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学习与智慧学习比较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一、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简介

    (一)移动学习概念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二)移动学习特点

     正确理解移动学习的内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学习便捷性

          便捷性的学习工具、灵活性的学习环境、随时随地的学习空间……移动学习的这些特性使学习者可以随意支配时间,把握空间,获取语音、视频、数据等信息,并随时与同伴、老师之间互动交流。总之,移动学习无处不在,它满足了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喜好,适应了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2.知识导航性

          知识导航是指学习者在可获得的知识海洋中对知识进行配置和管理,学习被看作是探索、评价、操作、整合和导航的任务活动, 而这一切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真实情境下的实际问题。

          3.情境相关性

          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具有情境性。情景有利于增强学习的意义,学习的目标不是被动获取知识,而是在新的情境中应用这些知识。移动学习产生了一种新的互动方式,实现了学习者与情景之间的互动。

          4.交互快捷性

          移动学习以群体协作和个体探究学习为典型组织形式。超强的交流互动功能是移动设备的重要特性,借助于它的强大动力, 学习者可以在完成个体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与世界范围内的各类人群开展群体协作学习。

    (三)核心优势

          1.灵活多便得学习方式

           无论在出差路上,还是在机场车站;无论是等候间歇,还是片断时间,随时随地,打开你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登录中信移动学习平台,都可以方便浏览最新资讯、阅读新书、学习课程。

           2.先进高效的学习理念

          中信移动学习的课程系列采用了最新的LPM学习过程管理,将课程划分成精心提炼的章节,分段按时推送,辅以大量学习补充资料,并在过程中增加了许多分享互动环节,促使学员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思考,加强记忆的同时更提升学习效果。

           3.精致阅读+专业课程

           中信移动学习的两大内容主体是阅读+课程,基于中信出版社强大的经管类图书资源,我们的阅读有着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而所有的培训方式都离不开专业理论,经典图书就是专业理论的源泉,也是培训学习的源动力。

          4.学习效果完全掌握

          通过对学员的学习资料下载、经验分享、登录次数等关键数据统计,可以了解到学员的学习习惯及学习主动性,企业的管理层可以凭借此对学员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跟进和掌握。

           5.减少培训设备投入

           移动时代人人必备手机,智能终端的普及率逐年提高。采用移动学习方式,企业无须为员工配备电脑,只要让员工下载中信移动学习到自己的手机终端,就可以随时加入企业培训课堂。

    (四)劣势与不足

             移动学习强调移动性,强调技术对教育的驱动,这同时也决定了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性集中体现在:

            1.移动学习情景的随意性和休闲性会分散学习者学习的注意力。

             在移动学习情境下,学习环境是复杂多样的,可能出于嘈杂的大街上,也可能坐在公交车上,还可能在咖啡馆等地,学

    习者周围存在多种干扰因素,这样学习者就无法像在教室中一样完全沉浸于学习当中,也很难保持较长时间及较高的注意

    力。

            2.教育资源的优质程度呈疑。

            移动学习所建立的学习环境是一个完全的自主学习环境,这只能保证为学习者提供一套优质的教育基础设施,但不能保

    证提供的是优质的教育,更不能保证学习者一定能够最大限度的接受到优质教育。

            3.技术在驱动移动学习发展的同时也困扰着移动学习的推广和普及。           

            技术的复杂操作对学习者纸质学习养成的无需频繁操作便能轻松学习的习惯也是一大挑战。

            4.移动学习资源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适合移动学习的学科资源丰富,如外语教学,而处于不适合边缘的学科的移动学习资源匮乏。

    • 二、 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简介

    (一)智慧学习概念

        国外学者Gyu-seong Rho: 智慧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自我指导的以人为本的学习方式,它通过智慧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整合让学习者容易访问到信息资源,以支持学习者之间或者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交互,同时还需要设计自我指导的学习环境。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祝智庭: 智慧学习就是要主动灵活地运用适当的技术促进学习者建构意义、合作共赢和创新实践,不断改善优化和适应环境。

           江苏教育学院南通分院贺斌:智慧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自我指导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具有完整学习体验的新型学习范式。

      

    智慧学习是信息化教育的第四次浪潮    

            结合上述观点,本小组认为智慧学习是学习者在智慧环境中,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开展灵巧的学习活动,并能够随时按需调整的新型学习范式。

