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国大典 通讯报道 大公报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 杨刚

    亲爱的上海兄弟姐妹们:

             我必须把这篇通讯直接写给你们,才能够把这一次首都人民庆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上的一切尽可能真实地传达给你们。说尽可能真实是容易的,要做到,可是很难。因为10月1日这一天是太伟大,太丰富了。甚至在今天,24小时之后,它的余风还在。街上还是红红绿绿的跳舞队、秧歌队、游行队。24小时之后,依然满街都是红旗,都是锣鼓。从湖北来的老先生、老太太摇头赞叹,说昨天那一场大会是“从来没有过!从来没有过!”从上海来的老先生说:“啊,总算活到了这一天,见到了!”从华北来的人激动得发不出声音,只是连续地、低低地赞叹:“啊,好伟大呀!好伟大呀!”从华南来的人也说:“这是有生以来没有见过的啊!”上海的兄弟姐妹们,你们晓得陈毅市长。昨天,陈市长望着天安门前红旗的大海澈动地说:“看了这,总算是此生不虚了!”这是确实的。昨天天安门广场的大会完全具体地表现了一个初诞生的新国家的气象和本质:伟大,庄严,团结,民主,尤其是领袖与人民的融合一致。它使人人相互亲爱,使人人要求向上,耍求自己学好。

            广场是南北从中华门到天安门,东西从太庙到中山公园的一个大十字。全场容量有的说是20万,有的说是30万人。新造的旗杆在广场内正对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地点在旗杆以南。在开会以前向筹委会登记要参加庆祝大会的人数太多,筹委会怕广场不能容纳,再三限制下来的结果,光是从旗杆到中华门,即十字形垂直线的下半截,那一部分所登记的人数巳经是20万人。十字形的横臂那一部分,除了一条马路之外,御河内外以及马路外边全是队伍。军队还不算在内。因为军队是四个师,根本就不在广场里面。广场外面两边街道上还有没能入场的群众队伍。即便是经过了限制,广场果然还是容不下这么多人。群众要求带锣鼓音乐队也不能办到。因为如果是几十万人都在场上打起锣鼓、扭起秧歌来,大会也就无法开了。事实上到后来,群众自己的呼喊已经大大地补足了锣鼓的声音。

            队伍从早上六七点钟就到了广场,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农民队伍是四五点钟就从乡下动身来到天安门,参加这个他们第一次能够参加的大会。远远望去,整个广场上红旗翻卷像红海奔腾。在红旗下面,一片片的是穿了各种颜色衣眼的队伍。有的是深蓝色,有的是浅蓝色,有的是浅黄,有的是灰色,清清楚楚好像是精工规划的花圃一佯,丝毫不相混杂。广场前面,白玉桥两边搭起了两座台。一座是指挥台,一座是苏联代表团的观礼台。再前面就是夭安门,楼上是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各位首长。

          红旗飘卷,队伍静候。正在这时,城楼上面主席台前忽然发出了有历史意义的庄严声音。山鸣谷应,四处都响起惊天动地的声音。中国人民伟大的领抽,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入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于是广场上的欢呼声立刻排江倒海地爆发与城楼上互相呼应。这时候,按照预定程序,主席亲自升起了申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这是经过电流来操纵的。城楼上有一个电钮开关,按相反方向写好了“升”“降”二字。主席把电钮拨向“升”字,我们的红旗就顺了旗杆自己向上飞升。主席看着旗子,说“升得好!”主席说出了我们千千万万翘首瞻仰旗子的人心里的活。我们的旗子从此是庄严而稳重地向上升了,它升得好。

          接着礼炮惊天动地震响起来。每一炮所发出的巨大震响,据说都是由54尊大炮同时发出来的。这54尊炮的数目据说是用以代表政协54个单位。54尊炮同时发出28响礼炮,那声音真是山摇地动,象征全国人民坚强而雄伟的团结力量。掌握着人民坚强而雄伟的力量,主席向人民、向全世界宣读了政府第一号公告,确定地指出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它愿意与任何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这对于帝国主义国家,尤其是整天想封锁中国、扼杀我们的美帝国主义,将是个难题,会使它头痛又头痛。

            转眼就是阅兵了。四个师的部队全在广场外面东边等候。总司令下令阅兵时,四位野战军的将领分列左右,站在总司令旁边。第一野战军是贺龙将军,第二野战军是刘伯承将军,第三野战军是陈毅将军,第四野战军是罗荣桓将军。阅兵令下,就由原来在广场东端站在指挥车上的聂荣臻将军引导,四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由东而西,缓缓入场,一个接一个地从主席台下白玉桥边走过去。队伍的服装、颜色、队形、行动完全整齐一致。每一个方阵都像一个人一样行动。甚至于连马队里所有马的腿脚都是一出一进完全一致的。所有成排的坦克、大炮、汽车,都是比齐了一字形地前进,绝无任何参差,使一字显得没有丝毫歪曲。当阅兵进行的时候,整个人山入梅、红旗飘扬的广场屏息无声,只有军乐队奏着《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雄壮的乐声和整齐的步伐配合,在大地上动荡.正在这时,14架飞机飞临上空,广场爆发了如雷的掌声。飞机里除了我们的空军外,还有诗人马凡陀。

