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信司--教学案例设计--八年级语文《背影》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背影》教学案例设计

    背影教学案例设计示范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学设计方案修改.doc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语信司小组

    教学科目

    八年级语文

    教学内容

    朱自清散文《背影》

    所用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背影》这片文章发生的背景

    2. 了解作者朱自清以及他的散文创作

    3. 掌握“狼藉”“踌躇”“蹒跚”“颓唐”“琐屑”等词语的音形义

    4. 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抓住人物形象

    5. 体会记叙文的语言特色

    6. 学习情境交融的协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 分享自己心目中的父亲,引出出题

    2. 解决文章中字词

    3. 借助计算机网络查询作者的相关信息,了解作者

    4. 分析文章的结构

    5. 提出问题,在文章中找到答案,然后在平台上讨论

    6. 仿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文章中表达出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发觉深深的父爱

    2.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 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 知道《背影》这片文章发生的背景,了解作者朱自清以及他的散文创作

    2. 体会记叙文的语言特色,学习情境交融的协作手法

    3. 体会文章中表达出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发觉深深的父爱

    4. 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

    • 体会记叙文的语言特色,学习情境交融的协作手法

    • 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学习者分析

    1. 知识基础

    1. 学生具备多次课堂学习课文的经验

    2. 对朱自清有一定的了解

    3. 对散文有一定的概念

    1. 认知能力

    1. 有独立学习能力,能够自主学习和思考

    2. 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

    3. 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踊跃发言

    1. 情感态度

    1. 已具备一定得抽象思维能力,但还需借助一些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持。

    2. 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

    3. 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学生自控能力还不强,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掌控课堂。

    教学方法

    1. 讲解法

    2. 任务驱动法

    教学环境

    及资源

    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投影设备

    资源:网络资源、百度

    教学过程

    1. 引入主题

    请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父亲的形象,并且请大家描述自己的父亲的背影。

    1. 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通过网络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搜索课后生字词并与大家分享

    1. 了解作者和《背影》的写作背景

    请学生搜索朱自清的资料并了解《背影》的创作背景。

    • 朱自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背影》简介

    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25年写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不是吗,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

    1. 分析文章的结构(提问学生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概括一下)

    1. 默读全文,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难忘“背影”—开篇点题

    第二部分(2--6):回忆往事,描绘背影

    第一层(23):交代家境(祸不单行)--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45):送行前(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6:买橘告别(细致入微)--细写背影

    第三部分(7):再现“背影”—思念

    1. 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背影》作者通过离别时对父亲“背影”的刻画,充分体现了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

    1. 抛出问题,引发思考(请学生登陆平台,在一下几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回复,也可以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如果对其他同学的答案有疑意,也可以提出讨论)

    •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为什么要以《背影》为题目,换成其他题目效果怎样?

    • 父亲的穿着打扮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 在此之前,朱自清与他父亲的关系怎样,是好是坏?文章哪里体现出来的?

    • 父亲的“背影”,是否让作者有所触动?表现在哪里?

    • 其他……

    1. 写作(课后完成作业)

    请描写你看到的比较难忘的背影

     

     

    77

     

     

     

     

     

     

     

     

     

     

     

     

     

     

     

     

     

     

     

     

    • 标签:
    • 设计
    • 教学设计方案
    • 八年级
    • 教学案例
    • 示范
    • doc
    • 背影
    • 语文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