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农二师三十三团中学冯桂华二年级25.《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冯桂华25《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
25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疆农二师三十三团中学 冯桂华
这两首诗都是唐诗中的极品。它们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难以估量。
也许,孩子们会对“乡音无改鬓毛衰”觉得难以捉摸,却对“笑问客从何处来”产生出会心的微笑;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却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
《回乡偶书》里那个老人家,面对故乡的小顽童,在感叹时世易移之余,涌现在心头的或许是那鞍马困顿的人生旅途,是那故乡的清风明月,是那童年时听到的儿歌、吹起的牧笛,是“少小离家老大回”时急切的足音……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临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孩子们在读这两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一定会与贺知章、李白一路同行……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古诗短小精悍,富于音乐美,富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易于背诵。学生已经学过几首古诗了,这两首古诗是其中的经典名篇,相信学生也会喜欢的。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一)识字写字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2.调动生活体验识字。(二)朗读感悟
古诗因时代久远,语言精炼,表达简洁,意蕴深长,学生的领悟是有限的。学生对古诗的主题思想、感情、意境、韵味的感悟,需要日后来咀嚼,需要人生阅历来丰富。我们不必逐字逐句地进行串讲和赏析。1.感悟诗歌情境,合理指导朗读。2.创设情境,进行朗读。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五、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多媒体课件 2、扩展阅读材料 学生准备写话本
七、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开火车读生字
(二)、学习《回乡偶书》
- 1、揭示题目,介绍作者和背景。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⑴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2、初步感知
师:(出示课件),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试着画出节奏。 再仔细看课文插图,结合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3、学习第一句(课件)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
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师归纳,生质疑:
(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6)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4、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生:(试说:我是抓住……。师补充口头提问:客在这里指谁?[结合看图]何处是什么意思?谁再来说说?)
师:幻想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
生:(略)
师: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
(3)指导朗读古诗
5、、串讲诗意,体会情感:
⑴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⑵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
⑶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⑷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6、拓展延伸
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
(出示课件,师诵读:)(三)学习《赠汪伦》:
师: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出示课件: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朝诗人李白的诗《赠汪伦》。(板书课题)看看他的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1、出示课件,教师范读古诗。
2、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画出节奏。
(2)、结合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连起来说说。
3、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画的节奏去读读。
4、学习第一句。
(l)看图,指导读第一、二行。
(2)理解词语。
乘舟:乘船。闻:听见。踏歌:用脚踏地打拍子唱歌。
(3)讲解诗句意思。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乘船正准备出发,忽然听到岸上传来用脚踏节拍的声音。
2.学习第二句。
(l)指导读第三、四行。
(2)理解词语。
深千尺:并不是有一千尺深,在这里形容水极深。
(3)讲解诗句意思。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之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友情深厚。
(4)指名读,想象这一句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间的什么感情?
3、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4、背诵全诗。
5、完成“我会填”。
(四)扩展阅读:
师:古诗当中有很多抒发思念家乡,抒发朋友之间深厚友情的诗句,你们想读吗?那就赶快打开阅读材料到P73 ,请同学们读以下五篇:读完的同学可以接着往下读。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别董大》
4、《渡汉江》
6、《送兄》
7、《淮上与友人别》
(五)写作园地:
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 (提示:如果你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贺知章) 赠汪伦 (李白)
少小/离家/老大回, 李白/乘舟/将欲行,
乡音/无改/鬓毛衰。 忽闻/岸上/踏歌声。
儿童/相见/不相识, 桃花/潭水/深千尺,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不及/汪伦/送我情。
-
八、教学课件
-
九、教学反思
-
-
- 标签:
- 家乡
- 学习
- 意思
- 学生
- 李白
- 贺知章
- 教研交流
- 古诗
- 朗读
- 回乡
- 出示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