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精加略第一课时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精加略

     

    • 宕昌县南河九年制学校 李安成

     

    • 教材分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试验证了真理的故事,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违、妄、执”等3个生字;会写“略、辩、奉、违、磅、拴、拖、释、宣、萨、妄、执”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辩论、寻常、解答、容许、信奉、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及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初读、再读、细读这三个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学生体会逐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认识“违、妄、执”等3个生字;会写“略、辩、奉、违、磅、拴、拖、释、宣、萨、妄、执”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辩论、寻常、解答、信奉、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及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 学情分析

    目前,我班的部分学生已具备一定观察事物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但阅读速度较慢。在字词基本功掌握方面,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课文中所教的生字,但在拓展学习方面,仍存有较大的差异。同班学生之间有较大的差异:优秀生知识面较广,而个别学生仍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不足。

    • 教学策略

    引导法、启发法。

    •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课件、课题组提供的教学资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 教学时间安排

    :三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认识“违、妄、执”等3个生字;会写“略、辩、奉、违、磅、拴、拖、释、宣、萨、妄、执”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辩论、寻常、解答、容许、信奉、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等13个词语。

    2.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 教学重点:

    1.认识“违、妄、执”等3个生字;会写“略、辩、奉、违、磅、拴、拖、释、宣、萨、妄、执”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辩论、寻常、解答、容许、信奉、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及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 教学过程

     

    一、简介人物,激趣导入(3分)

    1.简介“亚里士多德”。

    2.简介“伽利略”。

    3.师:亚里士多德一位是公元前古希腊的哲学家、科学家,伽利略一位是十七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两者相隔两千多年,他们怎么会联系到一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简介人物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5分)

    课前大家都预习了吗?现在我就考考大家!

    1.出示生字:“略、辩、奉、违、磅、拴、拖、释、宣、萨、妄、执”等12个。

    2.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辩论、寻常、解答、容许、信奉、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

    【设计意图:扎扎实实识字学词、让每个孩子读通读顺课文,应当成为阅读教学的头等大事,为学生后续学习明确了目标和方向,从而为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作了充分而有力的准备。】 

    三、学习课文(22分)

    () 研读背景,感知人物(第—自然段)
      1.出示第—自然段,思考:
      (1)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辩论家指有一定辩论口才和辩论能力的人。因为伽利略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有的连老师也无法解答,可见伽利略当学生时候就善于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根据老师刚才的叙述,想—想“不寻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不平常,不简单。伽利略平时肯动脑,善思考,能发现疑问,与其他同学不一样)
      2. 出示第二自然段,思考:
      (1)“信奉”是什么意思?人们信奉亚里土多德表现在哪里? (相信,并照着去做。“人们把他的话当作真理……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2)这段话中,“不容许、更改、责备、违背”这些词语怎么理解?
      不容许:不许。
      更改:改换、改变的意思。

    真理:真实的道理。
      责备:批评的意思。
      违背:不遵守、不服从。

    (3)这些词集中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是绝对相信的,信奉已达到一种盲目相信的程度,这是一种迷信。这种迷信和伽利略的敢于怀疑的科学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表现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勇气作了很好的反衬。

    4)练习:把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 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第三自然段)  

    1师: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什么话?伽利略对这话是怎么看的?

    (出示亚里士多德说过的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对这话产生了怀疑。)
      2.伽利略为什么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他是怎么想的?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怎么解释呢?)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这两个结论是什么?

    把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的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两个球,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

    如果看做是一个整体,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

    过渡:这两个结果一样吗?是什么样的结果?(不—样,是相互矛盾的)

    4.出示: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设计意图: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引发质疑,找出质疑点,以点突破。这样设计旨在找准教学的起点,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探究体验,深入感悟。】
      () 细析伽利略试验(第四自然段)

    出示: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 速度 与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从这段中,你知道什么?
      1.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经过多次试验来证明)
      2.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一次试验,没有说服力,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说明问题。伽利略进行了许多次试验)
      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总是同时着地的“总是”一词。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这样)
      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生齐读这句话,加深印象。

    过渡: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么大的勇气啊,因为这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

    () 在比萨斜塔上做的公开试验(五、六自然段)
      1.出示:消息很快传开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人们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

    过渡:面对众人的奚落、嘲讽、责骂,当时只有25岁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早已成竹在胸,带着必胜的信心,毅然坚定地登上比萨侨斜塔,出现在斜塔顶上。看!
      3.实验小结: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设计意图:伽利略做试验并不是为了出名,他是通过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以令人信服的事实,有力冲击当时那种盲目崇拜与迷信的思想,意义重大。我们得让学生对此有深入的理解。为此,必须抓住“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这一文章中心句,通过两次的比较辨析、讨论交流及纠正文本之失,让学生在透彻地理解句意的同时,培养辩证观点,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并深入体会伽利略所作所为的社会意义和深远影响,正确理解文本的现实价值和深刻主题。】 

    四、拓展阅读(10分钟)

    1. 阅读第26课课文《全神贯注》。

    2.阅读拓展资料第八册下79-81页《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比萨斜塔》《自由落体运动》《动手做做看》《普希金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使学生初步感知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个 产生疑问 两

    铁 反复试验 个

    球 球

    重 —————→ 同

    的 时

    先 公开试验 着

    着 试验成功 地

    教学反思:

    • 标签:
    • 铁球
    • 同时
    • 学习
    • 教学
    • 学生
    • 亚里士多德
    • 全神贯注
    • 试验
    • 伽利略
    • 2.
    • 着地
    • 两个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