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访友》+《山雨》精加略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1·山中访友》+《2·山雨》精加略教学设计(赵立强 第二组)

     

    • 【设计理念】

    本册第一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而编排,而《山中访友》和《山雨》在内容上有比较接近的地方,即都是表达作者通过对山中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来抒发内心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 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 【课文简析】

    《山中访友》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 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山雨》同样是由著名作家赵丽宏妙笔描绘的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把这两课合在一起,可以上学生倍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 【教学重点】
    •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 通过有感情读书的方式体会山雨的美妙和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 【教学课时】

    3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 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1·山中访友 

    作者李汉荣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玄(xuán) 奥

    栀(zhī) 子

    津津(jīn)乐道

    清澈(chè)

    树冠(guān )

    湛(zhàn) 蓝

    凝(níng) 静

    犬吠(fèi)

    吟(yín) 咏

    憔(qiáo) 悴

    禅(chán) 心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⑵ 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 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 三、推荐阅读

    同学们,读完了李汉荣先生的《山中访友》相信大家已经对大自然的种种美丽流连忘返了吧,那么,下面让我们在一起在赵丽宏先生的带领下去看看山中下雨时又能看到哪些奇妙的景物吧。一起读第二课《山雨》。

    学生自由读第二课《山雨》,老师出示自读任务。

     

    1、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导入,提示课题:

    1提问:《山中访友》文中作者都访问了哪些朋友?(让学生理一下文章思路)

    1.提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作者是怎么将对自然的热爱描写出来的。yes

    • 二、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 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 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 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 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⑶ “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 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⑵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⑶ 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⑷ 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⑸ 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4、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 二、拓展阅读

    读赵丽宏先生的《山雨》,让我们领略到了山中雨景的魅力,那么让我们一起读读《雨在唱歌》,再次体会雨的美妙。

           雨在唱歌

           你听见过会唱歌的雨吗?

      在我们这个地方,这个有着雪白的梨园,绯红的杏林,葱绿的柳丝,弯弯曲曲的小溪和许多石桥的地方,就有这样的雨,它在快乐的唱歌

      雨在草地上唱歌;沙沙沙

      一定听得懂它唱的是什么了,于是,草莓,野百合,苔草。。。。。。许多小草伸个懒腰,打个哈切,发绿了,开花了。红红绿绿的小花小草,开放得真像游泳场里的各式各样的遮阳伞一样呢!

      雨在小溪里唱歌;叮叮叮

      一定听懂它在唱什么了,于是,小蝌蚪游啊游长出了小腿,掉下去了尾巴,都蹦在荷叶上叫呢!

      其实,雨的歌声很简单,但是谁把它的歌声理解的那样简单呢?草木花,鱼虫鸟,都从它的歌声领会了自己生命的意义,这是一件多快乐的事情呀!

      在我们这个地方,只要下雨,就能听见这种歌声。

      听,叮叮叮,沙沙沙

      我献给你们一片红绿绿的会唱歌的雨。

    • 三、体验情感,反思言行

    1、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 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 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个人觉得这段小结有点啰嗦,应该删减下。)

    2、美读课文,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他丰富的联想、精美的语言印在脑海里。

    • 四、拓展对话,发展语言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习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 作水平。

    •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辨字组词:

    (激、邀)(俯、府)(暴、瀑)(俏、捎、消、哨)(驱、躯、岖)(津、律、肆)(狭、陕、峡、侠)。

    3、抄写本课你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 六、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  (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  热爱大自然
                 山泉

                 溪流……

     

    • 第三课时
    • 教学目标:

    综合这两课写法上特点,自己仿写一个片段。

    • 小练笔:
    • 1、学习了《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我们看到了作者和山中景物的深厚感情,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和作者同样的感受呢?大自然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 2、如果你也曾留心观察过下雨的经过,那么请你拿起笔来写一写吧。写完后跟第二课《山雨》做个比较,体会作家写法上的精妙。
    • 标签:
    • 学生
    • 作者
    • 情感
    • 山中
    • 表达
    • 课文
    • 教学设计
    • 山雨
    • 朋友
    • 访友
    • 大自然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