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一.研究大事件

    (1) 2001年1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做出了关于“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的立项通知,使得移动学习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2)2002年5月,北京大学启动了国内首个校园无线局域网建设项目,从而拉开了国内无线网络校园行动的序幕。

                  

    (3)2004年9月,英特尔联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宣布推出“中国无线大学计划”,以促进中国100所一流大学对于移动

    计算和无线技术的采用。

     (4)2005年9月召开的中国大学无线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和台湾大学作为两岸三地有代表性的高校,其无线校园网络发展

    思路和模式引起了众人关注。

    (5)2006年7月出现了第一个有关移动学习的主题网站http:// www.mlearning.org.cn。同一时期“移动学习资讯网”的开通,促进了业内信

    息交流、产业整体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移动学习研究进度。2008年6月出版了由黄荣怀教授编写的国内第一本移动学习专著:《移动

    学习—理论·现状·趋势》。

    (6)2007年5月,诺基亚推出了第一个互动在线平台“行学一族”。

     

    (7)2008年7月,中国有了第一个3G校园网,由中国移动厦门分公司和厦门软件学院共同建成。

    (8)2009年中国首届移动教育产业发展论坛召开。

    (9)2012年7月,“首届移动学习开发者专业会议”在北京召开。11月,在“2012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开幕式上,中国首家移动学习联

    盟宣告成立。

              

    (10)2013(第二届)中国移动学习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就移动学习在企业、院校的应用形势与解决策略、大数据在学习应用中

    的案例与展望等话题做了研讨和交流。开幕式上,我们听到两个极端概念,一个是小,小到微;另一个则是大。微,说的是微课、微信、

    微学习等微元素,而大呢?是大数据,大整合。

     

    (11)2014年4月09日 移动互联应用学习峰会:峰会云集金融业、互联网行业、能源行业、电信等多个行业的多家企业代表和权威专

    家,“移动学习的创新应用”为主题围绕规划、运营、设计三方面组织行业高峰对话、圆桌会议、研讨会、展览会等多个主题活动。

    (网址:http://www.online-edu.org/mlearning/2014/index.html)

    • 二.研究成果

     1.最初对移动学习进行系统论述的文章是2000年《开放教育研究》刊登的《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一文(Desmood Keegan,

    丁兴富)[8],文章系统介绍了远程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的教学形态,介绍了移动学习的概念,宣称移动学习代表学习的未来。

     

     2.2001年,北京大学移动教育实验室崔光佐给出移动教育的定义。移动教育是指在移动的学习场所或利用移动的学习工具所实施的教育,是

    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通过移动教学服务器实现交互式教

    学活动。

     

     3.2002年,移动学习的基础理论研究开始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桂清扬在介绍“达芬奇研究计划”的基础上对数字学习和移动学习进行对比

    研究,指出了数字学习的局限性和移动学习的优越性[9]。郑明秀对移动学习的概念和特点、社会需求和市场前景、实现方式、学习环境、

    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10]

     

     4.2003年,我国研究者在研究移动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开始关注相关技术的实现。桂清扬对基更博士奠基之作《从数字学习到移动学习》

    进行了深刻的评述,强调了移动学习的意义[11] 。付卉等人全面介绍了基于移动学习的CPSL(协作-问题解决学习)的技术环境、物环境和人

    环境的设计[12]。郑明秀对移动学习中的学习资源管理模型进行研究,提出了学习对象模型和三级复制体系的学习资源库模型[13]

     

    5.2004年,叶成林与徐福荫教授发表了《移动学习研究综述》一文,对移动学习的定义、研究现状和关键性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14]。叶成

    林与徐福荫教授还发表了《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一文,对移动学习的非正式学习、情境认知、静脉学习、活动学习和经验学习理论基础

    和哲学基础作了系统梳理[15]。刘豫钧等人对国外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从移动学习的可行性分析、学习资源开发、短信息服务、

    WAP教育站点建设和学习模式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6] 。田越等人对几种常见的移动学习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了手机、便携式电脑、PDA

    及其它移动学习方式优势和存在的问题[17]

     

     6.2005年,嵇晓蓉和林宏基发表了《WAP的移动学习模块》一文,介绍了WAP技术和基于WAP的移动学习模块设计及成功案例[18]。王福光

    和庄成三发表了《基于Pocket PC的移动学习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一文,提出了一套移动学习架构方案,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和实现

    [19]。曾玲对提出了一套基于手机短信息服务的移动学习系统方案,并对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论证[20]。刘珍芳对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数据库

    资源建设及发展趋势等基本理论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21],黄德群在综述移动学习研究内容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论证 移动学习研究对远

    程教育的影响[22]

     

     7.2006年,安宁探讨 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基本模式、学习系统设计及功能模块架构等基本内容[23]。赵呈领等对移动学习的概念与

