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第三单元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教材分析:

    本课为《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3课,主要内容包括了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整个单元的内容设置上来看,主要讲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背景及标志。通过学习本课应帮助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及其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显著区别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实施主体是八年级学生,从知识能力水平上来,须先经过初中七年级的学习,已经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历史学科的诸如: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基本技能;经过八年级前两单元的学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前的时代背景有了相当的感性认识,并能得出中国的命运历经洋务派、改良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努力仍未彻底改变的结论,这些都是学好本课的重要条件;从心理特点上看,初中学生活跃开朗热情,容易被激发出爱国的激情,尤其是升入八年级以后,学生比“小升初”时更添了一份理智,这足以使本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平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并能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包括:五四运动的导火线、过程、口号、结果及意义等,掌握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及历史意义。并通过上述教学使学生提高归纳课文和通过搜集史料中提供的信息进一步理解课文相关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采用讲述与影像资料结合的方式对本课背景作简要陈述;通过设计矛盾冲突和制造困难的方式,帮助学生主动探索与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且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通过设计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从课本中获取知识,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鼓励其大胆发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不妥协的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解决策略:1、通过分析运动的口号及运动过程中北洋军阀政府态度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通过设计“为秘密刊物写报道”的环节,引导学生提炼课文中有关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键词语,加深印象。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精神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解决策略:1、通过设计劝说胆怯的老师一同参加五四运动的环节,引导学生体会五四运动体现出的青年学生敢于斗争的精神。

    2、通过阅读材料,设计为“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找“证据”的环节,引导学生建立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第一次高潮与中共成立的联系,从感性材料中得出理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

    讲述法、材料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朗读法等多种手段综合使用,视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略做调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步骤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投影:

    中国近期外交活动照片

    提问1:

    看了图片,大家感想如何?时间到回90年前中国还能有如此待遇吗?点评学生回答引入本课

    观察图片,感受建国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通过思考问题,引发对学生近代历史的回忆。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国代表今昔的地位变化中做好理解五四运动时代背景的准备。

    新课教学

    播放:

    《我的1919》片段,再现顾维钧巴黎和会讲话,点明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初步阐明五四运动发生前的国际背景。

    讲述:

    消息传入国内引发五四运动。

    提问2:

    同学们认为中国代表最难以接受的是巴黎和会的什么决定?

    学生发言,指出和会对中国权益的出卖和对中国尊严的践踏,得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略知一二,但缺乏系统认识,受知识水平与时间限制,采用讲述法简述。通过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并借此引起学生对列强作为的愤慨。

    一、五四风雷

    提问3:

    面对中国代表的外交失败,中国土地的断送,作为一名爱国学生,你要怎么做?(沉默: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发言:拍案,疾呼,走上街头抗争。)

    设置情境(一):

    就在大家愤怒不已,准备走上街头的时候,教师说:我害怕了,谁能给我勇气,鼓励我,帮帮我?

    讲述、点评:

    点评学生发言,肯定发言,为大家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感动,五四精神一定能传承下去,明天一定会和大家战斗在一起。

    提问4:

    当年的青年学生是怎么做的?他们的行动又引发了怎样的变化呢?阅读课文后回答。

    投影:

    五四运动的时间、地点、主力等标题,供学生回答后填写。

    提问5:

    面对斗争主力的变化,北洋政府的态度变化了吗?出示证据,问这说明了什么?

    点评后归纳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并投影本课要点。

    讲述: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作简要说明,并点明五四运动的开端作用。

    投影: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照表

    提问6:

    资产阶段革命派有中国同盟会领导,那么中国的无产阶段由谁领导呢?引入下一目。

    对“提问3”进行自由发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力所能及的方式进行抗争的假想。

    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口才,结合书上所学的知识,以文明的方式感动这位同学,说服他。

    在回答中,以课本为主要依据归纳出五四运动的时间、地点及力量变化等要素。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引导其得出工人阶级参加后,北洋政府妥协的结论。得出一系列结论:

    无产阶级显示了巨大力量

    革命进入转折阶段

    本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感受当年爱国学生勇于斗争,不畏强权的精神,从而进一步感受五四精神,突破本课教学的第一个难点。明天学生根据问题一定会阅读课本,训练其归纳要点的能力。

    设计本环节,以讨论、发言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无产阶级力量的伟大,引导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解决教学重点。

    本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对过程知识进行回顾。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情境设置(二):

    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事关重大,与民族前途息息相关,为秘密刊物《共产党》写报道。点评后板书要点(成立概况)

    投影:

    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共“一大”及与会代表及会议内容等相关图片。

    提问6:(视时间而定,可作探究)

    请同学们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为什么陈独秀没有到会选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提问7:

    课本用“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你能从课本中找出这句话的根据或有力的证据吗?根据课外知识,还能有更多证据吗?

    讲述:

    建党后,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科学的指导思想,果然是面貌焕然一新,且真乃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点评学生回答,并着重指出中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顽强精神,与斗争的艰难性。

    投影:

    相关人物事件

    阅读并撰写,可以合作完成。观看图片及要点加深记忆

    自由讨论并发言,引导学生认识到陈独秀自文化运动以来的主要贡献及中国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并走向胜利的必然性。

    阅读课本P67-68“工人运动的高潮”部分列举共产党领导下,工人阶级掀起的革命狂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一次工运高潮便是“焕然一新”的突出表现。

    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材料,并归纳要点。

    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认识。提高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回顾本课

    以历史歌谣或提纲填空形式回顾本课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朗读歌谣,填写投影中的空缺。

    以歌谣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和记忆。

    探究

    探究一:

    在今天这个和平时期,应怎样宏扬五四精神?

    探究二:(备选)

    联系地方史,找一找中国共产党建立后,舒城地方的革命斗争有哪些变化?

     

    本环节设置旨在联系现实、联系乡土教材,实现历史学科教学功能的扩大。

    结语

    播放:

    视时间观看《恰同学少年》中“少年中国说”片段师生共勉,体味中国少年肩负的历史使命。

    结语:

    请大家永远铭记这段伟大历史!

    学生与影片人物一同朗诵《少年中国说》

    烘托出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五四精神,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教学反思:

    本课为2008年安徽省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评比的参赛课,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教材,内容上与人教版有一定差别,但基本知识点、对学生的能力训练及情感教育的内容基本相同,对五四精神的理解是本课中一个较难的教学点。经过课堂实践,我发现学生虽然不能准确的阐述五四精神的含义,但是在民族危难的事实面前都能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并满怀爱国热情,由此可见,教师通过扮演引导者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就有可能非常有效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 标签:
    • 伟大
    • 13
    • 开端
    • 发言
    • 第三单元
    • 课题
    • 引导
    • 五四
    • 五四运动
    • 精神
    • 学生
    • 提问
    • 中国
    • 中国共产党
    • 本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