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团刘芳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自己去吧》教学设计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31团刘芳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一、概述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语言富有童趣,故事内容能激励学生自强自立,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为专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 课文有两段对话:小鸭和妈妈的对话,小鹰和妈妈的对话。小鸭要求妈妈带自己去游泳,小鹰要求妈妈带自己去山那边看看,他们的妈妈拒绝了他们的请求,让他们自己去。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小鹰学会了飞翔。 - 
													二、学情分析:
 我抓住7、8岁孩子爱读童话故事的特点,课前安排孩子搜集两到三个童话故事去阅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童话故事的兴趣,进而通过故事让孩子明白一些浅显的道理。从课文中让孩子从小要有独立生活的意识。 -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及新偏旁“学字头”,会写“自、己、东、西”4 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鸭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自己学会了飞翔。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小鸭和小鹰开始缺乏自信,在妈妈的鼓励下学会本领喜悦。通过想象等方法,体验小鸭、小鹰练本领的辛苦和顽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阅读,让孩子从内心喜欢这个故事,由衷地佩服小鸭、小鹰,愿意背诵故事。领悟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只要自己做,就能学到本领,懂得从小要树立自强、自立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性格。 - 
													四、教学重点、难点
 从形式多样、多元互动的朗读表演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 
													五、教学策略:
 1、从学生兴趣出发,给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中,采用角色朗读、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全身心展示对角色的理解和体验。 
 2、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不断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对话、交流、朗读、表演,全员、全程参与学习,充分地动起来,以至于有所感悟和思考。3、注重实践、综合、开放。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通过亲身实践,来解决生活问题。 -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等。
 - 
													七、课时:两课时
 -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东、西”4个字。认识新偏旁“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一) 激趣导入。(2分钟) 1、播放鸭子游泳,老鹰飞翔的录象片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鸭子会游泳,老鹰会飞翔,它们高超的本领是怎么来的呢?3、谈话:有些小朋友能在别人的帮助下,或是在自己的努力下学会做一样事情。真的很棒。今天小鸭和小鹰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学会了什么本领?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童话故事──《自己去吧》。读题。(注意“吧”是轻声。) 
 4、书写“自”和“己”,区别“自”和“目”、“己”和“已”。(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0分钟) 1、出示自学要求: ⑴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⑵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⑶课文围绕小鸭、小鹰写了一件什么事 
 2、自主读课文。要求:小朋友要认真的听,他们是不是把字音都读正确了。
 3、检查反馈:⑴课文有几个小节?(2个)请2个小朋友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读通句子,要把每一句读正确,注意停顿,不加字、不漏字。)过渡:课文同学们已能流利地读下来了,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们认识下面的词语朋友吗? 4、认读字词: 
 (1)出示小鸭、小鹰带拼音的词语课件。(齐读、领读、互读等。)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开火车)
 (3)同桌互相找一找带生字的、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开火车等游戏已经认识了这些字词朋友,下面就请你和同桌交流交流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宝宝的? (5)交流识字方法。 字音: 
 自:声母是平舌音