           当广场上的人民队伍分队出发时,已经开始黄昏。星星点点,灯笼火把接二连三地燃了起来,很快,整个广场在夜色中透明了,并且颤耀着红的星星,黄的星星,紫红的,大红的,金黄的,橙黄的,愈向夜,广场愈益像大地自身活了一样,遍地灯笼火把颤颤跳荡,橡人民无边无际的欢乐和希望化身在我们面前跳跃。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向外出动。蓝色的拿着紫色灯笼的队伍,黄色的拿着大红灯笼的队伍,灰色的拿着金红色火把的队伍,浅蓝的拿着深桃红灯笼的队伍,还有黑色的拿着黄色灯笼的队伍,蜿蜿蜒蜒,交互环绕,像一幅巨大的活动的织锦,各按各的方向走出会场,丝毫也不发生混淆或者紊乱的状态。队伍行动时唱着歌,但更多的是呼口号而且时常是连续不断地喊着;“毛主席万岁!”这使得广场不但是以颜色和光辉活跃着,同时它还在连续不断地发出巨吼!地面这时又从许多角落放起了无数五彩照明灯球,像整个开了灿烂的光明的花朵。

           毛主席是一直和人民在一起的,从下午3点到晚上10点,主席一直是站在城楼边上睁大眼睛望着下面的群众。他的脸上时而庄严,时而微笑,他的手几乎一直是高举着,向群众有力而迅速地摆动,时时刻刻听见他向着群众高呼,这是一种与人民共同的呼声。他的半个身子时常是伸出栏杆外面去举手招呼群众。在这里完全看出主席是怎样全心全意地热爱人民,他的这些动作,完全是由于他内心深处对人民强烈的阶级的爱,使他自自然然就会这样随时不断满含着召唤地高呼,使他的手老是耍举起来招呼人民,使他像母亲一样地向人民把身子伸出栏杆外面去,要把他们看得更清楚一点。

           广场上川流不息的群众最初似乎没有看到城墙上自已的领袖在招呼他们,因为城楼上的灯光并不是很强的。他们一面呼着口号,一面走到面对城楼的时侯,就要站住,更高地呼喊。当他们呼喊“毛主席万岁!”的时侯,主席就从播音器里面高呼:“同志们万岁!”并且时时用亲切的呼声和群众的呼喊相应合。很快,群众就发现了自已的领袖还在他们中间,并且用高呼和他们说着最亲切的言语,他们立刻就要求打破原来向东西分走的路线,而要一直朝北过白玉桥向天安门城楼走来,然后再由白玉桥上转出去。他们的要求成功了。于是一条条红色的火龙似的群众队伍都向主席走来,他们挤在桥上,拼命从肺腑里发出呼喊:“毛主席万岁!”主席从楼上回答他们,楼上楼下一呼一应。群众是欢呼跳跃,主席温厚而慈祥的手在空中摇动不停,累了,便另换一只手,他的全身凝聚着力量,他的脸上发出庄严而慈样的光辉。有人害怕主席会疲倦,但主席丝毫也不觉得,放了椅子在他背后,他也不肯坐下去。这时候,领袖和人民完全融合一致是具体显现出来,一种伟大的、严肃的、温柔的幸福之感贯穿着人们的全身。有人哭了。有人暗暗地赞叹不已,说:“怎么知道中国还有这一天呢!”

            这时侯,原来已经出了广场的许多人听到这样情形,又回来了。他们是很早就出了广场参加了游行的。他们的队伍已经散了,但是又集合了走回广场来。是队伍,就自已在广场上重新摆起方阵,奏起军乐。是一般人民,就集合了走到桥上来大声喊口号,大声唱歇,尽情欢乐地跳跃、舞蹈。大会指挥在扩音器上再三劝告他们回去休息,才逐渐地散去。

             亲爱的上海兄弟姐妹们,我不能不把这个伟大日子这样繁琐地报告你们。这是由于我无能的笔没有法子把像昨天,乃至于毛主席领导建立国家的这10天以来的历史时间恰如其分地向你们转述。但是我确信有一点是真的,那就是:

            我们几千年来的希望,我们几千年来的要求,要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五者具备的国家的要求——在过去常常使人称为是白日文梦,或者是唱高调,现在这个几千年来的大梦一定会实现了。昨天我亲眼看见的庆祝大会,就是保障。

    (《大公报》1949年10月6日)

    • 标签:
    • 伟大
    • 报道
    • 灯笼
    • 通讯
    • 开国大典
    • 广场
    • 要求
    • 大公报
    • 红旗
    • 场上
    • 主席
    • 队伍
    • 群众
    • 野战军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