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西民生小学-《科利亚的木匣》课件-赵桂祥-2012年11月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而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提供给他们的学习“菜单”不能不经过精心的筛选。要选择那些最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材料,最利于实现预习目标的材料来学习探究。在认真钻研教材后,我依据课文写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这条线索,抓住三个点来教学:“埋”,“第一次挖”,“第二次挖及启示”。语文学习是讲究效率的,语文学习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避免使整篇文章来讲字词的琐碎分析讲解,突显了重点。

     

    教材分析

    《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一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想法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结果往往也就不同。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认读生字词语,理清课文层次。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预习你都了解了什么?生自由说。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科利亚的哪些事?

    (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并从中得到启示的事。)
         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埋木匣 )—(挖木匣 )—(得到启示 )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我会认的词语)
        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        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课件出示。)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4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 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课件出示。)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我会写的字认读。
       2、生说说书写需要注意的生字。
       3、师范写,生在写字簿上写。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一、讲读课文第一段。(第1至3自然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为什么要埋木匣和木箱呢?

     2、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3、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4、 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课件出示: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5、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第4至13自然段)

    1生边默读边思考:挖木匣时,妈妈和科利亚又分别是怎样的结果?

     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2、后来,科利亚又是怎样挖到木匣的呢?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果然”的意思。
    3、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课件出示。)
    4、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5、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课件出示。)

     6、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7、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8、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9、学习写法
      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
      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拓展阅读。

    读阅读材料相关内容。

    四、拓展写作。

    以“由《科里亚的木匣》想到的……”为题目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26 柯里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一切在变

     

     

     

     

    • 标签:
    • 道理
    • 民生
    • 课件
    • 肥西
    • 出示
    • 学习
    • 学生
    • 变化
    • 生字
    • 科里亚的木匣
    • 木匣
    • 赵桂祥
    • 课文
    • 自然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