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台英华小学-洪振军-语文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

    “单元备课”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课

    ※教学目标:

    1.学习“单元导语”, 了解单元主题和训练总目标。

    2.能够正确流利朗读本单元4篇课文,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获得整体印象。

    3.识记本单元19个生字,掌握字形。

    ※教学设计:

    一、学习“单元导语”(5分钟)

    1.指名朗读“导语”,思考:(1)本单元课文主要围绕什么主题?(2)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主要学习课文的什么表达方法?

    2.汇报交流:

    (1)单元主题:感受大自然。

    (2)训练目标:“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想想作者的感情是怎样通过景物表达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30分钟)

    1.标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自由朗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两遍,把课文读通顺。(10分钟)

    2.指名分段依次朗读每篇课文,师相机纠正字音。(10分钟)

    3.自由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每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0分钟)

    三、识记字形。(5分钟)

    1.生自由记忆(书空、互相听写、桌面指书等,2分钟)

    2.听写。(2分钟)

    3.生生互批、当堂反馈。(1分钟)

    第二、三、四课时·《1山中访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

    3.随课进行拓展阅读,完成随堂练习

    题。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2)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理解词语

    1、幽径       2、德高望重
    3、唱和       4、津津乐道      5、吟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五、拓展读3篇

    六、完成《少年智力开发报》部分题目。

    第三课时、

    ※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二、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三、课文回顾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让学生细致深入地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读体会,再组织交流。

    这种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四、小结: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本文想象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同时,作者还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而且,也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读着这篇散文,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强烈地感受到那种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你会时时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想想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境界。

    五、小练笔:

    作者把山中的一切都看成了有生命的人,都看成了自己的朋友,又有过这种体验吗?请你也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篇小文章《英华访友》。

    六、拓展阅读2篇

    七、完成《少年智力开发报》部分题目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少年智力开发报》剩余题目。

    2.拓展阅读5篇

    ※教学设计:

    一、《少年智力开发报》20分钟

    1.完成剩余题目(10分钟)

    2.师生采取多种形式互相批改、校正,师巡视指导。(10分钟)

    二、拓展阅读5篇。(20分钟)

    第五、六课时·《2 山雨》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4.拓展阅读2篇。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2)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山雨的?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写了山雨的什么特点?

    (雨声、雨色、雨韵)

    (2)感悟山雨的声音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 / 无字的歌谣,神奇地 / 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 / 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c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 / 岩石、每一片 / 树叶、每一丛 / 绿草,都变成了 / 奇妙无比的琴键。

         d飘飘洒洒的雨丝 /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 / 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 / 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②小结。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拓展阅读3篇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少年智力开发报》部分题目。

    2.拓展阅读5篇

    ※教学设计:

    一、《少年智力开发报》20分钟

    1.完成部分题目(10分钟)

    2.师生采取多种形式互相批改、校正,师巡视指导。(10分钟)

    二、拓展阅读5篇。(20分钟)

    第七、八、九课时·《3 草虫的村落》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完成《少年智力开发报》部分题目,拓展读3篇。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用近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部分词语。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为什么称“村落”?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拓展读3篇

    五、完成《少年智力开发报》的部分题目。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2.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3.完成拓展读3篇和《少年智力开发报》部分题目。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以读代讲:有感情朗读课文第5、6、7自然段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范练指。

        小结:通过品读和有感情朗读,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三、升华情感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四、拓展读3篇

    五、完成《少年智力开发报》的部分题目。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少年智力开发报》剩余题目。

    2.拓展阅读5篇

    ※教学设计:

    一、《少年智力开发报》20分钟

    1.完成剩余题目(10分钟)

    2.师生采取多种形式互相批改、校正,师巡视指导。(10分钟)

    二、拓展阅读5篇。(20分钟)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4.完成拓展读2篇。

    ※教学设计:

    一、课件展示,揭题导入

    (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

    (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二、简介索溪峪

    三、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

    (3)认读词语。

    (4)理解词语。

    四、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野的意思是什么?在课文里的意思是什么?(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野”字原是“不讲情理,蛮横”的意思,在本文中是指不经人工雕琢,一切顺其自然返璞归真。)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

       ①赏析“山是野的。”

        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②赏析“水是野的。”

         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返璞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璞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璞归真”?

    (4)体会情感:索溪峪的自然美景在作者的描述中展现在我们眼前,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5)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前后照应。)

    五、完成拓展读2篇。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少年智力开发报》部分题目。

    2.拓展阅读5篇

    ※教学设计:

    一、《少年智力开发报》20分钟

    1.完成部分题目(10分钟)

    2.师生采取多种形式互相批改、校正,师巡视指导。(10分钟)

    二、拓展阅读5篇。(20分钟)

    第十二课时·单元总结

    ※教学目标:

    1.结合《回顾·拓展一》中的《交流平台》,联系本单元课文和拓展阅读材料,学习体会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2.生字巩固,完成“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3.完成剩余拓展阅读。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10分钟)

    1.指名朗读“交流平台”,明确要求。

    2.生浏览本单元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的?