    内涵、优势与局限性、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入系统地探讨[24]。贾廷柏提出了基于SMS/MMS服务支持的智能化移动学习框架,并进行了可行性论

    [25]。胡航基于合法的边缘性与多重视角阐述了移动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特征、运作形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6]。高蓉蓉撰文探讨了基于手

    机的开展移动学习的可行性、常用学习模式和需要完善的问题[27]

     

     8.2007年,蒋立兵对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展开研究,提出了3G技术应用的主流模式和成人教育学习系统[28]。廖守琴研究了基于移动学习的

    智能答疑系统,提出了系统架构的软、硬件平台和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29]。李晓丽对当前主流的移动学习模式进行了分类和归纳,并提出移

    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架构方案[30]。方晶结合案例对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技术、设计思想、功能模块和开发流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31]  

    马小强结合不同类型的移动学习终端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移动学习终端的选择和评价标准[32]。付骞等人对移动学习领域概念图构建的研

    究,展示了移动学习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33]。余胜泉教授对三代移动学习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系

    统地梳理,深刻论述了移动学习的相关概念,结合案例介绍了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展望了移动学习的美好应用前景[34]  。杨文正运用实例阐述

    了FlashLite2.0开发移动学习资源的优势、流程及关键技术,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探讨[35]

     

     9.2008年,连红对移动学习中教学设计模式基本要素、设计流程、设计原则和设计形式进行了全面的论述[36]顾小清博士从移动学习的角度,

    结合成人学习的特点以及移动工具的特点,从课程设计、媒体设计、通信设计等方面提出了适合移动学习的微型学习设计方案[37]杨严严在分

    析和研究内容管理系统、Moodle学习管理平台以及移动学习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MySQL数据库的移动学习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框

    架,并对其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38]王伟提出了一种尊重并挖掘学记忆规律、能够利用多类终端、具有一定自适应性的移动学习系统模型,阐

    述了系统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并讨论了系统设计与实现所涉及的关键技术[39]李晶重点讨论了如何利用Agent技术建构设备自适应系统模型,实

    现资源格式的自动转换[40]

     

     10.2009年,黄荣怀教授在梳理各类移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移动学习活动设计模型(MLADM模型),并对其六个基本环节,即需求分析、聚

    焦学习者、学习场景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环境、约束条件分析和学习支持服务设计进行了详尽地分析阐述[41]。王伟等人综合运用体验研究

    法、问卷调查法和质性访谈法,对大学生移动学习进行了实证研究,取得了非常好的研究成果[42]。张驰等人在对大规模调研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的基础上,从不同类型学习者的特征属性和类间的变化规律出发,分析研究片段式学习资源在移动学习中的可行性和具体设计策略[43]。詹青龙

    等人对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质量屋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结构要素设计和构建进行了详尽地阐述,研究结果具有普通指导意义[44]。方海光等

    人以EML应用特征为基础,对移动学习资源进行特征分析,然后对EML在移动学习资源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可行性分析,提出了

    移动学习资源对象单元构建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关键因素分析,最后给出了EML在大学应用移动学习资源构建中的应用案例[45]

     

     11. 2010年.为了准确地认识我国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杨改学 2000年至2009年间我国有关移动学习研究的学术期刊论文为研

     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论文数量、研究内容、研究重心和论文作者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对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以期促进我国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发展[46]陈琳选取了中国知网上2000~2009年十年间公开发表的关于移动学习的299篇论文,运用

    内容分析法,从数量分布、研究内容、作者单位、作者所属地区以及论文合著情况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今后移动学习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47]

     

     12.2011年,黄荣怀在对移动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构建移动学习系统环境的应用与研究框架——"移动学习的系

    统环境路线图",包含三层次和六要素结构。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移动学习系统环境的四种典型应用模式,并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

    和实践案例进行归类分析,挖掘不同案例中的内在联系[48]

     

     13.2012年,张豪锋在阐述移动学习和资源推送内涵的基础上,分析RFID的技术优势及其识别物体位置的特性,结合具体案例设计出相应的移

    动学习资源推送系统,经过定制、感应、检测、推送、回传五个阶段,实现了区域服务器主动推送学习资源的目标。所构建的系统改善了目前

    移动学习过程稳定度差的状况,满足了学习者及时获取资源服务的需求,对完善与拓展移动学习模式也具有借鉴作用[49]

     

    14.2013年,肖俊洪根据文献分析结果提出了创建一种实用的移动学习评估框架(Mobile Learning Evaluation Framework,简称MLEF)的方法,

    该框架适用于各种环境并具备足够灵活性以适应新兴移动技术的使用[50],这一课题已在进行中,预期2015年完成。

     

    15.2014年,曹赛、汤会琳发表了《移动技术支撑的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构建与管理模式》[51]一文,认为移动学习作为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发展

