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WLW表3完整版-李婉璐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K—W—L—W(已知道—想知道—学习—想知道)

    K—W—L—W(已知道—想知道—学习—想知道)

    年级

    大二

    专业

    教育技术

    姓名

    李婉璐

    学号

    201211012908

    上课日期

    2014.4.21

    上课次数

    10 次上课

    上课时间

    800-10:00

    填表次数

    3 次填表

    K:已有知识

    学习该主题之前你了解哪些相关内容?

    斯腾豪斯认为改进教学实践需要使各学科形成一个“网络”,通过详细地研究课程和教学想可以形成这种网络。

    过程模式”实际上是针对“目标模式”提出的,过程模式的特征是关注整个课程展开过程的基本规范,是指与宽泛的目的保持一致。

    W:提出问题

    看到该主题后你会产生哪些问题?想学习什么内容呢?

    目标模式”根据行为目标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这是否符合之前所说的心理学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将课程分解成目标是否会破坏知识的内在结构?

    目标模式”中的目标究竟是指谁的目标?是否考虑到了学生的自我目标?

    L:总结收获

    学习了该主题后你了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在学习了斯腾豪斯过程模式之后,对这一模式与目标模式的区别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目标模式的理念不同,过程模式认为知识不是一种让学生接受的东西,课程也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目标达成的过程;知识应该是学生思考的对象,课程的关注点应该是在内容和过程,而不是目标和结果。课程的设计应该是研究、编制、评价合为一体的,课程编制的基本问题应该是内容选择、教学过程的开发以及评价而不是课程目标的确定,因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在对目的模式和操作模式的对比中,不能断然地说操作模式优于目的模式。

    W:再提问题

    经过学习,你的问题都得到解决了吗?学习中又产生新的问题了吗?还想要知道什么呢?

    斯腾豪斯过程模式的提出对目的模式产生了极大冲击,但在实际教育中,课程的研究和开发能否实现动态和可持续发展,在实际教育中的种种现象更倾向于是目标模式的观念,怎样转变知识是学生自己获取而不是教师教授的这一观念?怎样让教师转变消极执行者这一角色转为自我研究进行课程的研究和开发?过程模式与目的模式究竟是各有优点,还是其中一种较为优越?

    文献阅读

    是否阅读了与本次学习主题相关的文献或案例?有何感想?

    《斯腾豪斯过程模式及其评价》


    备注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过程模式
    • 模式
    • 完整版
    • 目标模式
    • kwlw
    • 应该是
    • 研究
    • 学习
    • 目标
    • 目的
    • doc
    • 课程
    • 内容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