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第八册《27鱼游到了纸上》—李彦英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写人的文章。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课文对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这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值得学生学习;文章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邢台市英华小学 李彦英

    •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港、澈、壶、缸”等11个生字,会写“徽”,能理解“赏心悦目、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3、通过文中对聋哑青年形象的刻画,初步学习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4、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课文中的聋哑人身上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使人心灵受到启示,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年轻人勤奋、专注的品质。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朗读基础,语感较为丰富,因此,应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使学生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感受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

    •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文中对聋哑青年形象的刻画,初步学习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激情导入质疑问难

    1、我们都知道鱼儿生活在水里,可今天呀,有一群活泼可爱的鱼儿却游离了水中,游到了纸上(板书课题)。

    2、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3、不错,再来一遍。听一听,谁不仅用嘴巴在读,而且也用心在读。

    4、真好。想一想,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特别是读到这个“游”字的时候,(在“游”字下标上三角形)你的脑子里顿时想到了些什么问题呢?(学生提问题)

    5、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题目,这么一个看似平平常常的“游”字,竟让我们这么多的同学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下面就让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能否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 课文学习字词

        2、出示课件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请同学们一边静静地听老师朗读课文,一边认真地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思考: “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4、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

    (课件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1、)谁来读读这句话?

    (2、)小女孩是很惊奇地哦,谁还能读出小女孩的惊奇?

    (3、)小女孩是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叫起来的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小女孩惊奇的喊叫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去。

    (4、)这属于人物描写中的哪种描写?

    5、金鱼能自己游到纸上吗?(不能)那小女孩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呢?

    6、师归纳: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鱼游到了纸上”是对这位青年所作的画的最高赞赏,赞赏其画技高超,画的鱼栩栩如生,给人的感觉就像鱼真的游到了纸上一样。(板书:青年    画    鱼游到了纸上)

    自学提示一: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这位青年画技高超的句子,反复品读,批注感受

    谁来读读自己画出的句子?

    预设:指导理解青年画鱼的认真和熟练。

    课件出示句子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动作描写)

    A.怎样画才称为“工笔细描”呢?(点击“工笔细描”)看看这句话中哪一部分具体描写了青年人是怎样“工笔细描”画鱼的。“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B.师讲述:“工笔”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课件出示工笔金鱼图)用“工笔”的手法来画鱼,就要把金鱼的每个部位,特别是鱼鳞的多而不乱与鱼鳍纹路的规则走向细致地描绘出来,不能有丝毫马虎,可以用这句话中的哪一个词来形容——一丝不苟。

    C.画金鱼的动态用的是什么不同的手法(挥笔速写)?这句话又是怎样描写青年人“挥笔速写”的?(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速”的意思是?(很快地)(课件出示工笔金鱼图)因为只有画得快,才能把金鱼瞬间的动态画下来。

    D.这位青年能熟练地画出金鱼的动态,而且画得栩栩如生,足以看出他画技的高超。你能想像这位青年都画出了金鱼的哪些动态吗?

    (课件出示说话练习)

    看着看着,那画上的金鱼似乎游动起来。你瞧!这一条金鱼在         ,那一条金鱼在         ,这边的一群金鱼在           ,那边的一群金鱼在           

    E.指导朗读:青年画鱼,一会工笔细描,一会挥笔速写,慢中有快,静中有动,一条条金鱼就游到纸上来啦!我们来试着读读青年画鱼的句子,把青年高超的画技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工笔细描”这部分,要读慢些,读出青年人的细致,“挥笔速写”这部分,可以读得稍快些,读出青年人的熟练。同桌之间可以先试着读一读。(同桌互读)

    下面,我们找两位同学来读一读。(进行评价)就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读这句话吧

    F.师:面对如此活灵活现的金鱼画作,难怪那位围观的女孩会情不自禁地叫起来。

    全班齐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点击“哟”、“游”、“啦”)

     

    • 三、巩固提升,拓展延伸

    想象说话;小女孩这一叫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围观的人们又是什么反应呢?

    围观的有哪些人呢?(老人、青年、孩子)

    你是怎么知道的?

    1、图上,插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2、前文,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来学习)

    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文中的插图,观察围观人们的动作、神态,想一想他们又会说些什么?

    (课件出示说话练习)

    一位老人不住点头称赞说:“        !”

    一位青年望着画上的金鱼赞叹道:“       !”

    一群孩子拍手叫道:“       !”

    1)学生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悟,表达对青年的赞叹之情。

    2)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也从侧面表现出了这位青年画技的高超。让我们把所有的赞叹和议论都融为一句话,教师手指向课题,全班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 第二课时

     

    •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位青年的画技为什么会如此高超?

