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二师二十九团孔雀中学欧淑芬《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反思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反思

          《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中小男孩的做法却让我们震惊。他将小鱼儿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扔向大海。他不是凭着一时的好奇在玩着一种游戏,而是在执着地完成一项使命。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男孩对小鱼的在乎,体会生命的珍贵,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

        听了华山郭老师上的这一课,再对照自己上的这一节课,我觉得自己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一般来说,我们都会把课文的2——6小节男孩捡鱼一段作为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分析小男孩捡鱼扔鱼时的动作来体会小男孩救小鱼时的急切心理。而她,打破常规,把课文的第1小节小鱼被困一段作为教学重点极度渲染。因为第一段写成百上千条小鱼困在水洼里,生命危在旦夕,就是在这危急的情况下,小男孩挺身而出,援救那些小鱼,正是有了这种特定的情境,小男孩的行为才更让我们震惊,令我们感动。

        课上,她精心设计,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情境中去体验,去感悟。接着播放鱼儿以前在大海里快乐生活的录像,学生兴奋地看着录像,嘴里不时发出惊叹声,接着如她用一封写给好心人的信,让学生知道小鱼危在旦夕,她一声叹息:“可是这样的生活已经慢慢地离它们远去了,它们现在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学生通过两个情境的对比体验,体会到小鱼的心情,再读“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就能读出难受的样子。再如,用课件出示浅水洼,水越变越少,她动情地说:“小鱼儿,你们怎么了,你们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郭老师接着问:“此时,你想对小鱼说些什么呢?”学生说:“小雨你太可怜了”“小鱼你赶快回到大海吧”“小鱼,浅水洼里的水被蒸干,你就回不去了。”“小鱼,不想办法你就回不去了,见不到妈妈了。”此时学生完全融入到情景之中。老师趁机说:“谁能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段话呢?”一个学生在朗读“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时几乎是沙哑着喉咙,红着眼睛读的。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对辨证统一的矛盾,精心预设才能使教师更好地调控富有变化的动态课堂,才能使课堂上出现精彩的生成,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在第一段的教学中,她通过精心预设,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体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可是,在教学第二段小男孩捡鱼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我觉得小男孩的这个方法不好!他这样是捡不完的。”她当时先是一愣,觉得他如此否定小男孩的做法违背教材初衷,但一时又不知如何疏导,所以采取冷处理方式,不加理睬,仍顺着预先设计的教学继续下去。课后回顾时,才意识到,其实学生的这个想法对于课文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它内涵丰富,直接关系到课文主旨的揭示:小男孩的这个方法的确不太好,不但自己累,效果也不大好,但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恰好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为小男孩很在乎那些小鱼,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虽然自己一条条地捡,的确累,但是为了尽快救那些小精灵,他已经顾不了许多了。

        预设是教师的预先设置,是相对静态的;生成是学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识、技能,是相对动态的。在教学中最忌把教师预先埋伏的答案,或者教师预料中的结果作为学生的生成。面对学生的质疑,如果教师当时能敏锐捕捉,巧妙利用,灵活调整预设思路,先赞许地点点头说:“我和你的想法一样,我也想对小男孩说:‘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捡不完的。’可他明明知道捡不完,还在一个劲儿地捡呀!多么用心,多么可敬的小男孩啊!”这样学生就能深切地感受到从小男孩身上折射出的“对生命无限珍爱”的光芒。

        在现实的课堂中,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方案静心与学生对话时,学生常会给我们以毫无准备的意外。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质疑,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想象,表达自己的见解,释放丰富的情感,才能使课堂上出现精彩的生成,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   

    • 标签:
    • 中学
    • 孔雀
    • 二十九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