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笔记之人类认知结构-苏华东-201111014904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读书笔记之人类认知结构

    苏华东-201111014904

    人类认知结构 人在认知过程中所需要的结构及功能的组织方式。人类的认知是一种自然信息加工系统,因此人类的认知具有和自然信息加工系统的5个本质特征(1)拥有一个庞大的信息储存库,让整个自然信息加工系统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发挥作用;(2)通过在实体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从而使信息能够永久的储存;(3)信息储存库是在改变的,通过创造新的信息来应对环境中的变化;(4)信息储存库的改变并不会改变其有效性;(5)各种使信息与外界发生联系的过程。所以根据这5个特征来探讨人类的认知,从而做出有效教学设计也是本章所讨论的。

    人类长时记忆 人类的长时记忆相当于自然信息加工系统的五个特征之中的第一个,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储存库。这个储存库的改变意味着新的信息的产生,它是人类认知结构的核心。文章举出的国旗象棋大师和普通棋手的例子给以我们的教学几点相关的启示:解决问题的技能是和领域相关的。这在今天我们习惯了各种专家了的世界里,这仿佛是不需要证据,大家都认同的,正如一个天才数学家,生病了得找医生,也得按医生说的做。这让我想起了行为主义,就像一个做了很多数学题的学生通常解数学题会很厉害,一个做ppt做了很多的人可以做出很漂亮的ppt。所以要具备熟练的技能必须拥有大量可用的知识,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真理“不努力的人是不会成功的”,尽管这句话已经不能打动我们个年纪的过来人了,但是并非每个人,甚至是聪明的人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换句话说,假如一个人没学过数学,然后他居然会傅立叶级数和高等数学,这是荒谬的,这让我也想到了《心灵捕手》这部电影里的天才主人公。所谓聪明的人并不是那些不努力就成功的人,而是通过自身积累,能够和自己交流(建构主义的特点),并让自己的长时记忆产生变化。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行为主义是绝不能忽略的,尽管建构主义正如火如荼的被广大教学研究者提倡和推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我们一定要把握住学习者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设计并合理做出教学安排和设计。

    随机生成原理及知识创造 当我们的信息储存库(长时记忆)里的信息在面对一个完全新的来自环境的变化时,是无法确定性的将这个新的变化和长时记忆里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而这种情况下有一定的规则,那就是随机生成原理,也就是说所有的创造性的知识都是随机的,并且也只有有效的的知识才能得以存留维持。

    借用原理和迁移知识 简单来说,我们是通过模仿来高效的学习,并把相关的信息迁移到其他情景,所以我们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帮助学习者创设这样的情景,使其能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常常发现这样一个情况,一个搞传播的研究者,熟知各种传播的技巧,知道一系列的传播学原理,但她却不能上出一节很有感染力的课,学生也觉得这门课是很乏味的,这说明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那就是那些专家,他们研究学习发生的各个环节,探索并深信发生有效学习的因子,但让他们去上课,他们上的课未必很有效。

    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并不像长久记忆一样能永远的维持保留,它不仅会消失,而且还是有容量限制的,而为了让工作记忆能成为长时记忆,在恰当的时间进行刺激反应是很必要的,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性对做出有效地教学设计是很重要的。

    认知负荷轮 认知负荷理论假设人类的认知结构由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组成,论认为教学的主要功能是在长时记忆中存储信息。三种类型的认知负荷:内部认知负荷,外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由于元素间交互形成的负荷称为内部认知负荷,它取决于所要学习的材料的本质与学习者的专业知识之间的交互,教学设计者不能对它产生直接的影响。外部认知负荷是超越内部认知负荷的额外负荷,它主要是由设计不当的教学引起的。相关认知负荷,是指与促进图式构建和图式自动化过程相关的负荷。外部认知负荷和关联认知负荷都直接受控于教学设计者。三种类型的认知负荷是相互叠加的。为了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外部认知负荷,增加相关认知负荷,并且使总的认知负荷不超出学习者个体能承受的认知负荷。认知负荷理论提供了促进教学中央执行官能使用的结构化教学效应教学效应及其描述

    1.目标自由效应 用目标自由的题目来代替为学习者提供特定目标的传统题目

    2.样例效应 用已经解决好的样例代替传统的问题,这些样例必须认真学习

    3.完成问题效应 用待完成的问题来代替传统的问题,在问题中提供部分解决方案,其余的由学习者来完成

    4.分散注意力效应 用一个整合的信息源来代替多种信息源(经常是图片并伴有文字)

    5.形式效应 用口头的解释文本和视觉信息源(多种形式)代替书面文本和图表等视觉信息源(单一形式)

    6.想象效应 让他们想象或心理练习材料来代替传统的附加学习

    7.独立交互元素效应 在呈现元素高交互性的材料时,先给学习者呈现一些独立的元素,然后再呈现完全的材料

    8.元素交互效应 当使用低元素交互的材料时,想象效应等教学效应消失,而当使用高元素交互时,他们又重现

    9.变式效应 在不同变量情况或增加可变性及任务呈现的方式、定义特征的显著性、任务操作的上下文情境等情况下

    10.进行练习专业知识反效应 当对新学习者来说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者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时无效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

    11.指导隐退效应 随着基于知识的中央执行者的发展,基于教学的中央执行者逐步隐退(fade)随着专业知识的增加,完整的样例可由部分完成的样例来代替:而随着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积累,部分完成的样例可由问题来代替

    12.冗余效应 用一种信息源来代替多种自洽(即他们能被独立理解)的信息源

    个人总结和感想

    1.本来想在开始就吐槽(请原谅我的用词,几经思考,我实在找不了另外一个更能描述我真实的内心感受却又并没有不雅的词语)一下。结果还是留在最后的感想里作为总结的一部分吧。我读的是中文版,整章书让我痛苦了一番,这本是翻译过来的文字,实在是让我捶胸顿足一番,简单的说就是,所有的都是英语句式的结构来写的,本来是很好理解的一句话,却以英语的形式结构写出来,就像是我遇到小明的哥哥,但我不知道他是谁,这时我问你他是谁,而你的回答却是他是小明爸爸的另一个儿子。暂且不讨论翻译得好坏的问题,我只是觉得既然是用中国字表达的知识,起码要适合中国人理解的思维方式呀。本来选了两章的,但阅读上的这个不可忽视的瑕疵让我放弃了,阅读不应该是忍受。

    2.看完整个章节,我觉得了解人类的认知结构确实能为我们的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提供合理的依据和方向,但是呢,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有的老师并不知道什么是人类的认知结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教学法,他们不懂怎样做了是符合哪些主义的,但是他们却总能上出吸引人,高效率,效果好的课。和在前面提到的一些反面案例,我感悟一个道理,并慢慢将其作为自己的教学信仰——教学是门艺术,理论,主义,教学法,这些都是作为一个艺术家该有的基础,但绝对不是按图索骥般照着主义,理论,教学法去进行教学,而是在上好一节课的时候,不自觉的就用好了这些该有的合理的理论等。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效应
    • 教学
    • 华东
    • 信息
    • 记忆
    • 学习者
    • 人类
    • 知识
    • 读书笔记
    • 认知负荷
    • 代替
    • 问题
    • 认知结构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