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田忌赛马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学习认真观察的分析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双方的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用具

    生字卡、录音机、插图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落实重点训练项目。

      1、 读了课题,你推想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田忌与谁赛马?怎样赛马?结果怎样?)

      2、 带着以上三个问题自读课文,并在问题的相关处做上记号。

      3、 交流自读成果,串联问题答案,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让学生通过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从而落实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并完成初读任务。)

      二、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层次。

      1、课文哪部分写田忌初赛失败?哪部分写田忌再赛胜利?哪一部分写了由败到胜“转”的过程?

      2、参考“转败为胜”这一成语,用自然段归纳法给课文分段。

        (这样,进一步熟悉课文,理清结构,初步感知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过程。)

      三、 动手演示,理解两次赛马的情况。

      1、 自读课文,说说两次赛马的情况。

      2、 用已准备的“马卡片”(学具)演示两次赛马的情况,同时让学生板演并讲述过程。

        (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在兴趣盎然的演练过程中读懂课文一、三两部分内容,形成深刻印象。)

      四、 深读课文,研究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

      1、 什么叫“转败为胜”?看着这个板书,你想问什么?

        (还是同样的马、为什么能“转败为胜”?)

      2、 研读第一次赛马以后田忌、孙膑和齐威王的心理状态。

       (1) 指导学法:

        一划(表现人物心理的词句)

        二研(这些词句对表达人物心理的特定含义)

        三读(这些人物的不同情感心理)

       (2) 范例引读,明确研读方法与目标。

       (3) 自己研读。

       (4) 交流感悟。

      3、 讨论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

        随机板书:        马快不了多少

               仔细观察

                 │   齐威王傲慢、轻敌

                 ↓   

               认真思考分析

        (解放学生的口,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词句,或含义深刻的句段,品个够,议个透,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浅、或深、或对、或错,只要是在思考,只要敢说,都应该鼓励,从而激活课堂。)

      五、 总结全文,深化认识。

         在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

      六、 适当浓缩课文,突出对话,指导分角度演读,体会情感。

      七、 作业。

         设想这场赛马将电视现场直播,请你当节目主持人,写一段解说词。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齐威王: 上 中 下 (第一次)  

         田 忌: 上 中 下           失败

     

         齐威王: 上 中 下 (第二次) 

         田 忌: 下 上 中           赢

    教学后记

    本课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孙膑帮助大将田忌在赛马时以智胜了齐威王的故事。课文的文字浅显,情节简单,但读起来很有情趣,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好材料。本课思维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弄清楚田忌、齐威王和孙膑三人的思路,其中孙膑的思维推理是难点。我在教学时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首先,以"赛"统领全篇,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其次,抓住重点词句,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最后,我让学生看板书思考课文内容,谈自己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发。学生贯通全文的思考,必然是见仁见智、有话可说。至此,学生对课文蕴含着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肯定有所领悟,而学生思的能力也得到拓展,做到了学有所得。

    • 捞铁牛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录像、实验演示器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 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学习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习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习第二、三节:

        ①师范读→生小组学习→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④指导学生交流,明白“沙减少→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⑤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学习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由读课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什么和尚不把铁牛直接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什么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质疑问难

        学习了这课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六、课堂练习

        填空——课文第四小节。

      七、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科学等教育)

        (略)

      八、课后作业(2、3题选作一题)

       1、造句:“熟悉”、“出色”。

       2、画出怀丙准备工作的简图。

       3、我和怀丙比智慧。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怀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

                   摸位置

                   准备捞:大船并排拴紧、结实木料搭架

                       装满泥沙、  粗绳

                   捞回来→利用水的浮力

                     ┕→出 色 的 工 程 家

    教学后记

      《捞铁牛》一课中,有许多学生对怀丙十分佩服,对他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因为他能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在当时机械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能运用智慧,把沉到河底的八只大铁牛捞上来,是多么了不起呀!
       可学完课文后,有一个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怀丙这样把沙铲进黄河,实在是很大的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很大,因而不值得大力提倡。他能有自己的见解,这说明他是用心读书,不唯书,不唯上,而且想法在现代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我首先尊重他的独特感受,没有让他完全跟着书本走。然后,我鼓励他:“你能不能再想一想,如果船上的泥沙不铲到河里,那该怎么办呢?”他陷入沉思中,全班一片寂静,都在冥思苦想,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得到锻炼。最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用四条船并排,把泥沙铲进另两条船里,这样一来,既不会污染环境,又能把铁牛捞上来,还能节省泥沙。
        学生的独特见解就像火花一样,一瞬即逝,要给予燃烧绽放的机会,这很可能就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

     

     

     

     

    • 用冰取火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会写10个生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2、一般技能: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思想感情: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运用智慧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养成正确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用具

      课件,投影,生字卡片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冬天玩过冰吗?感觉怎样?试想一下,用冰能取到火吗?该怎样取呢?你还有多少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把握不准读音的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认识它。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或其它方法快速记生字字型,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抄两遍。

      3、再认真读课文。

      四、反复读第一自然段:

      1、边看图片,边想象,那里的天气怎样?你感受到什么?。

      2、可以同桌互相描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描述。

      3、再读第一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什么?

      五、整体感知。

      1、在南极变化无常的天气里,探险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2、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

      3、你能说说怎样用冰取火?

      七、找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体会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

    八、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过渡:

      探险队员遇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1、自由读2、3、4段,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问题,或是展开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3、什么是一筹莫展?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遇到的绝境。

      4、指名读2、3、4段。

      二、理解重点段

      1、默读5、6、7段,你体会到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取火的过程。

      3、边读边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出什么?

      4、小小的火苗燃起来了,它代表着什么?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此时的心情。

      三、学写生字:

      注意提醒学生使用偏旁加熟字的方法来记住新生字。

      四、小结:谈本课收获。

      作业设计:写写读后感

    板书:

    南极天气   变化无常

    用冰取火                一筹莫展  陷入绝境     意志顽强

                 探险队员   做成冰透镜用冰取火     聪明

                            欢呼、跳跃

    教学后记

    《用冰取火》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本文所讲的故事,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因此,我努力创设情境,用多媒体收集关于南极的视频让孩子看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火有什么作用,然后让生看一些有关南极的图片资料,说说你看完这些图片的感觉是什么。最后,我让学生说说在南极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最需要什么。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做了铺垫。

    • 标签:
    • 学习
    • 学生
    • 生字
    • 课文
    • 铁牛
    • 智慧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小学语文 三年级下册
    • 思维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