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docx

    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法规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现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于2003年由教育部正式颁布。作为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同时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标准》与传统生物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其发展性和先进性是毋庸置疑的。

    下面,将从新课标课程理念、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学科思想、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贯穿教学始终、新课程实施的困惑及对策四个方面对《标准》进行解读。

    • 新课标课程理念
  • 《标准》提出了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进一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1. 进一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1. 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本理念使生物学课程从着眼于培养生物科学工作者转变为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生物科学的进步。

    1. 生物科学的核心基础包括:

    1)学生理解基本生物科学现象、规律及生物科学原理是如何应用于技术领域之中的

    2)学生以在学校的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的基本学习能力和习惯

    3)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科学现象

    4)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5)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1.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4)理解STS (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之间的关系。

    1. 面向全体学生

    《标准》明确指出:“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普通高中的教育任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这不仅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也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目标的本质属性。

    1. 基本内涵

    高中生物课程要面向所有的在校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如何,不管他们的天分、数理基础、理科悟性的高低,也不管他们的民族、地方经济的差异,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教师都应努力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机会。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1. 基本理念

    1)要给所有的学生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

    2)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描述的是对高中学生的基本要求

    3)新课程力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面向全体学生并非要降低高中生物教育水准,而是改变了过去培养“精英”的教育模式,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 组织好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只有这样,《标准》规定的目标才能落实到实处。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忽视学习成果,而是对学习成果有更高的要求,探究是达成这些成果的重要途径。每一次探究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使用行为动词来表达,以便有针对性的完成活动过程的设计,也便于在活动之后检验教学成果。

    1. 要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或研究任务

    每个探究活动应该有学生未知答案的问题。如果学生已经知道答案,就不可能经历真正的探究。除了教科书中的案例外,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其中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作为小组或班级共同研究的问题。

    1. 要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

    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并给每个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机会来提出个人的想法、见解、问题,并运用证据和逻辑展开讨论。讨论问题时,教师和所以学生应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学生用于探究的精神和自信心。

    1. 探究性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成为唯一的方式

    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适用的条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演示、讲授、辩论、模拟、角色扮演、专题讨论、项目设计、个案研究等。

    1.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1. 内容”开放

    学习不只局限于一本教材,而是拓展、延伸到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通过让学生调查、搜集各种资料,广泛联系社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教师在教学中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平台,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技能训练、阅读训练和练习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不是把教材当作“圣经”来解读,教师在教学中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1. 过程”开放

    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使教学目标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生成、开放和创造的天地。

    1. 时空”开放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空间较为封闭、狭小,眼界限于书本。新课程的课堂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注重课内外活动相结合、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对生物科学价值的正确认识,促进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