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农二师三十一团中学三年级卢丽丽《孔子拜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17.《孔子拜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于这一类叙事性的故事学习兴趣较大,能通过品读词句进行感受。为了提高学生注意的持久性,借助视频、表演等手段,使学生学得更有劲。另外可借助班级的图书角,增加一些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

    • 学习材料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从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人们敬佩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品行,线索非常清楚,便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对孔子其人其事,以及孔子和老子在我国历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由于距离的时空遥远,在理解感悟上有困难,因此,学生的课前调查很重要,引导的形式也应多一些。

    •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体会孔子谦虚好学,不畏艰难、立志拜师和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质。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一些重要词语。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部分生字词。 

    2提问: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2--4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学生讨论作答。

    (1)孔子是怎样拜师的?用“­____”画出相关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从中你会感受到什么?

    (2)从哪些词看出孔子旅途艰辛呢?(日夜兼程、日夜兼程、风餐露宿)你能想象出途中的情景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3孔子老师是怎么样的?书中是怎么图中哪一位是老子?(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用第二自然段中第二句话来描述)

    4分角色朗读二人的对话,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在这一部分可以进行指导朗读,两人的对话,语气等。

    (1)文中“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能体会到什么意思?

    5师引导过渡:后人很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那么孔子和老子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印象呢?你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或启发呢?

    (1)小组讨论。 (2)派代表发言。

    //这个部分的设计,想法很不错,不过最好放在课文全部处理完之后,通过全文的学习,学生引导到位了,自然能够体会出来。

     

    后面课文中关于孔子在老子身边,请教的部分呢?如何处理?

    三 拓展阅读

    读那些篇目?

    四、写作练习

    相距上千里的路途,孔子连续几个月的时间忙着赶路,急于求学。一路上,他的头发(      ) ,胡子 (      ),衣服 (       ),脚趾(      ),但他不顾(      ) ,不顾 (      ),终于走到了洛阳。  

    这样的写作题目,相当于只是填空写词语,对于第二课时的目标,可能不太合适,可以将讨论孔子老子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作为写作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要如何向他们学习。

    板书设计

           

          拜                孔子                师(老子)

            “书山有路勤为径”      (大思想家)

            “学海无边苦作舟”

    教学反思:

    理解已经不是问题,自然词意在文本内容中也能理解,对重点词语作“用词写话”的练习,生字认读与书写是过关的,在学习本课中,以下方面还是落到了实处。

       抓句子的理解也是本文的重点。作为三年级学生,应该掌握句子的生动与平泛是文章的技巧。比如:“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句话的含义深刻,学生独自理解还是有难度的,  课外拓展,纯真的语文的一种朴实精神所吸引人。用老师朴实的教态,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创造一种纯朴的语文课堂。本课的亮点就是帮助学生体会语言运用的恰到好处和语言文字的精美,在写作中,恰到好处的词语及语言的运用是文章的“精髓”。

    • 标签:
    • 老子
    • 学习
    • 学生
    • 句话
    • 理解
    • 洛阳
    • 孔子
    • 课文
    • 自然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