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A版六年级上《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1开国大典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自豪的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通过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体会作者场面描写的精彩,学习过渡句的写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自豪的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体会作者场面描写的精彩,学习过渡句的写法。

    开国大典录像、开国大典相关资料、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开国大典。
    2.齐读课题,理解课题:为建立新的国家而举行的隆重仪式。
    3.想想:开国大典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你的理解形容一下。(隆重、庄严、热闹、盛大……)
    4.你了解到开国大典的哪些资料?和同学一起交流。
    二、初步感知
    1.观看“开国大典”的录像。
    2.观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3.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课文是怎么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呢?我们自由读课文。
    4.检查生字读音。
    xiàn县 bèn(奔) niǔ钮 zhì帜 tánɡ膛
    口头组词:县城、直奔会场、按钮、旗帜、胸膛。
    找到课文中含有生字的句子,自己读读。
    5.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先自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存疑,在全班交流。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人所在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2)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政府、容纳、县城、按钮、旗帜、胸膛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二、品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些地方感染了你?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心情是怎样的?课文是怎样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2.讨论交流。
    填空:
    开国大典于( )年( )月( )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参加典礼的估计总数约( )人。会场在( )。主席台设在( )。
    从第一段,你了解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了解到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员与人数等,感受到大典的隆重、庄严。)
    比较:“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走向会场。”
    “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的心情。
    3.作者是怎样描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时的情景的?
    回忆《开国大典》的电影、电视,结合课文中的彩色插图,进一步体会这一段课文所描写的感人场面。
    (1)比较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①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②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望着)五星红旗。
    (2)这段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掌声,写法有什么不同?
    “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轰雷似的掌声。”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4.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理解。
    5.有感情地朗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体会此处排比句的好处。
    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时的激动场面。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车上,跟铁人一样。”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6.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7.找到课文的过渡句,体会课文的结构。
    “接着,升国旗。”“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这些句子简洁明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快速读课文,按列出的提纲复述课文。
    板书:
    开国大典
    隆重、庄严大典前: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约30万人
    大典时: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升国旗
    庄严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大典后:阅兵式群众游行
     
    • 标签:
    • 庄严
    • 语文
    • 开国大典
    • 体会
    • 学习
    • 词语
    • 理解
    • 教案设计
    • 课文
    • 小学
    • 2.
    • 群众
    • 1.
    • 六年级上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