    的新阶段,当前正从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转型。基于广播电视网络、互联网络和移动网络的"三网一体"学习平台的整合,打破了原来单一网络平

    台之间的樊篱,确保了学习者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灵活学习。包括课程教学精品化、教学设计流程化、管理订单化、服务个性化、学习自主化

    、教师教学高水平化和教学评价社会化的"七化同步"的教学管理模式,革新了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了开放大学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规

    范化水平。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移动学习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1. 移动学习既要借鉴国际研究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

     国外的移动学习起步比较早,始于1994 年卡内基梅隆开展的研究项目WirelessAndrew,至今已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移动学习案例,其所取得的

    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但是,在借鉴与学习国外移动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技术的同时,也要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加强本土化研究,在借鉴

    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超越。例如,在使用移动学习进行远程教育时要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无线计算技术还需进一步发展,硬件环境还需

    进一步完善,移动学习终端还需进一步普及,应创造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新型远程教育模式。

    2. 深入研究移动技术与学习方式的结合点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其核心仍然是学习,所以在移动技术与学习方式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如何利用移动技术促进学习,这才是

    移动学习应该关注的问题,而不是片面地只追求移动技术或移动终端,陷入唯新、唯美的误区,一味追求高新技术与产品。移动学习要根据学

    习对象和学习内容的特征,选择相应的技术来开发移动学习平台支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在很多研究中发现,很多探讨移动技术开发的

    研究没有重视后续的学习效果验证。因此,今后在该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3. 不断加强移动学习的应用实践

      目前移动学习应用研究已经深入到人类学习活动的各个领域,并促进了各类学习形态的融合和人类新型学习理论的实践,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工作的学习、终身学习等各种学习理念因为移动学习的特点而具有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上述分析表明,随着移动学习的发展,其应用领域

    也越来越广阔,但不论是应用于哪种模式中,真正有效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今后的应用模式研究中,移动学习

    需要与其他(如课堂学习、网络学习等)学习方式进行组合,相互配合,进行系统地应用设计,实现移动学习效果最大化。

    • 三.未来研究趋势

             《国内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文指出:从移动学习研究目标的角度来看,理论研究开发研究实证研究占绝大多数,并逐

    渐成上升的趋势;从移动学习演技方法的角度来看,定性研究已经成为研究方法的主流,但随着移动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定量研究混合

    研究方法也将受到广泛关注。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移动学习在未来的研究中将呈现以下两种研究趋势。

     

    1、 移动学习的研究,从研究目标来看,必将走向基于开发的研究趋向和基于应用的研究趋向。目前移动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

    与开发研究方面。理论研究方面,文献量达到34篇,主要是探讨学习理论和教育理论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文献分析和移动学习模式的建

    构以及移动学习方法与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开发研究主要是从技术支持、资源建设的角度分析,关于此类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多,达到了26

    篇,且呈增长的趋势。移动设备终端方面,主要涉及到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手机、普通手机以及笔记本电脑等。资源建设方面,主要

    集中于最近几年。这也验证了国内移动学习的发展脉络:首先引入移动学习的理念,从理论和技术上论述移动学习的可行性,然后再次基

    础上都会学习资源方面进行研发。理论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最终目标都是为移动学习真正的被学习者所接受,即达到应用的目的。

     

    2、移动学习的研究,从研究方法来看,随着移动学习应用研究的深入,我们可得到有关移动学习的数据也必定会更加丰富,必将走向定性

    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即混合研究的发展趋势。

    • 四.拓展资源

    1.目前,国内移动学习相关研究的大学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

    2.可以进行移动学习的网址:

    移动学习——中国移动学习联盟http://www.yidongxuexi.com/

    移动学习资讯网http://www.medu.org.cn/

    移动学习网http://daydaymobile.onlinesjtu.com/

    2014移动互联学习应峰会http://www.online-edu.org/mlearning/2014/text_2.html

    • 五.参考文献

    [1] 陈伟超.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中国电力教育,2009(7)

    [2] 傅健.我国移动学习现状及发展对策[D].吉林:吉林大学, 2010

    [3] 任海峰,赵君.移动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J].成人教育.2010(01)

    [4] 李彦敏.CNKI视角下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5] 李振亭,刘丽丽.移动学习的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05)

    [6] 方海光,王红云,黄荣怀.移动学习的系统环境路线图——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与应用案例研究专栏综述篇[J].现代教育技术,2011,(1):14-20

    [7] 缪玲,潘战生,武丽志.2011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23-28

    [8]DesmondKeegan,丁兴富译.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5,(5):6-10.

    [9]桂清扬.学习的未来:从数字学习到移动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02,(12):49-51.

    [10]郑明秀.移动学习初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6):40-44.

