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中小学李婕妤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海中小学 李婕妤

       一、教材概述

       《寓言两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4页第9课。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是其中一则。这则寓言讲述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二、教学目标分析

    1.会认4个生字,学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了解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重点)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海中小学三年一班的“跨越式”实验班学生。接触“跨越式”教学模式已有半年时间,自主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2.该班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尖子生表现突出,学困生比例较大。写作能力欠佳,在陌生人面前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四、教具准备

    PPT课件、自制的“羊圈图”(羊圈的部分栏杆和羊只可灵活拆下)

       五、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一课时《亡羊补牢》

       (一)解题导入,开门见山

    1.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寓言?

    2. “寓”,是寄托的意思;“言”,讲道理。寓言就是蕴涵大道理的小故事。那你知道哪些寓言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亡羊补牢》。(板书,生读题)

    4.题目中“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能用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亡:丢失。牢:养牲畜的圈,在文中指羊圈。(生边说,师适时贴“羊圈”图)

    养羊人丢了羊后补羊圈。

    【预设】若学生无法说出亡、牢的意思,可做如下引导:

    课件呈现“亡”、“牢”在字典里面的几种解释,生选(一字多义的练习)

    亡:①死;②灭;③丢失

    牢:①养牲畜的圈;②监禁犯人的地方;③结实,坚固

    选择的同时,可适时指导多音字“圈juàn,同时总结方法:查字典和联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从“补牢”这个词语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打开课文34页,用自己喜欢的速度读出自己的风格,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检查自学情况。

    羊圈 窟窿 街坊 叼走 劝告 后悔

    【指导】音:窟窿、街坊(轻声词)

    形:窟——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屈”;

    窿——上面是“穴宝盖”,下面“夂”的下面有一横,不要漏写;

    街——中间最后一笔是“提”。

    义:窟窿就是洞,街坊就是邻居。

    3. 师示范写,生练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

       (三)学习课文,理解寓意

    1.生字和词语的障碍扫清了,我们就来合作讲讲这个故事。(师生合作读)

    2.故事讲完了,谁能告诉老师: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生边回答,师边拆卸羊圈的栏杆,适时板书)

    第一次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第二次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那么这部分对应的自然段就是?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3.所以剩下的那个自然段就是“补牢”,补牢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4.谁能看着板书,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亡羊补牢》故事内容。

    5.故事读完了,你觉得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我们不能轻易给别人下判断,要做到有理有据,理由充分。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他是怎样的人?   

    预设一: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1)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课件呈现对话)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A.养羊人的话是一个反问句,谁来给它换一个说法?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用。

    B.好一个没用。他为什么会觉得修羊圈没用?

    C.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填空:他__________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D.养羊人是如此的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仿佛丢羊的那个不是他。急坏的却是那些热心的街坊。谁来读一读邻居的话?抓“赶快”一词指导朗读

    街坊是这般的着急,这般地替他惋惜,这就是邻居对养羊人的劝告。

    填空:街坊__________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小结:大家的劝告是如此苦口婆心,情真意切,可养羊人并没有放在心里。

    填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可恨、一意孤行、执迷不悟)

     

    预设二: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1)你从这一段的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了?(“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在行动上改过了

    2)当他看到羊圈上的那个大窟窿,数着越来越少的羊只,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句式训练:“要是……,就……”,“如果……,就……”

    3)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同学们,你们有过“后悔”的经历吗?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生说)

    (此环节旨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一步体会养羊人的心情。)

    小结: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或许都会有像养羊人那样的经历,但只要我们有信心,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努力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因此,“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还有后半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四)复述故事,课外延伸

    1.写话题目(二选一)

    A. 想象:第三天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看到羊在羊圈里快活地吃着草,一只没少,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B.用下列词语写一写《亡羊补牢》这则寓言的故事内容

    羊圈 窟窿 街坊 叼走 劝告 后悔

    2.推荐阅读篇目

    《掩耳盗铃》《滥竽充数》《会摇尾巴的狼》《狮子和山羊》

     

           六、教学反思

    因为《亡羊补牢》本身就是一篇篇幅短小、内容有趣且易于理解的寓言,加之经过一个学期的字谜教学,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的能力有了比较显著的提高,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并没有将过多的时间放在生字上,而是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在“故事内容的复述及寓意的理解”。但在第一份备课稿里面,我的教学设计并没有很好地为目标服务,明明《亡羊补牢》内容不多,但我发现自己想讲的东西却不少,什么反问句、双重否定句,如何指导学生读好街坊与养羊人之间的对话,把握养羊人的心理活动等。什么都想面面俱到,结果学生可能什么都没学会,这也背离了参与“跨越式”课题的初衷,最后还是痛定思痛,狠下心来,几易其稿。

    欣慰的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个部分的时间掌控还是比较合理的,尤其是“写作和阅读”的时间比较充裕。写作部分还进行了一些反馈交流,学生教上个学期而言,表现得更为大方,起码不会畏畏缩缩,部分学生在用词语复述课文内容的同时,还注意点明寓意。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至于说,教学过程还存在哪些不足,希望北师大的老师看完录像后,能够给我更为详尽的指导。

    这次的反思我想重点谈一谈“教具的准备”和“扩展阅读材料的寻找”。这次我选择自制教具,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第一,由于自身课件制作的水平有限,我无法通过课件动画展示“丢羊”过程;第二,自制的“羊圈”可拆卸栏杆,这样能够让孩子更为直观地理解什么是“窟窿”,羊只也可以随意抽离,便于学生理解丢羊的原因;第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扩展阅读材料”由于没有电子版,且区统一印刷的书籍还没到,所以我就自行尝试,在《同步阅读》(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书中选取了《掩耳盗铃》、《滥竽充数》、《狮子和山羊》和《会摇尾巴的狼》这四篇趣味性较浓的文章,实际教学的过程,学生的阅读兴趣跟我料想的一样,非常浓厚。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 标签:
    • 羊圈
    • 词语
    • 学生
    • 街坊
    • 寓言
    • 劝告
    • 故事
    • 亡羊补牢
    • 丢了
    • 窟窿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