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华小学-梁丽萍-语文-《北京的春节》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6《北京的春节》   

    学习目标 :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从而去使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1、           生字 : 旬 熬 蒜  醋  饺  翡  拌  榛  栗  筝   鞭  麦  寺   逛

    2、           词语 :  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  张灯结彩  有声有光、各形各色

    一、导入

    二、    研读文章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文章按时间顺序描写

    3、列出表格,写出时间

    4、分层:

    第一部分(1---2)写北京的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并详细的介绍腊八的风俗习惯。

    第二部分:(3--6)描写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场景,让人感收到北京春节浓郁的民俗文化。

    第三部分:(7---12)写除夕到正月十五前这段时间的热闹情景说明这是春节的有一个高潮。

    第四部分:(13)写美好和快乐的新年眨眼之间就过去了,人们又投入到新的生活,新的工作中。

    三.精读深悟,朗读展情,体会写法
    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自己最喜欢的节日。

          (一)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读1---2自然段,读出读出对腊八的喜爱之情 。 
    二、学习(3---6)

    孩子们过年,买杂拌、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吃糖(孩子们很有兴趣的准备,大人们忙乱,大扫除、备足年货。)略写

    (三)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1、师:同学们来读读这段,你发现这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
       2、师:再来读读这段,体会一下围绕总起句是怎样体现热闹的。
    3预设:“守岁”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了吗?
    4、生回答
         5、师总结:“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古代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及自己的寿命。简单说,守岁就是象征把病疫、灾难等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6、指导朗读
    师:你能读出这热闹的除夕之夜吗?
    -   自由练读——指名读——
       7.说话训练
       学着这种总分的表达方式,说说你家的除夕夜。
       出示:除夕真   。         。
    (三).正月初一。
     师:你们在初一这一天干什么?
     我们随老舍先生去看看正月初一这一天北京的人们在干什么?快速读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孩逛庙会)

    (四).元宵节。体会灯多、场面热闹。
    1、总谈这段侧重写了什么。
    2、勾画描写灯的句子,并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勾画批注(教师巡视)
      生交流: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出示花灯图片(放花灯图片:宫灯 花灯 纸灯 龙灯)
    师:各种各样的花灯,加上五彩斑斓的花炮,加上香甜美味的元宵,令人陶醉,谁能不喜欢呢?

    配乐朗读

    学习总分总的写作特点
    4.师:读了这一段我们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了元宵节的红火而美丽,那么在写法上你有没有发现呢?
     总――分――总     

    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1.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第三课时
       拓展读

    .对比写法
    1.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2.拓展阅读<理想的风筝>51页同步拓展阅读41页
    3.小练笔:家乡的元宵节
     提示:可以用老舍先生描写元宵节的词句,试着用用总分总这种写作方法。

    4.报纸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腊八    腊八粥  腊八蒜
    除夕    做年菜 穿新衣 贴对联年画 灯火通宵  热闹喜庆                                                                                                                                                            放鞭炮 团圆饭 守岁                               祥和团圆           
    正月初一  男人拜年 女人待客 小孩逛庙会          

    正月十五  看花灯 吃元宵

    • 标签:
    • 热闹
    • 除夕
    • 语文
    • 英华
    • 体会
    • 腊八
    • 春节
    • 守岁
    • 写法
    • 小学
    • 老舍
    • 先生
    • 北京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