    (二)智慧学习特征 

         智慧学习除了具有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个性特征:

        1.韩国科技教育部(MEST)认为智慧学习的特点有自我导向的、有动机的、适应的、资源丰富的和技术嵌入的。

        2.Lee和 Son 认为它的特点包括学生中心、自我指导、交互、智能、非正规学习、实体感等。

        3.Kwon等人认为智慧学习的特点应包括移动性、泛在性、即时性、易访问性。

       4.Hwang认为智慧学习的关键因素包括灵活性、开放访问、交互性、互操作性、自主性、学习模式设计等。

     

    (三)智慧学习环境

        1.智慧环境的定义

        智慧学习环境是一种能感知学习情景,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成果,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学习场所或活动空间。

          2.智慧学习环境基本构成

                                        

          3.智慧学习环境的特征:

        学习资源:1、鼓励资源独立于设备;2无缝连接或自动同步成为时尚;3、按需推送资源。

        学习工作:1、专门化工具,工具微型化;2、技术环境自动感知;3、学习情境被自动识别

        学习社群:1、结合移动互联网显示社区,可随时随地交流;2、自动匹配圈子;3、依赖于媒介素养。

        教学社群:1、自动形成社群,高度关注用户体验;2、跨地域性社群成为时尚。

        学习方式:1、突出群体协同知识建构;2、关注高阶认知目标;3、多样性评价要求;4、思维成为学习方式差异的关键。

        教学方式:1、重视活动设计,重视引导;2、适应性评价学习结果;3、学习活动干预

    (四)智慧学习案例

             1.学习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案例:进行“认识角”教学,可以采取这样的导入:用动画展示聪明猫要开车去旅行,需要调一调驾驶室的椅背(呈现三种状态:锐角、钝角和直角),同时用画外音表达“只有(直角的)这种状态开车才方便”(而这一点恰恰是多数学生生活经验所熟知的)。同时,特意将驾驶室的椅背的旋钮漏出来,突出经过一个顶点、有两条边,即“一个地方是尖尖的,两边是直直的”。而后将聪明猫一路见到的生活中的各种形状的“角”凸现出来,抽象出来,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和本质特征。教师对于聪明猫所见到各个相关的图片(其中都包含“角”)都进行了教学加工(比如,椅背的旋钮露出来了,而生活中是看不见的啊!),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从生活中的角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2.教学形式、教学环节设计

        感受可能性“掷硬币”:修改后的设计:教师首先出示一个硬币,提出“你觉得连续掷10次,会出现几次正面”问题,供全班学生猜想。而后,教师现场操作,一般不会一定出现5次。此时,教师提出“如果你来操作,结果会怎样呢?”,将全班同学每两位一组,分组掷硬币,每组5分钟。而后将全班每组的数据现场统计在黑板上,随着统计的一组组数据的出现,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数据,感受数据的随机性。一旦将全班的数据叠加在一起(比如,相当于连续掷200次以上),那么,正面、反面出现的可能性就相差无几。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个硬币是均匀的。

    • 三、移动学习与智慧学习比较

    移动学习与智慧学习比较分析 

       

        从整个技术进化路线来看,“智慧学习”是继“数字学习(e-Learning)”、“移动学习(m-Learning)”、“泛在学习(u-Learning)”之后的第四次浪潮。“移动学习”更多地强调学习者与移动设备的交互, 强调学习者通过移动设备与学习内容的交互以及与其他人的社会性交互。智慧学习是在泛在学习基础上新增了“智能分析(Smart Analytics)”,意在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大范围数据中的“隐含意义”进行挖掘,为评估学习过程、预测未来表现和发现潜在问题提供服务。智慧学习较好地支持了多模态情境觉知、学习过程实时记录、学习数据智能分析、学习服务定制推送以及学习诊断评价等。