    3.全班交流,师相机总结。

    二、听写生字,并反馈。(5分钟)

    三、听写“读读写写”、熟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5分钟)

    四、完成剩余拓展阅读篇目。(20分钟)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

    “单元备课”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课

    ※教学目标:

    1.学习“单元导语”, 了解单元主题和训练总目标。

    2.能够正确流利朗读本单元4篇课文,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获得整体印象。

    3.识记本单元19个生字,掌握字形。

    ※教学设计:

    一、学习“单元导语”(5分钟)

    1.指名朗读“导语”,思考:(1)本单元课文主要围绕什么主题?(2)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主要学习课文的什么表达方法?

    2.汇报交流:

    (1)单元主题:感受大自然。

    (2)训练目标:“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想想作者的感情是怎样通过景物表达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30分钟)

    1.标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自由朗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两遍,把课文读通顺。(10分钟)

    2.指名分段依次朗读每篇课文,师相机纠正字音。(10分钟)

    3.自由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每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0分钟)

    三、识记字形。(5分钟)

    1.生自由记忆(书空、互相听写、桌面指书等,2分钟)

    2.听写。(2分钟)

    3.生生互批、当堂反馈。(1分钟)

    第二、三、四课时·《1山中访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

    3.随课进行拓展阅读,完成随堂练习

    题。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2)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理解词语

    1、幽径       2、德高望重
    3、唱和       4、津津乐道      5、吟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五、拓展读3篇

    六、完成《少年智力开发报》部分题目。

    第三课时、

    ※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二、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三、课文回顾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让学生细致深入地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读体会,再组织交流。

    这种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四、小结: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本文想象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同时,作者还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而且,也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读着这篇散文,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强烈地感受到那种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你会时时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想想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境界。

    五、小练笔:

    作者把山中的一切都看成了有生命的人,都看成了自己的朋友,又有过这种体验吗?请你也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篇小文章《英华访友》。

    六、拓展阅读2篇

    七、完成《少年智力开发报》部分题目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少年智力开发报》剩余题目。

    2.拓展阅读5篇

    ※教学设计:

    一、《少年智力开发报》20分钟

    1.完成剩余题目(10分钟)

    2.师生采取多种形式互相批改、校正,师巡视指导。(10分钟)

    二、拓展阅读5篇。(20分钟)

    第五、六课时·《2 山雨》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4.拓展阅读2篇。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2)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山雨的?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写了山雨的什么特点?

    (雨声、雨色、雨韵)

    (2)感悟山雨的声音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 / 无字的歌谣,神奇地 / 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 / 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c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 / 岩石、每一片 / 树叶、每一丛 / 绿草,都变成了 / 奇妙无比的琴键。

         d飘飘洒洒的雨丝 /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 / 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 / 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②小结。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拓展阅读3篇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少年智力开发报》部分题目。

    2.拓展阅读5篇

    ※教学设计:

    一、《少年智力开发报》20分钟

    1.完成部分题目(10分钟)

    2.师生采取多种形式互相批改、校正,师巡视指导。(10分钟)

    二、拓展阅读5篇。(20分钟)

    第七、八、九课时·《3 草虫的村落》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完成《少年智力开发报》部分题目,拓展读3篇。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用近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部分词语。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为什么称“村落”?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拓展读3篇

    五、完成《少年智力开发报》的部分题目。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2.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3.完成拓展读3篇和《少年智力开发报》部分题目。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以读代讲:有感情朗读课文第5、6、7自然段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范练指。

        小结:通过品读和有感情朗读,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三、升华情感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四、拓展读3篇

    五、完成《少年智力开发报》的部分题目。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少年智力开发报》剩余题目。

    2.拓展阅读5篇

    ※教学设计:

    一、《少年智力开发报》20分钟

    1.完成剩余题目(10分钟)

    2.师生采取多种形式互相批改、校正,师巡视指导。(10分钟)

    二、拓展阅读5篇。(20分钟)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4.完成拓展读2篇。

    ※教学设计:

    一、课件展示,揭题导入

    (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

    (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二、简介索溪峪

    三、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

    (3)认读词语。

    (4)理解词语。

    四、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野的意思是什么?在课文里的意思是什么?(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野”字原是“不讲情理,蛮横”的意思,在本文中是指不经人工雕琢,一切顺其自然返璞归真。)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

       ①赏析“山是野的。”

        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②赏析“水是野的。”

         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返璞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璞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璞归真”?

    (4)体会情感:索溪峪的自然美景在作者的描述中展现在我们眼前,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5)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前后照应。)

    五、完成拓展读2篇。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少年智力开发报》部分题目。

    2.拓展阅读5篇

    ※教学设计:

    一、《少年智力开发报》20分钟

    1.完成部分题目(10分钟)

    2.师生采取多种形式互相批改、校正,师巡视指导。(10分钟)

    二、拓展阅读5篇。(20分钟)

    第十二课时·单元总结

    ※教学目标:

    1.结合《回顾·拓展一》中的《交流平台》,联系本单元课文和拓展阅读材料,学习体会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2.生字巩固,完成“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3.完成剩余拓展阅读。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10分钟)

    1.指名朗读“交流平台”,明确要求。

    2.生浏览本单元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的?

    3.全班交流,师相机总结。

    二、听写生字,并反馈。(5分钟)

    三、听写“读读写写”、熟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5分钟)

    四、完成剩余拓展阅读篇目。(20分钟)

     

     

     

     

    • 标签:
    • 索溪峪
    • 作者
    • 感情
    • 语文
    • 英华
    • 体会
    • 完成
    • 分钟
    • 感受
    • 课文
    • 小学
    • 2.
    • 1.
    • 邢台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