    预设:忘我

     

    • 二、依示自学合作交流(感悟"忘我地画")

    自学提示:

    课文中有些地方写出了这位青年作画时的专注 忘我,找找看在哪?画下来,批注感受。先自学,后小组交流

     

    • 三、展示交流,赏读熏陶

    预设:1、课件出示句子一: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点击“没有任何反应” )

    2、问:这么多的人,这么大的声音,他为什么会“没有任何反应”呢?

    预设1

    生:因为他是个聋哑人。

    师:同学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这位青年是位聋哑人(板书:聋哑)。

    师:可是,他听不见,他能看见吗?

    师:对呀!这么多的人就围在他的周围,这么多的人眼中都流露出赞赏的目光,他应该能看见呀,可是,他为什么“没有任何反应”呢?

    预设2

    生:因为他画得太专心了。

    师:青年人在专心地画鱼,完全没有留意到人们的反应。

    预设3

    生;因为他已经和金鱼“融为一体”了。

    3、师归纳:

    他的眼中只有——(金鱼)他的心里只有——(金鱼)。他仿佛也变成了—— 一条鱼,出示句子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点击“融为一体”)。

    4、师;自己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什么?

    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体会得真好!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这份理解和感受再读读这段话。

    句子二: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师:青年画鱼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真是如痴如醉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一起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

    师:这位青年人如此用功地学画,画出的鱼怎能不栩栩如生呢?怎能不让那位围观的小女孩发出“鱼游到了纸上”的惊叹呢!当这位青年看到作者写给他的“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这句话时,是怎样回答的?(先游到了我的心里)那么,这位聋哑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心里的呢?现在,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思考:看看你能从课文的哪些字里行间找到答案。找到一处标上①,找到两处标上②……

    (生默读课文,标号,师巡视)

    3、师:谁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答案?

    ①“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找一找:哪些词能让你感觉到这个青年看鱼看得认真,看得着迷,看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看鱼)

    从“老是”可以看出他总是这样;从“呆呆地”、“静静地”、“从来不说一句话”可以看出他观察金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引导:这是对青年动作,神态的描写,让我们一起来想像一下这位青年看鱼时的情景吧!(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一段话)教师引读,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当鱼儿上下游动时,他的目光也         ;当鱼儿停止不动时,他的目光也       ;小朋友们在他身边追逐打闹时,他           ;许多人围在金鱼缸边指指点点地看鱼时,他            ;火辣辣的太阳照得他汗珠直往下滚时,他-----------;太阳快落山了,落日的余辉洒在鱼缸里,他还是-----------,直到夜幕降临,看门的爷爷轻轻拍拍他的肩膀,他才猛地一抬头…

    引导:他真的忘记了所有的一切吗?不,还有一样没忘记——金鱼。

    4、青年这样忘我地看鱼有几次呢?作者说“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青年究竟看了多少次呢?(很多次)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句子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这句话中的哪些词告诉我们:这位青年看鱼的次数多、时间长?(一年多、每个星期天、一整天)

    抓住“每个星期天”让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按一年365天来算,那么他至少观察了五十来天!

    师:从春到夏,从秋到冬,这一年多来的每个星期天,只要你来到玉泉,就会看到(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不管天气如何,也不管工作有多辛苦,他从不放弃,从不间断。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 四、巩固提升,拓展延伸(感悟"纸上"、"心里"的关系,升华情感)

    1、小结过渡:正因为他忘我地观察金鱼,坚持不懈地观察金鱼,因此,那鱼的样子、鱼的动态都已活灵活现地刻在了他的(心里   脑里)。只要一想,鱼的造型、姿态、顽皮的样子就能浮现在他眼前,拿年轻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鱼先游到了他的(心里)。(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2、师:是啊,如此忘我看鱼的人才能让鱼游到了心里,如此忘我画鱼的人才能让鱼游到了纸上。这位青年之所以能让“鱼游到了纸上”,是因为鱼先游到了他的心里(在两者之间加上一个箭头)。

    3、健全人都不能轻易做到的事,这位聋哑青年却做到了。他虽然听不到美妙的音乐,不能用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但他却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生活的美,这充分证明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现在,请同学们说说学完本课后,你从那位聋哑青年身上学到了什么?

    4、正如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的那样:“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件事情、某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板书:专注、坚持不懈)——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这位聋哑青年就做出了让我们如此敬佩之事。那么,如果我们也能专注于自己所钟爱的事,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同学们说对吗?

    5、最后,让我们再带着对这位聋哑青年深深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大声地、有感情地读一遍课题。

    • 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看       鱼游到了心里             专注

    聋哑青年        (在这两者之间加一个箭头)

    画       鱼游到了纸上             坚持不懈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青年
    • 忘我
    • 学生
    • 工笔
    • 这位
    • 心里
    • doc
    • 金鱼
    • 教学设计
    • 出示
    • 到了
    • 纸上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