    [11]桂清扬.基更博士新著“学习的未来:从数字学习到移动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2,(2):36-38.

    [12]付卉,朱爱琴等.基于移动学习的CPSL环境设计[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1-7.

    [13]郑明秀,周竹荣.移动学习中的学习资源管理模型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8):404-408.

    [14]叶成林,徐福荫. 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4,(3):23-26.

    [15]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3):23-26.

    [16]刘豫钧,鬲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4,(3):12-16.

    [17]田越,谢康宁,谢百治.几种移动学习方式的比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4,(4):73-75.

    [18]嵇晓蓉,林宏基.基于WAP的移动学习模块[J].闽江学院学报,2005,(4):111-114.

    [19]王福光,庄成三.基于PocketPC的移动学习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计算机,2005,(3):52-56.

    [20]曾玲.基于手机短消息服务的移动学习系统方案[J].现代教育技术,2005,(5):55-57.

    [21]刘珍芳.移动学习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5,(9):37-39.

    [22]黄德群.移动学习研究对远程教育的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2005,(12):48-51.

    [23]安宁.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化,2006,(1):43-45.

    [24]王珏,赵呈领,张朝华.移动学习及其实现的几个问题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8):6-8.

    [25]贾廷柏.SMS/MMS服务支持的智能化移动学习框架[J].云南电大学报,2006,(4):43-46.

    [26]胡航,任友群.移动学习共同体透视: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多重视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5):11-15.

    [27]高蓉蓉,吕森林.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教育技术研究的新热点[J].现代教育技术,2006,(6):13-15.

    [28]蒋立兵,于凌云.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1):65-68.

    [29]廖守琴.基于移动学习的智能答疑系统[J].远程教育杂志,2007,(3):66-68.

    [30]李晓丽,王晓军.移动学习模式探讨及系统架构设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0-13.

    [31]方晶,陈章其.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7,(7):55-60.

    [32]马小强.移动学习终端的选择与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7,(5):52-57.

    [33]付骞,魏顺平等.移动学习领域概念图的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96-99.

    [34]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7,(6):7-18.

    [35]杨文正,邹霞.FlashLite: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的新型技术[J].现代教育技术,2007,(11):64-66.

    [36]连红.移动学习中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1):65-67.

    [37]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1.

    [38]杨严严,李小聪,高敏.移动学习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8,(7):93-96.

    [39]王伟,钟绍春.利用多类终端实现移动学习的支撑系统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7):108-112.

    [40]李晶.基于Agent的移动学习设备自适应模型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10):71-73.

    [41]黄荣怀,王晓晨,李玉顺.面向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09,(1):3-7.

    [42]王伟,钟绍春,吕森林.大学生移动学习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4):81-86.

    [43]张驰,陈刚等.移动学习中片段式学习资源的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6):67-72.

    [44]詹青龙,元梅竹.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质量屋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51-56.

    [45]方海光,吴淑萍,李玉顺.基于EML构建移动学习资源对象单元44JOURNALOFDISTANCEEDUCATION/AcademicViewpoint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2):75-79.

    [46]杨芳琦,杨改学. 近十年我国移动学习学术期刊论文的内容分析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0,(12)

    [47]陈琳. 移动学习期刊论文内容的分析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12)

    [48]黄荣怀. 移动学习的系统环境路线图——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与应用案例研究专栏综述篇[J].现代教育技术,2011,(1)

    [49] 海伦·法利, 安吉拉·墨菲,彭一为.探索一种有效、可持续的高等教育移动学习框架[J].中国远程教育,2013,(9)

    [50]张豪锋,王春丽.基于RFID的移动学习资源推送系统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2,(2)

    [51]曹赛、汤会琳.移动技术支撑的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构建与管理模式[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1)

    [52]Faranz Lehner, Holger Nosekababel. The Role of Mobile Devices In E-Learning-first Exper iences With Awireless e-learning environment [J/OL].中国移动教育

    [53]SeppalaP.,SariolaJ.,KynaslahtiH.:MobileLearninginPersonnelTrainingofUniversityTeachers[C],Proc.ofIEEEInternationalWorkshoponWirelessandMobileTechnologiesinEducation(WMTE2002),Vaxjo,Sweden,August2002:130-135。

    [54] M-learning[OL].http://www.m-learning.org/index.html.

    [55]Ericsson Education Online[OL].http://learning.ericsson.net/mlearning2/resources.html.

    [56]Sariola J,Sampson J.P. Vuor inen R:Promoting mlearing by the UniWAP Project Within Hgher Education[OL].http://www.icte.org/T01_IIBRARY/t01_254,pdf.

    • 标签:
    • 移动教育
    • 我国
    • 国内
    • 移动学习研究
    • 移动学习
    • 无线
    • 标准
    • 现状
    • 研究
    • 发展
    • 任务
    • 应用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