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语文《灰雀》教学设计周咏梅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5.灰雀 

    • 一、教材简析

    《灰雀》是人教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二组关于“名人故事”主题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一件寻常的小事,但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有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 二、学习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对本课内容容易理解,喜欢分角色读书,课堂上可以组织分析人物对话,读写结合,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第一课时中,我就力求体现这一理念,读懂文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充分接触文本,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语文的方法千变万化,思维方法亦然。

    •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读懂句子的方法,能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问,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 五、教学重点

       如何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 六、教学难点

       如何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 七、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 八、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动画、教学课件

    • 九、教学时间

       2课时

    • 十、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列宁图片。师:大家看,这张图片上的人是谁?是列宁。列宁是什么人?列宁是苏联的领导人,是他创建了俄国共产党,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列宁的故事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是其中一个。这是什么故事呢?(板书:灰雀)

     

    •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如:散  胸、脯、惜。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 三、拓展阅读

    :打开拓展阅读材料,阅读以下篇目。

    • 四、写话训练

    :用上本课的词语写上一段话。

    • 标签:
    • 列宁
    • 教学
    • 教师
    • 阅读
    • 人物
    • 语文
    • 三年级
    • 方法
    • 学习
    • 设计
    • 学生
    • 生字
    • 课文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