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农二师30李秀琴四年级18《颐和园》教学设计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18《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等词语。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 认识7个生字,会写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 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 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今天,我们一起来细细游赏这座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读“颐”字。
- 初读感知,理清条理
1、先请你们自己跟随课文去游览颐和园。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想一想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重点生字。
4、想一想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美丽、大) 体会总起句。
齐读句子
5、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生说,师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师小结:文中四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写出要游览的地方,因此这篇课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
三、拓展阅读
阅读平台《知识宝库》颐和园知识介绍。
四、打写训练
按游览顺序写一写你游览过的景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导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还记得吗?”指名回答,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这节课就我们一起去细细游赏,去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二、导读“长廊”,感悟学法。
1、请大家根据学习要求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学习要求:
(1)划一划:用横线划出描写长廊的句子,仔细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描写长廊的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学生自读自悟。
4、学生汇报交流。(先指名谈谈长廊给你留下的印象,再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A、当学生读“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个句子时,引导学生抓住“700多米”和“273间”这些详实的数字,体会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再全班齐读这个句子,读出“长”这一特点。
B、当学生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一句子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边读边想象描写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画的多和美,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5、引导学生说说这部分是按什么方法写的,并归纳小结,这一部分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写的。
三、学法迁移,自学探究。
1、导语:“刚才我们游览了长廊,接下来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细细地去欣赏,四人小组互相交流感受。”
2、出示学习要求:运用学习长廊部分的方法,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景点(即课文3—5段),小组合作交流:
(1)划一划:划出描写景物的词句,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写。
3、全班汇报交流。先指名学生谈谈自己游览后的感受以及在重点词句中领会到的景物的特点。
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并适当点拨。
4、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如指名读、想象画面读、比赛读、配乐读),读出欣赏、赞美、陶醉的情调。
5、小结:游览完颐和园,大家感觉怎样?(指名答)“这么美的颐和园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国像这样世界级的遗产还有很多,如北京故宫、圆明园……作为中国人,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自豪。”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四、拓展阅读
阅读平台颐和园的相关资料。
五、打写训练
按游览顺序写一写你游览过的景点,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
-
- 标签:
- 美丽
- 句子
- 学生
- 作者
- 感受
- 颐和园
- 顺序
- 课文
- 长廊
- 教学设计
- 游览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