        从“技术助力学习”的角度来看,m-Learning 借助移动设备(如PDA、手机、便捷式电脑)与无线通讯技术,让“学习地点”的自主选择成为可能,也让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学习者。因此,任何学习者都能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3A:anyone,any time,any place) 进行移动学习。由于“智能计算”需要实时记录、分析和处理大数据,主动发掘数据背后的“意义”,为学习者推送最适配的服务,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智能学习环境还支持各种学习终端的无缝接入和泛在连接。因此,s-Learning 能够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并可获取任何学习支持(6A:anyone,any time,any place,in anyway,any content,any learning support)。“智慧学习”经常发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者主动参与完整的学习过程,主动管理学习任务并为之承担责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由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在计算模式方面,“移动计算”是指在移动过程中不间断地完成计算工作,需要随时随地访问所需的信息和服务。移动计算的重要意义与其说是在于所使用的设备,还不如说是在于利用掌上电脑(Palm)轻松访问“蜂窝网络”和功能齐全的工具(FullyFeatured Tools)的能力。随着易用性和速度的不断提高,“移动计算”让世界每个角都可以通过不断扩增的蜂窝网络成功访问互联网。“智能计算”是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新一代集成,它为信息技术系统提供对现实世界的实时觉知和高级分析,以帮助人们做出有关替代方案与行动的更为明智的决定, 从而优化业务流程、消除业务负担。

    • 四、小结

    祖宁观点:移动学习=数字学习+移动技术  学习自由度是3A  anyone anytime  anyplace,它较为灵活多样,但是不是太自然。

                      智慧学习的学习自由度更高,应该是6A,任 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并可获取任何学习支持,学习情境以真实为主,虚实结合,交互是真实的、自然的、隐性的、灵活多样化、较为深入、最佳匹配的、用户体验良好的交互。

    王薇观点:智慧学习是移动学习的发展,它具有移动学习的特点,同时交互性也更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及时获得帮助。我认为智慧学习的最大特色是对学习者学习数据的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准确的了解自己学习程度及不足,是对大数据一个很好地利用。

    王烨观点:智慧学习比移动学习多了 any device,in anyway,any content,any learning support,还有就是智慧学习的学习情境以真实为主,这就可以看出智慧学习旨在提升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由度。

    陈瑶观点:智慧学习比移动学习更强调智慧的环境以及交互,智慧学习是移动学习的发展。个人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普及及应用,智慧学习必然是未来主要学习方式。

    • 五、拓展资源

    1.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的设计与开发:http://v.ku6.com/show/vfDdEmskgpQyderCvXDkcQ...html;

    2.柯清超,大数据与智慧教育[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2);

    3.陈卫东,叶新东,许亚锋.  未来课堂:智慧学习环境[J]. 远程教育杂志. 2012(05);

    4.黄宇星,李齐.  基于网络智慧校园的技术架构及其实现[J]. 东南学术. 2012(06);

    5.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  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 开放教育研究. 2012(04);

    6.未来教室视频网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c2NDU4NDc2.html

    • 六、参考文献

    [1]任卫兵,走向儿童的智慧学习[J].新课程研究,2012.(09);

    [2]贺斌. 智慧学习:内涵、演进与趋向——学习者的视角[J]. 电化教育研究, 2013.(11):24-33;

    [3]陈晓冬,展望未来的“智慧学习”模式[J].上海教育,2011.(z2);

    [4] 邬智, 胡冰玉, 李秋奇等. 基于情境学习的多媒体教学设计策略[J]. 中国大学教学, 2010.(8): 72-74.

    [5] 百度百科. 创客[DB/OL].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71405/11140298.htm?fromId=371405&from=rdtself, 2013-10-26.

    [6] 克里斯•安德森. 创客-新工业革命[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2.

    [7] Key Building Blocks for Student Achievement in the 21st Century[EB/OL]. http://schoolnet.org.za/CoL/ACE/course/ukzncore1b/documents/core1b_CEO_Forum_Report4.pdf,2013-11-1.

    [8] 钟志贤. 信息素养:培养你八大能力[J/OL]. http://www.jyb.cn/gb/2001/03/01/zy/3-ejy/2.htm, 2013-11-1. 

    [9] (美国) Gina Burkhardt, Chenry Lemke 著. 盛群力, 褚献华 译.  21世纪能力:数字时代的基本素养[J]. 开放教育研究, 2004.(5): 7-10.

    [10] Bernie Trilling, Charles Fadel. 21st Century Skills: Learningfor Life in Our Times[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2009: xxxii,52-59,67-71,77-85.

    • 标签:
    • 学习
    • 智慧
    • 比较
    • 移动学习
    • 智慧学习
    • 本色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