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内容
 -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 
													南河九年制学校 李安成
 - 
													内容概述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文章。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共2课时。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教育孩子要从小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能有感情地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提高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教育孩子要从小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二)教学难点:教育孩子要从小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 
													教学策略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读读、想想等。 - 
													教学资源
 1.自制的课件、课题组提供的资源。 2.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 - 
													教学过程
 -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 (二)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教育孩子要从小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三)有感情地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 2.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教育孩子要从小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孩子要从小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三、教学资源与环境(一)自制的课件、课题组提供的资源。 (二)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 (三)非网络教学环境。 四、教学策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读读、想想等。 五、教学过程(一) 问题导入(2分钟)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这个小村庄原先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学生回答)最后,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设计理念:以问题的方式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课大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 学习课文2~5自然段(18分钟)过渡: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1.想一想:村民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什么? 2.找一找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 
 3.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一场洪水过后,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
 1.读第5自然段。
 2.播放ppt出示: ___________没有了,_________没有了,__________没有了……(指名说)[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课文,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的基础上最后达到共识,从而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 (三)拓展阅读(10分钟)1.在拓展资料第六册上第75-81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短文快乐阅读。 阅读天地一 1《小草说》 75页 2《大地的叹息》 76页 3《黑色的雪花》 78页 4《倾听小河的哭诉》 79页 【设计意图:有目的地朗读,使学生初步感知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小练笔(10分钟)过了一年以后,经历过那场可怕灾难的幸存者,又回到了这什么都没有、光秃秃的小山坡。接下来又回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接着往下写。 【设计意图:通过写话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的思维更敏捷。】 
- 
													
- 
							- 标签:
- 教学
- 学习
- 生态平衡
- 学生
- 理解
- 课文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 doc
- 2.
- 1.
- 爱护
- 村庄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