)

    五、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全文。
    1、简单译法指导。(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例1:如:能    张       目     对     日。(加字)

             能    张       眼     对     太

             够    大       睛     着     阳。

    例2:昂 首     观     之。(换字)

          抬头     看     它们。

    例3:怡然称快。(用自己的话说清文意。)

    高兴得连声叫好。

    2、参考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二、背诵课文,要求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三、思考、研讨。
    1、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物外之趣。
    2、分别找三个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板书:
                  观蚊成鹤:夏蚊成雷——群鹤舞于空中——怡然称快
         三趣  神游山林:草丛、虫蚁、土砾——森林、野兽、丘壑——怡然自得
                  鞭逐虾蟆:癞虾蟆——庞然大物——大快人心
    3、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4、“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都已经把癞虾蟆捉在手了,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
    5、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通过仔细的观察,丰富的想像,赋予自然景物新的形象,从中得到了“物外之趣”。
    6、参考注解,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体验与思考。
    1、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2、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 
    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五、课外作业。

    • 标签:
    • 文言文
    • 教案
    • 物外
    • 作者
    • 三件
    • 语文
    • 癞虾蟆
    • 青云
    • 童趣
    • 称快
    • 趣事
    • 怡然
    • 初一上
    • 形容
    • 人教版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