 深:声母是翘舌音
 您、那:声母都是鼻音
 您、深:韵母是前鼻音
 景:韵母是后鼻音
 吧、吗:都读轻声
 字形:用熟字加偏旁认记“吧、您、吗、景” 比一比的方法记“自”, 猜字谜记“学”。 认识“”,学字头,认识字的结构 //有重难点预设,很不错哦! (三)找朋友游戏。(3分钟)闯迷宫游戏认字。 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生字朋友,下面我们就要把他们送回家。 //注意把握二会字教学时间,不要过长~ (四)写字指导。(5分钟)
 1、写字时,要让学生先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再书写,养成边写边对照的习惯。
 2、提醒字的写法。
 自:第一笔撇从竖中线起笔,先重后轻。“目”字要写得居中。
 东:第二笔撇折不能写成竖折,左右两点要对称。
 3、学生照笔顺提示在书上描红。
 4、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辅导。(五)快乐阅读(10分钟)在我们的阅读宝库里藏着许多的生字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那就让我们把阅读材料翻到65页,读《一双手》、《小熊过桥》、《自己的事自己做》。 (六)我会写(10分钟)我们知道了小鸭能自己去游泳,也知道小鹰能自己去飞翔,小朋友你们学会了什么呢?能不能像课文一样来说说呢? 出示练习:我说:“________?” 妈妈说:“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激趣导入(2分钟) 1、课件:“青蛙过河”游戏复习生字。 (二)细读体悟(9分钟) 过渡:孩子们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你们已经把课文能够流利地读通顺了,下面能试着根据提示概括故事内容吗? 1、出示课件:课文写了( )学( )和( )学( )的事。 2、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3、先一起来看看小鸭学游泳这一节。这一小节一共有几句话?(3句)
 你能一句句的读好吗?自己试试。
 4、一、二两句话是小鸭和妈妈的对话。谁能当小鸭,谁能当妈妈来把这两句话读好呢?读小鸭和妈妈的对话。
 小结:你的“您”字读得多标准啊!我们一起来看看,“您”和“你”有什么不一样呢?你在我心上,多么尊敬啊!(引导学生会用礼貌用语)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话?(请三个读)一起来试试吧!
 5、看,小鸭和妈妈说话的时候,他们是怎么样的呀!是啊,多有礼貌啊!(师引导学生和别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表示尊重)你能有礼貌的来读读吗?
 6、(出示练习):小鸭( )地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妈妈( )地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7、还有吗?如果你们是小鸭,面对自己的妈妈,你还会怎么样呢?
 (撒娇、请求、急切)那妈妈呢?(平静、慈祥、鼓励、亲切)
 8、同桌合作表演读。(师生共评)
 9、后来小鸭学会了游泳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呢?(出示: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大家真会读书!谁来读读这个句子。(点名读,齐读)//指导朗读很到位! 10、学游泳简单吗?会有什么困难呢? 
 是啊,多不简单啊!想想小鸭是怎么学的呢?(板书:小鸭---学会了游泳)
 小结:是啊,尽管有这么多的困难,但是小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最终学会了游泳。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个小节。(齐读)(三)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6分钟)刚才大家的表演真是精彩极了,非常有趣,告诉大家,课文后半部分小鹰学会了飞翔的故事也很有趣,想学吗?有一个小朋友也很想学,他这样对我说(课件出示)老师,您能带我们学习小鹰飞翔的故事吗? 
 指名读,你觉得我会怎么说(自己去学吧)你真是老师的小知心,那我们就自己学一学小鹰学飞翔的故事,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小鹰怎么对鹰妈妈说;鹰妈妈怎么回答;小鹰学会了吗?……)
 生以各种形式汇报学习结果,如:朗读,表演。//自学后,教师如何反馈? (四)、拓展延伸(3分钟)1、齐读课文。 
 2、你认为鸭妈妈和鹰妈妈是好妈妈吗?为什么?(教育学生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学会自爱,珍爱生命。)(五)、阅读加油站(10分钟)孩子们,学本领要自己学,从小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不依赖父母生活。那么,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小猫、小公鸡是如何学会本领的?请阅读68页到70页的《小猫学本领》、《小公鸡学本领》、《玛莎长大了》。 (六)、写话乐园(10分钟)小鸭、小猫、小公鸡靠自己的独立学会了本领,你有没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都是勇敢的小鸭、小猫、小鹰,那就把你是如何做的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14、自己去吧 
 小鸭游泳
 学会了
 小鹰飞翔
 (自立自强)
- 
													
- 
							- 标签:
- 学生
- 生活
- 分钟
- 小鸭
- 会了
- 游泳
- 本领
- 课文
- 小鹰
- 妈妈
 
- 
				
				
				
 
			 
		 
	![[小学语文   教学设计]相关资源聚合](http://www.etc.edu.cn/public/images/logos/__miniature__ (936).jpg)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