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信息技术工具和环境互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基于信息技术工具和环境互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Q:考虑某个学科知识点,基于信息技术工具和环境互动完成一系列活动,教学活动如何设计

    • 课堂讨论版本:

    《日月潭》教学活动设计

    语信司:二年级下日月潭教学活动设计.docx

           在本次教学中,本小组拟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开展教学。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在这里具有双重的理念和作用,一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二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教师会把学案提前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检查、师生互动交流、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课件起到了引领学案导学的推进,适当进行点拨、补充、启发、引导和突破重难点的作用。课件的拓展思维又留给优秀学生想象的空间。

           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依照学案提示,自主地预习和学习。如了解作者(吴壮达)、查找背景、搜寻有关的图片,音像及资料,并能有效地与相关知识链接。如吴壮达的《日月潭》,搜寻日月潭风景图片,以及日月潭的地理资料。

           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网络的支持,除了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从而开阔学生视野,实现了大语文课堂的理念。

    • 学习目标
    1. 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借助笔画演示软件,演示笔画书写顺序)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师课件演示日月潭风景图片,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日月潭风光的图片、视频)

    1. 培养热爱台湾和祖国统一

    (学生可在课下搜索了解两岸关系)

    • 预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对本课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三、导学案

    (一)预习交流

    1、组内交流合作检查生字读音和交流识字方法

    2、开展读课文比赛

    合作交流

    1. 日月潭的位置(百度地图、谷歌地图)
    2. 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借助网络词典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
    3. 日月潭名字的来历(日月潭的传说,网络搜索)
    4. 仿写句子(XX的句式)教师展示图片,学生依据图片内容套用句式
    5. 文中描写的景色,借助视音频感受美景(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更多地表象储备,渲染气氛),辅助学生写话环节
    6. 课堂检测。设计游戏(填空,连线)

    存在的问题:

           未考虑二年级学生是否具有教学活动设计中所需的初始能力, 一般来说,小学二年级尚未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生的能力准备不足,活动开展可能会存在问题。这样的活动设计或许对于四年级、五年级已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来说更为合适,也会更为有效。

    • 课后修改版本

    《桂林山水》教学活动设计

    语信司:四年级上桂林山水教学活动设计.docx

    要不要分为2个课时具体写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借助CAI个别指导型课件,学生进行点读、测试等学习活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为学生提供配乐朗诵音频,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参考朗读音修正自己的读音和情感表达)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借助图片、视音频等资源,展现桂林山水的美。注意抽象与形象之间的关联程度,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如利用水墨画等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对桂林的山水有所感受,而不要一味地依靠展示图片使学生的思维限制在图片内容上)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使用PAD等工具,展示其他山水美景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写话,上传至学习平台,教师操作展示学生作品)

    5、文章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通过赏析,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学习重点:

    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

    三、学习难点: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已基本具备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学习语文的能力,但能力不高;

    (2)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感认知正在高速的发展和形成阶段;

    (3)学生的注意力目的性增强,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更持久,可以胜任稍微复杂的任务;

    (4)学生开始由他律到自律的发展,开始有自己解决难题的态度和意志。

    五、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

    (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课前让学生搜集西湖、大海、泰山等地方的资料,播放桂林山水的影片,引导学生按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

    思考:桂林山水与上面的搜集到的景观有什么不同之处?

    (通过其他景观与桂林山水风光的比较,凸现桂林山水的特点,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畅谈观看影片后的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这样有利于发现学生提升对画面的观察能力水平,同时也使学生接受了一次言语表达的训练。)

     

    一、预习检查

    我会读: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连绵不断

    (教师可在学习平台上发布预习测试题,学生使用手中的平板电脑进行答题,平台可自动统计学生答题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讲解)

    二、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并展示

    1、先整体认知:通过播放多媒体视频“桂林山水”,学生边欣赏边思考,看到了什么,大概说说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然后从数字化的视频引导到纸质化的书本,进行教学。

    2、结合课文对词语学习与解释: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学生在找出课文中关于这些词语的解释后,教师可使用屏幕展示,或借助学生手中的平板电脑,展示与这些词语相关的图片。此外,学生还可借助网络词典对这些词的含义进行查证,加深对词义的了解和记忆)

    可以设计活动环节:首先让学生以自己复习生字词段,然后说出“我最欣赏的(字、词、句、段、其他)理由是( )”

    通过该环节,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欣赏点”是学生眼睛发现的文章“精华”,必须坚持以读为本,自读自找自赏析,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阅读兴趣,才能形成个性的体验,才能达到积累语言,增强语感的目的,之后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欣赏点,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课文有关内容的个性感受。

    赏析的办法可由学生自由选择。如

    (1)感情诵读:联系上下文,感悟用词的准确,句段语言的优美。

    (2)自问自答:如自己提出“为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自己解答。

    (3)换、删、增词对比: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去掉句中的“真”、“啊”或后半句的内容等,与原句比较,体会表达效果。

    (整个环节意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其阅读理解、语言表达、交流合作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2、找出文中的中心句,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3、细读第一部分(第2自然段)

    我知道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4“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什么句?说说“无瑕、翡翠”的意思。

    5、细读第二部分(第三自然段)

    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点画下来。

    (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的绘图工具,绘制自己脑海中桂林的山的样貌,上传至平台与同学分享自己眼中的桂林,教师可随机选择展示学生作品)

    6、作者在观察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

    7、朗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学生可以先按照自己对句意的理解,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的图文资料,向老师和同学分享)

    8、小组交流,如何读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和喜爱之情。

    9、(根据教学目标的“背诵课文”需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桂林山水,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板书媒体,对书本的内容进行回忆,进而背诵。

    10、扩展:在基本熟悉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任务——为桂林山水设计一句广告词,并且展示对比与评价。

    如果是2个课时设计的话,可以在第二课时

    1、利用媒体,展示桂林山水图,师生共同感情朗读全文,也可试着背下来。

    2、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抓住桂林山水的整体特点。(水:奇秀险 山:静清绿)

    3、汇报交流资料,教师吸收反馈。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课下搜集的的有关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方面的信息资料。

    (汇报交流自己搜集资料的过程,实际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是交流交际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吸收反馈信息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中发现教学的新的切入点,学生知识技能新的增长点,利于教学目的的新构建。

    4、提示学习建议,小组合作学习

    结合学生的资料情况以及学生的不同层次,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如下学习建议,或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学习的主题。

     

     三、达标检测

    (教师可借助学习测试软件,如iExam等,对学生进行课堂评测。)

           本次教学活动设计基于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桂林山水》展开。普通小学一般于三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学生基本具备了简单的网络信息检索能力,可以上网查询学科相关资料,较为熟练的使用学习平台,并且本次课程设计中使用的如平板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在目前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装备中已较为普遍,具有可行性。

     

    http://www.docin.com/p-244238949.html(我觉得这个设计还有值得参考的地方,大家看一下)

    • 标签:
    • 进行
    • 教学
    • 日月潭
    • 教师
    • 语文
    • 桂林山水
    • 展示
    • 学习
    • 学生
    • 语信司
    • 交流
    • 工具
    • 环境
    • 互动
    • 活动设计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