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分材教学简介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自然分材教学简介

     

     “自然分材教学”的理论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创立的“理解教育”。2001年,“理解教育”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该课题设计并验证了“反思创读、多重循环”的课堂教育模型,“自然分材教学”便是这个模型的具体模式。

    自然分材教学强调情智相长、知者先行、自学互帮、一课两上、抓大放小、两册分离、问题跟踪、低耗高效。

    自然分材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提出了“让教学任务随学生差异自然分化并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的教学思想。其首要环节就是“普读求是”,即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或圈点勾画,或解答问题,或自主探究,或小组互助。在普读的基础上,必然会区分出已掌握当下学习内容的学生(知者)和未能掌握当下学习内容的学生(补读生),这就实现了自然分材。

    自然分材教学的三大关键词——自主、互助、跟踪。在“自主”环节,学生借助“信息沟通牌”及时向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状况。“信息沟通牌”是指“红、黄、绿”三种不同颜色的指示牌,“红色”代表遇到学习困难,需要寻求帮助;“黄色”代表正在完成自学任务;“绿色”代表已经完成学习任务。在“互助”环节,则采取“生生合作制”与“互帮显示板”等形式。在“跟踪”环节,每个学生都备有“错题记录本”与“问题跟踪卷”。

    自然分材教学采取两种辅助手段,即两册分离与“零作业批改”。前者是指习题册与纠错册;后者是指将作业的批改权归还给学生。上课时,在教师的指令下,学生先进行作业交换互批,之后在“问题记录本”上标记自己的问题。

    理解教育和自然分材教学于2001年始在上海平乐学校试点,之后上海市教委在上海中小学中推广。这一教学理念和方法逐渐传到深圳,南山区的中学全部进行自然分材教学的实践。前后10年,浙江丽水缙云县、云南昆明五华区、沈阳皇姑屯区等地的200多所学校中都进行了自然分材教学的实践,其中深圳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教学四环节和青岛崂山二中的自然分材教学更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教学
    • 学生
    • 简介
    • 教育
    • 作业
    • 问题
    • doc
    • 跟踪
    • 自然
    • 环节
    • 互助
    • 代表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